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1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指出,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雪。二是发展集雨工程。中西部十多个省区目前已建成大量的集雨水窖、水池、水柜、水塘等小微型蓄水工程,不仅解决了部分人的饮水困难问题,而且还为农田抗旱提供了水源,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材料2:“水循环示意图”。
(1)发展集雨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主要是什么?
(2)水循环各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是哪一环节?能够使H环节的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3)能代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风的是哪一环节?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环节关系最密切?
(4)为提高集雨工程的水质,请对当地农民的传统习惯提出建议。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海区丰富渔业资源的形成与之有着密切的关系。
(2)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
(3)A为水循环中的________,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1)只包含a,b的水循环称为________;包含a,c,d,e的循环称为________,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________,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2)环节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古诗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解释,它可通过________环流进行水汽输送,实现西归。

(1)图中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
(2)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___,水循环水量最多的类型是________。
(3)A为水循环环节中的________,三大类水循环都必不可少的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
(4)H处地表主要受流水________作用,图上B城市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________(环节)影响显著。

(1)图中A处河流的补给水源有哪些?
(2)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列举两例即可)
(3)以黄河流域为例,说明水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列举两例即可)

(1)三种水循环类型中,环节最多、使陆地水不断补充更新的是哪一种?(写图示代号)交换水量最大的是哪一种?(写名称及图示代号)
(2)人类活动是如何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

(1)甲、乙、丙三大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________和________。
(2)人类可以通过影响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缓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矛盾,如________和________。
(3)增加丁环节水量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
(4)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
据报载,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水利部已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内在西部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 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4 000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500至1 000元。

(1)结合上面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水循环各环节名称: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G________、H________、I________。这些环节可以组成________循环。
(2)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1)图示水循环属于__________(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在图中补画水循环D环节缺失的箭头。
(2)你认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最为显著的人类活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环节(填字母),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沛的水汽。
(4)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开垦为耕地,可能会对该地区降水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材料一 来自青海省卫星遥感中心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监测显示的青海湖水体面积为4 321.07平方千米,水位为3 193.8米。与2005年相比,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了70.82平方千米,水位上升了0.35米。专家分析指出,在中国政府和群众努力之下,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呈现了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
材料二 青海湖流域图。

(1)青海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_,试分析布塔河的水文特征。
(2)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分析青海湖湖水高盐度的原因。
(3)试分析青海湖的水体面积及水位已连续6年呈递增趋势的可能原因。
2.单选题- (共10题)

【小题1】图中数码所示的水循环环节中,可以用来代表夏季风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A.陆地内循环 | B.海陆间循环 | C.海上内循环 | D.海—气间的水循环 |
A.低纬 | B.中纬 |
C.高纬 | 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 |

【小题1】图中a、b、c、d、e分别表示( )
A. 蒸发、地表径流、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B. 下渗、地表径流、蒸发、水汽输送、地下径流
C.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 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蒸发、地表径流
【小题2】有关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促使陆地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②影响生态和气候,塑造地表形态
③人类活动深刻地影响水循环所有环节
④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陆地水体更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下图为某河流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①径流、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①河网调蓄 |
B.①蒸发蒸腾、②地表调蓄、③河网调蓄、④径流 |
C.①河网调蓄、②地表调蓄、③蒸发蒸腾、④径流 |
D.①蒸发蒸腾、②河网调蓄、③地表调蓄、④径流 |
A.修建水库 | B.植被覆盖率下降 |
C.降水强度增大 | D.上游河道采砂 |
【小题1】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大气环流 | B.海陆间循环 | C.地壳物质循环 | D.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
A.河流水 | B.湖泊水 | C.地下水 | D.冰川水 |
A.南极大陆 | B.长江流域 | C.亚马孙河流域 | D.撒哈拉沙漠 |

【小题1】图中参与了海陆间水循环的箭头是( )
A.a、b、c、d | B.b、c、h、e |
C.d、e、f、g | D.e、f、g、h |
A.人工降雨,促成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
B.改造沙漠,增加蒸发量,加速水循环 |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表径流 |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水径流的循环 |

【小题1】A、B、C中,其形成与水循环类型有密切关系的组合正确的是( )
①C—海陆间循环 ② B—海陆间循环 ③B—陆地内循环 ④C—陆地内循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①a—四川盆地多夜雨 ② b—云贵高原多地下河
③c—东非高原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④ d—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小题1】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该区域( )
A.降水增加 |
B.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
C.水汽输送量增加 |
D.地下径流增加 |
A.封山育林 | B.退耕还林 |
C.增加水汽输送量 | D.修建小型水库 |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城市依“海绵城市”原理建设的道路绿化带。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图中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的评价,正确的是
A.绿化带高度过低,不能发挥隔离车辆的作用 |
B.下凹式绿化带利于雨水收集,减少内涝 |
C.裸露地面铺设砂石易造成扬沙天气并堵塞下水管道 |
D.绿化带面积过大,易发生城市内涝 |
①调节地表径流 ②调节水汽输送 ③增加大气降水 ④增加下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