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步训练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7360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8/9/19

1.综合题(共2题)

1.
读下图,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回答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日期临近二分二至的________,而此时的北京时间是________,图中Q点地方时为________。
(2)此时上海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此时极昼的分布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
(3)图中M点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点,此后至春分阶段,该交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
(4)此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图所示半球为东半球,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点位置,∠α为12°。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正值一年中的________月或________月,北京时间为________,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出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和极夜现象出现的纬度范围。
(3)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减小,简述北京和悉尼日出时间的变化状况。
(4)若此后一段时间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
A.南非地中海气候区进入旱季
B.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C.南极中山站出现极昼现象
D.地球公转速度不断减慢

2.单选题(共4题)

3.
下图示意某日两地太阳高度变化,甲地位于30°N。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小题1】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为
A.0°B.10°SC.10°ND.20°N
【小题2】乙地纬度为
A.20°SB.20°NC.40°SD.40°N
【小题3】若未来一周内,R点高度逐渐降低,则
A.S点高度降低B.Q点向右移动C.T点向左移动D.Q、T间距增大
4.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地不同日期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甲、乙两地的纬度差约为(    )
A.7°B.8°C.9°D.10°
【小题2】M日最接近(    )
A.12月22日B.2月22日C.4月22日D.6月22日
5.
下图为某地房屋朝南窗户二分二至日正午阳光入射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阳光如图中③所示射入窗户时
A.我国恰好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月份
B.北京正值昼长夜短
C.北极圈出现极昼
D.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
【小题2】当阳光如图中②所示射入窗户时,若北京时间为14时,则该地的经度是
A.90°EB.160°EC.105°ED.150°E
6.
用“立竿见影”的方法可以观察太阳高度的变化。下图为我国某地一天中杆影的变化, OP为标杆,OA、OB、OC分别为当天三个不同时刻的杆影,其中OA为日出时的杆影,当杆影与OC重合时,北京时间是11点40分。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小题2】该日
A.江淮流域正值伏旱B.黄河已进入汛期
C.我国昼短夜长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小题3】当我国白昼越来越长时,该地正午杆影的朝向和影长变化分别是
A.向北、变长B.向北、变短
C.向南、变长D.向南、变短

3.选择题(共2题)

7.某电池厂旁的河流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经过几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8.某电池厂旁的河流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经过几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单选题:(4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