2013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8091

试卷类型:二模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9

1.综合题(共7题)

1.
下图示意中国东某区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表4  1991年和2009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3)据表4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2.
读北半球太阳照射地球示意图,回答问题。

A点温哥华(49°13′N,123°06′W)为2月3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1)此时,北京时间为2月 时。
(2)晨昏线上的某点地方时为6时10分,则该点属于 (东半球或西半球),位于 (晨线或昏线)。
(3)若从图中a处乘飞机沿最短航线飞行到d处,则飞机的航程大约为 千米。
(4)从2月3日至2月19日,北京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5)此时,图中a、b、d三点中与c点太阳高度相同的地点为 点。d点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的范围是
(6)此日的月相是 。位于A点的人此刻(晴天)能否看到月亮?请说明理由。
3.
读文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被称为“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在20世纪升高了0.4~0.8℃。估计到2l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升高1~6℃。

材料二: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为什么会使全球气候变暖?
(2)简要回答全球变暖对全球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3)我国在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过程中,可采取哪些措施?
(4)世界气象组织官员说:2009年末至2010年初,世界不少地方遇到极端严寒天气,但世界气候变暖的趋势并未改变。请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加以解释。
4.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荷兰70%的花卉生产采用温室栽培,花卉生产中的温度、湿度、光照、施肥、喷药等,都实现了电脑自动控制。大部分生产企业应用了无土栽培技术、分子育种技术、克隆技术等。

材料二:近年来,苏州新兴高技术产业如光电产业、新医药产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快速兴起。苏州软件园被科技部评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软件产业基地。现代化的交通是高新技术园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区位条件。苏州工业园区通过沪宁高速公路,到上海行车时间不到1小时,距离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约1.5小时的汽车行程。

材料三: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闻名世界的旅游景观和世界文化遗产。2400千米的拦海大坝使荷兰具有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景观。


(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2)读材料一,概括农业技术在荷兰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发挥的主要作用。
(3)读材料二,结合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特点,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通常布局在机场和高速公路附近的原因。
(4)读材料三,荷兰和江苏分别属于哪个世界文化圈?分别说明风车和拦海大坝两处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
(5)荷兰和中国的江苏都经历了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过程。分析说明两国围海造田和退耕还海的共同原因。
5.
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小题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小题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6.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旅游区旅游资源的优势。
(2)针对该旅游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提出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
7.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主要的铁矿石生产国和出口国。下图为澳大利亚部分区域示意图、该国铁矿石出口国家和地区构成图和三地的气候统计图。回答问题。

(1)描述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地和出口地的地理分布,评价其铁矿石出口的优越条件。
(2)说出①、③两地的多雨季节并分析其成因。
(3)说明②地降水特点的成因。比较②地和③地水资源的异同点。

2.单选题(共13题)

8.
海洋与大气存在相互作用。回答问题。
【小题1】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D.加快洋流流速
【小题2】下列地球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
A.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
B.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
C.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
D.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
9.
该图为我省平原地区某中学的操场和行道树示意图(晴天8:00前后,东操场大部分被行道树的树荫覆盖)。完成问题。

【小题1】为充分利用树荫遮阳,6月某日16:00-16:45该校某班同学上体育课的最佳场地是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下列日期中,阳光照射行道树产生的阴影在地面转动角度最大的是
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
10.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回答问题。

【小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
【小题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
【小题3】该区域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1.
读下列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图中甲、乙、丙表示地球表面三个不同气压带,箭头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则乙表示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
【小题2】若甲代表沉积岩,乙代表岩浆岩,丙代表变质岩,箭头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为
A.箭头①表示岩浆活动B.箭头②表示重熔再生
C.箭头①表示地壳下沉D.箭头②表示变质作用
12.

   锋面形成或加强的过程叫锋生,锋面消失或减弱的过程叫锋消。单位距离的气温差叫气温梯度。下图中T1、T2、T3为等温线,t1、t2、t3为气流辐合、辐散过程中的三个时刻。

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气温梯度为t1>t2>t3
B.图中沿虚线方向表示气流辐合过程
C.图中沿实线方向表示锋消现象
D.水平温度梯度变大是锋生的主要标志
【小题2】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冷、暖气团活动频繁,锋生现象十分明显。下列地区中属于我国主要的锋生地带的是
A.四川盆地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
13.

   下图中图1为某区域示意图,图2反映图1中的P地河谷及其附近地质剖面,P地河谷剖面形态的形成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

回答问题。

【小题1】图1中的河流
A.位于南半球,由北向南流B.位于北半球,由南向北流
C.位于南半球,由南向北流D.位于北半球,由北向南流
【小题2】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
A.河流主要补给水源是湖泊水B.泉水补给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
C.河谷处的地质构造是向斜D.湖泊为咸水湖
14.
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回答问题。

【小题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龙卷风  ②海啸  ③飓风  ④暴风雪
B.①海啸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飓风
C.①海啸  ②飓风  ③龙卷风  ④暴风雪
D.①飓风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海啸
【小题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15.
下图中N为北极点,A、M、B位于地球表面,NP为经线,NM的球面最短距离为2553千米。(提示:1个纬度差约为111千米)回答问题。

【小题1】若观测到M地日影最短的时刻是北京时间12时40分,则M地大致位于
A.66°N,110°E
B.67°N,110°E
C.66°N,130°E
D.67°N,130°E
【小题2】若AM为昏线,则此时节
A.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纷飞
B.日本富士山樱花烂漫
C.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
D.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
16.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回答问题。
【小题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红利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青壮年人口比例较大,劳动力充足
②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
③15岁以下人口比例减少,教育投资减少   
④老年人口比例上升缓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①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
②劳动力数量急剧减少
③人口数量多,劳动力减少,青壮年负担加重
④人口出现负增长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7.
下图为某区域路网示意图,下表为当地路况资料。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若你是救护人员,要在最短时间内由Z点赶到S点救助伤者,你该选择下列哪一条路线
A.Z→X→N→S
B.Z→X→Q→W→S
C.Z→Q→W→S
D.Z→Q→X→N→S
【小题2】图中各点中,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
A.ZB.QC.WD.X
18.
图为 “某工业地域生产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对该工业地域形成影响较小的是
A.动力因素B.环境因素
C.资源条件D.交通因素
【小题2】该地域工业生产联系的突出优点是
A.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降耗减排
B.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的质量
C.减少劳动力数量,降低劳动成本
D.市场的规模大,产品的竞争力强
19.
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下图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

【小题1】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小题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小题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
20.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三种方案的选择,正确的是
A.选择A方案环境效益最好B.选择B方案3~8年内的收入最高
C.选择C方案经济效益年年最佳D.选择C方案环境效益最好
【小题2】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A.山西B.江西C.广西D.四川

3.选择题(共2题)

21.利用下图装置探究温度对氨气还原Fe2O3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完成下列填空:

22.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和灯泡电阻都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中点向左移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7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