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分析该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发生明显改变的原因。
(3)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沙堤的成因。
(4)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风沙堆积(下图)。青海湖区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造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能受到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岸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
(2)分析该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发生明显改变的原因。
(3)青海省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沙堤的成因。
(4)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
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宁夏平原的地质构造类型并描述宁夏平原的形成过程。
(2)从河流作用的角度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
(3)从自然的角度分析贺兰山对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1)指出宁夏平原的地质构造类型并描述宁夏平原的形成过程。
(2)从河流作用的角度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
(3)从自然的角度分析贺兰山对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
2.单选题- (共6题)
3.
下面两幅图为废黄河三角洲演变模式图,上图为黄河流经时三角洲演变图,下图为黄河改道后三角洲演变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若上图所示时期黄河三角洲处于淤积加速阶段,其原因可能是 ( )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B. 黄河的径流量不断变小
C. 黄河河口流速变快 D.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
【小题2】造成下图时期黄河三角洲侵蚀后退的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 B. 冰川侵蚀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小题1】若上图所示时期黄河三角洲处于淤积加速阶段,其原因可能是 ( )
A.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 B. 黄河的径流量不断变小
C. 黄河河口流速变快 D. 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下降
【小题2】造成下图时期黄河三角洲侵蚀后退的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 B. 冰川侵蚀作用
C. 风力侵蚀作用 D. 海浪侵蚀作用
4.

【小题1】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
【小题2】图中所示河段的流向为( )
【小题3】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 )
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
A.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 |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段 |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
A.自东向西 | B.自西向东 | C.自南向北 | D.自北向南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5.
拦门沙是河口区的泥沙堆积体(沙坎),受径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下图为我国华南某河口区拦门沙甲、乙两时期位置变动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
【小题2】由甲时期到乙时期,拦门沙( )
【小题3】对河口拦门沙进行整治,产生的影响有( )

【小题1】与甲时期相比,乙时期河口区( )
A.径流量大,来沙量多 | B.河流的堆积作用强 |
C.海水侵蚀作用强 | D.盐度低,水位高 |
A.外坡受侵蚀 | B.高度降低 |
C.向外海推移 | D.体积增大 |
A.利于海水自净 | B.增强航行安全 |
C.阻碍鱼类洄游 | D.不利泄沙排洪 |
6.

【小题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图乙为鲸背状雅丹,多出现在常年高速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是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歌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下图为两种常见的雅丹地貌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甲为平顶山状雅丹,推测该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堆积形成 | B.风力侵蚀残留 |
C.地壳运动产生地形抬升 | D.流水沉积作用 |
A.缓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 B.陡坡,迎风坡侵蚀而成 |
C.缓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 D.陡坡,迎风坡堆积而成 |
7.
【小题1】该小组考察过程中发现河床沉积物颗粒最大的地点是( )
【小题2】乙地附近鹅卵石与细砂共存现象显著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在河流中,被水流推动的物体质量与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某校地理野外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河段进行野外实践活动考察,发现有的河段河床沉积物为鹅卵石,有的河段河床沉积物为细砂,有的河段河床沉积物为鹅卵石与细砂共存,并绘制了沿途河床的地形剖面图。下图为所考察的河段及其沿途河床的地形剖面图。
【小题1】该小组考察过程中发现河床沉积物颗粒最大的地点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地势趋缓,搬运能力减弱 |
B.位于凸岸,沉积作用显著 |
C.流量变化大,流速变化大 |
D.降水变化大,侵蚀物质数量多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