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平测试必修Ⅰ模拟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66592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11/16

1.综合题(共6题)

1.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自然带名称:A____,B_____,C_______。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____,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_______的原则。
2.
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______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________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________环节,④表示________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沉积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________作用。
3.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A、C、D三地的纬度:
A______  C_______  D_____________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____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______。
(3)从A到D的四幅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6年6月下旬以来,重庆市大部和四川省东部持续高温少雨,千万人饮水困难,经济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干旱受灾面积超过两千万公顷,约占各种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总和的六成。

材料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2006年因洪涝灾害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000万公顷,受灾人口1.45亿人,因灾死亡1841人,失踪475人,倒塌房屋87.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73亿元。

材料三: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材料四: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地区分布图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
A.台风和洪涝    D.台风和寒潮    C.洪涝和干旱    D.台风和干旱
(2)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较复杂。下列因素,属于洪涝灾害成因的有_______
①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②流域地貌特征③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④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我国干旱频数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填“湿润”或“干旱”)的_______(填“季风”或“非季风”)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填“夏季风”或“冬季风”)进退变化的不稳定性。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件,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有_______
①兴建青藏铁路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读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5000年来,两条曲线的变化大体_______。
(2)挪威的现代雪线高度一般在1600M左右,雪线高于1600M的时期,气候比现代_______;雪线低于1600M的时期,气候比现代__________。
(3)从两条曲线反映的情况看,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是气候的______期,当时的平均气温比现在高______℃;15世纪以来是气候的______期,其中1550~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阶段,当时平均气温比现在低______℃。
6.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____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_____(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______(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此时长春刮_____________风。

2.单选题(共28题)

7.
分析下图,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因素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D.矿产因素
8.
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B.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D.森林根系发达,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而草原则相反
9.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选择性吸收②散射③反射④全部吸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
对下图中①②③④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
A.①风向;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地转偏向力
B.①地转偏向力;②风向;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摩擦力
C.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摩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风向
D.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11.
如果下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12.
以下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A.AB.BC.CD.D
13.
下列各组自然灾害,可能由人为原因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A.滑坡.泥石流B.水土流失.伏早
C.环境污染.森林火灾D.火山爆发.台风
14.
下列地理现象,不是反映陆地环境差异性的是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而江南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15.
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有
①影响农业产量②影响作物品种③影响耕作方式④影响农产品销售量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16.
在夏季风比较弱的年份,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的灾害状况是
A.南旱北涝B.南涝北旱
C.南北皆涝D.南北皆旱
17.
图中垂直实线表示某物体,虚线表示该物体正午的影子,那么
A.该物体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该物体位于北半球寒带
C.该物体正午日影朝南
D.该物体正午日影在一年中既有朝南又有朝北的时期
18.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水能来自地热能
②水能来自太阳能
③水资源是可再生的资源
④水循环可以使能量进行交换
⑤水循环在各个区域都是平衡的
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
19.
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聚落即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③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不受地理环境影响 ④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的活动中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
下图所示季节
A.我国大部分地区千里冰封
B.霜叶红于二月花
C.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
D.南亚地区盛行东北风
21.
下图中甲、乙分别表示两支洋流的海水表面温度分布,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A.甲是南半球暖流B.乙是大陆东岸的寒流
C.甲是自低纬向高纬的暖流D.乙是暖流,为赤道逆流
22.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有联系。下列天气现象,由冷锋南下形成的有
①南方夏天午后的雷阵雨
②东南沿海的台风
③北方夏季的暴雨
④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
⑤冬季的寒潮
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⑤D.①③⑤
23.
地表景观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而产生的地域分异是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
24.
该图是北半球某地区某一时段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单位:百帕)。

此时m、n两地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 )
A.m、n两地都晴B.m、n两地都有雨
C.m地有雨,n地晴D.m地晴,n地有雨
25.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
①地表径流较少
②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③污染和浪费严重
④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⑤降水时间分配不均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26.
浙江省的自然带属于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7.
下列我国地区的地表形态,主要由于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的是(  )
A.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B.河西走廊中辽阔的戈壁
C.青藏高原上林立的雪峰D.太湖平原上稠密的河网
28.
图为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状况图,若图中的气压分布状况是热力作用形成的,则图中四点气温最高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29.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②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周期是24小时
③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小于24小时
④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大于24小时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②③
30.
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离不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B.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但其中某些资源利用的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C.可再生资源的分布有规律,非可再生资源的分布没有规律
D.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31.
下列属于被科学家称为“金锁链条件”的有
①可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②适宜的温度③较厚的大气层④适当的海陆分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2.
图中的四幅热力环流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有(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3.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够发育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34.
自1861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是
A.气温不断下降B.气候没有变化
C.全球降水量异常增多D.气温出现明显的波动上升现象

3.选择题(共1题)

35.

Do you often _______ TV?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