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8题)


(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____)
A.黏土、砾石、粉砂 |
B.粉砂、黏土、砾石 |
C.砾石、粉砂、黏土 |
D.砾石、黏土、粉砂 |



(1)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__,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在________米以上。
(2)沿剖面线BC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什么?
(3)在河流③和④两处中:
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________处,其成因是什么?
河流横断面呈“U”型的是________处,其成因是什么?

(1)A、B处谷地对应的甲、乙断面是:A____________,B________。
(2)该河流________资源丰富,判断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河源头主要以流水________侵蚀为主,在B以下的河段既有________(侵蚀)作用,也有________(侵蚀)作用。


(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a.长江三峡____;b.楼兰古堡____;c.天山一号冰川____;d.西北“魔鬼城”____;e.“鱼米之乡”____;f.“黄土高原”____
(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
(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D图中①、②、③的具体名称。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________。


(1)写出地貌名称:A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学生甲的考察活动是在他的老家山东烟台进行的,他绘制的最有可能是________图,该地貌形成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学生乙自豪地说:“我是全班考察中到达最高海拔的一个。”学生乙绘制的是________图,图中显示的主要地貌有________和________。
(4)下列词语本意与其所表现的外力作用相对应的是(____)
A.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 |
B.水滴石穿——侵蚀作用 |
C.泥沙俱下——搬运和堆积作用 |
D.山崩地裂——风化作用 |
结合材料和图,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外力作用由一系列过程完成,其中最先开始的是风化作用,下面示意了风化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破坏岩石、实现“石烂”的过程。
材料二: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柱、沙丘等。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等。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V”型谷、冲积平原、冲积扇等。波浪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海蚀柱、海蚀崖等。下面是常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景观图。
(1)①什么是风化作用?图示风化作用主要受哪几种因素的作用?②风化在外力作用过程中有何意义?
(2)①写出图A、B、C、F地貌名称。②用地质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

(1)写出地貌名称: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
(2)甲、乙、丙地貌都是由地质作用中的________力作用形成的。
(3)甲地貌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____。
乙地貌多分布在___________。
(4)关于乙、丙两图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____)
A.乙是流水堆积地貌,丙是风力侵蚀地貌 |
B.乙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丙地貌多分布在湿润地区 |
C.丙地所在气候区,乡村聚落多为散居、流动性村落 |
D.乙地貌所在气候区,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 |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 m)集中分布(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

(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
(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
(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单选题- (共29题)

【小题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
A.东北 | B.西北 | C.东南 | D.西南 |
A.东北地区 | B.东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西南地区 |

【小题1】甲处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中游落差小 | B.地转偏向力作用 | C.河流含沙量大 | D.入海口潮差小 |
A.地壳运动 | B.风化作用 | C.侵蚀作用 | D.堆积作用 |
①冲积平原是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②洪积平原形成于山前地带 ③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入海口的海滨地区 ④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上游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A.甲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 |
B.乙图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
C.丙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 |
D.丁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 |

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

【小题1】关于形成①~④地景观的地质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A.①景观中的奇峰怪石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
B.②景观中的地貌为风积地貌 |
C.③景观为早期受岩浆侵入影响变质的岩层,后抬升至地面形成 |
D.④景观为壮观的大峡谷,由岩层断裂和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
A.大西洋逐渐加宽 | B.夏威夷群岛的形成 |
C.广西桂林石灰岩洞的形成 |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
丹霞地貌是水平或平缓的层状红色砾岩和砂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宝塔状、柱状、峰林状的地形。湿润地区丹霞地貌(图甲)很多只露出“腰身”,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图乙)几乎是“全裸”的,甚至变得“圆头圆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 “腰身”雨水冲刷严重,植物易遭破坏
B. 河流下切作用强烈,“腰身”陡峻挺拔
C. “腰身”地势陡峻、土壤浅薄,植物难以生长
D. 岩石硬度不同,风化差异显著,“腰身”耸立
【小题2】干旱地区丹霞地貌“圆头圆脑”的形成条件是( )
A. 物理风化和风沙侵蚀作用强烈
B. 光照强烈,对岩石破坏作用大
C. 气温日较差大,岩石球状风化显著
D. 冰雪融水冲刷地表岩石

A.河流沉积 | B.海浪沉积 | C.人工打磨 | D.海浪侵蚀 |
A.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
B.在发育初期,河谷横剖面呈“U”型 |
C.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V”型 |
D.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

【小题1】下列景观图与示意图中外力作用序号一致的是( )

A.② | B.③ |
C.④ | D.⑤ |
A.水滴石穿——侵蚀作用——① |
B.山崩地裂——风化作用——③ |
C.泥沙俱下——搬运作用——④ |
D.积沙成滩——固结成岩作用——⑤ |

【小题1】依图可知,河流L在该地地貌形成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A.风化 |
B.侵蚀 |
C.搬运 |
D.沉积 |
A.喷出岩 |
B.侵入岩 |
C.沉积岩 |
D.变质岩 |
读地貌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可知( )
A.沉积物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 |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
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
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
A.河流入海口 | B.山间河谷出口 |
C.大江大河中下游 | D.盆地中心 |

A.甲——流水堆积作用 | B.乙——岩浆活动 |
C.丙——冰川侵蚀作用 | D.丁——流水侵蚀作用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在( )
A.河流发源地 | B.河流上游 | C.山区 | D.河流下游平原 |
A.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 B.河道弯曲的影响 |
C.地势高低的影响 | D.人类活动的影响 |

在历史记录上,桥梁的B岸一侧比A岸一侧重修的次数多,主要原因可能是B岸一侧( )
A.河水堆积作用强 |
B.河水侵蚀作用强 |
C.地壳运动剧烈 |
D.矿产开采量大 |
下图中,甲、乙两处景观所在地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A.奇松、云海 |
B.石林、石柱 |
C.椰林、孤峰 |
D.森林、冰川 |
A.甲——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
B.乙——物理风化—风力侵蚀—砂岩 |
C.甲——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
D.乙——化学风化—流水侵蚀—石灰岩 |
3.选择题- (共6题)
某国际组织为全世界设定了到2030年要实现的两大目标:一是终结极度贫困,将日均生活费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3%以下;二是促进共享繁荣,确保每个国家底层40%人口的收入增长。该国际组织的宗旨(任务)是( )
某国际组织为全世界设定了到2030年要实现的两大目标:一是终结极度贫困,将日均生活费低于1.25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3%以下;二是促进共享繁荣,确保每个国家底层40%人口的收入增长。该国际组织的宗旨(任务)是( )
换偏旁,变新字
很—{#blank#}1{#/blank#} {#blank#}2{#/blank#} 饶—{#blank#}3{#/blank#} {#blank#}4{#/blank#}
漆—{#blank#}5{#/blank#} {#blank#}6{#/blank#} 坑—{#blank#}7{#/blank#} {#blank#}8{#/blank#}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8道)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