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1.
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自然带名称:A____,B_____,C_______。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____,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_______的原则。

(1)写出自然带名称:A____,B_____,C_______。
(2)三地纬度位相同,但自然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反映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是____,影响该分异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3)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因此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必须遵循_______的原则。
2.
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______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________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________环节,④表示________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沉积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________作用。

(1)若图示的是热力环流,则近地面甲、乙两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处。
(2)若图示的是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则该环流位于______半球。洋流③按性质属于________流(填寒、暖)。
(3)若图示的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则②表示________环节,④表示________环节。
(4)若图示的是地质循环,且甲表示沉积岩,乙表示岩浆,则①表示________作用。
3.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A、C、D三地的纬度:
A______ C_______ D_____________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____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______。
(3)从A到D的四幅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1)判断A、C、D三地的纬度:
A______ C_______ D_____________
(2)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____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______。
(3)从A到D的四幅图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
A.台风和洪涝 D.台风和寒潮 C.洪涝和干旱 D.台风和干旱
(2)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较复杂。下列因素,属于洪涝灾害成因的有_______
①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②流域地貌特征③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④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我国干旱频数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填“湿润”或“干旱”)的_______(填“季风”或“非季风”)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填“夏季风”或“冬季风”)进退变化的不稳定性。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件,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有_______
①兴建青藏铁路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材料一:2006年6月下旬以来,重庆市大部和四川省东部持续高温少雨,千万人饮水困难,经济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平均每年干旱受灾面积超过两千万公顷,约占各种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总和的六成。
材料二: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统计显示,2006年因洪涝灾害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1000万公顷,受灾人口1.45亿人,因灾死亡1841人,失踪475人,倒塌房屋87.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273亿元。
材料三: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材料四: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地区分布图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
A.台风和洪涝 D.台风和寒潮 C.洪涝和干旱 D.台风和干旱
(2)我国洪涝灾害的成因较复杂。下列因素,属于洪涝灾害成因的有_______
①季节性的区域强降水②流域地貌特征③江河的洪枯流量变化大④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我国干旱频数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_______(填“湿润”或“干旱”)的_______(填“季风”或“非季风”)气候区,其原因是_______(填“夏季风”或“冬季风”)进退变化的不稳定性。
(4)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事件,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有_______
①兴建青藏铁路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
③加固长江、黄河大堤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
读10000年来挪威雪线高度和近5000年来中国气温距平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5000年来,两条曲线的变化大体_______。
(2)挪威的现代雪线高度一般在1600M左右,雪线高于1600M的时期,气候比现代_______;雪线低于1600M的时期,气候比现代__________。
(3)从两条曲线反映的情况看,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是气候的______期,当时的平均气温比现在高______℃;15世纪以来是气候的______期,其中1550~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阶段,当时平均气温比现在低______℃。

(1)近5000年来,两条曲线的变化大体_______。
(2)挪威的现代雪线高度一般在1600M左右,雪线高于1600M的时期,气候比现代_______;雪线低于1600M的时期,气候比现代__________。
(3)从两条曲线反映的情况看,公元前5000年到前1500年是气候的______期,当时的平均气温比现在高______℃;15世纪以来是气候的______期,其中1550~1850年属于十分寒冷的阶段,当时平均气温比现在低______℃。
6.
读“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两处,____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_____(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______(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此时长春刮_____________风。

(1)图中甲、乙两处,________为高气压中心,按天气系统的气流状况划分属于________,图中乙处中心垂直方向气流运动状况为________(填“上升”或“下沉”)。
(2)甲、乙两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条锋线中,冷锋是____。锋线旁阴影为雨区,A雨区在锋_____(填“前”或“后”),B雨区在锋______(填“前”或“后”)。
(4)图中两城市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_;此时长春刮_____________风。
2.单选题- (共28题)
8.
下列有关生物与土壤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 | B.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
C.生物作用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关系密切 | D.森林根系发达,提供土壤表层有机质多,而草原则相反 |
10.
对下图中①②③④的含义判断正确的是()


A.①风向;②摩擦力;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地转偏向力 |
B.①地转偏向力;②风向;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摩擦力 |
C.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摩擦力;③地转偏向力;④风向 |
D.①水平气压梯度力;②风向;③地转偏向力;④摩擦力 |
14.
下列地理现象,不是反映陆地环境差异性的是
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
D.沙漠地区生长着骆驼刺,而江南水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
19.
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聚落即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③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不受地理环境影响 ④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的活动中心
①聚落即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 ③聚落是一种地表上的人文景观,不受地理环境影响 ④聚落是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也是人类的活动中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22.
我国的降水和一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锋面有联系。下列天气现象,由冷锋南下形成的有
①南方夏天午后的雷阵雨
②东南沿海的台风
③北方夏季的暴雨
④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
⑤冬季的寒潮
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①南方夏天午后的雷阵雨
②东南沿海的台风
③北方夏季的暴雨
④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和沙暴
⑤冬季的寒潮
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
A.①②③ | B.④⑤⑥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24.
该图是北半球某地区某一时段近地面天气模式示意图(单位:百帕)。

此时m、n两地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 )

此时m、n两地的天气状况最有可能是( )
A.m、n两地都晴 | B.m、n两地都有雨 |
C.m地有雨,n地晴 | D.m地晴,n地有雨 |
25.
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
①地表径流较少
②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③污染和浪费严重
④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⑤降水时间分配不均
①地表径流较少
②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用水量大
③污染和浪费严重
④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
⑤降水时间分配不均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29.
下列有关地球自转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②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周期是24小时
③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小于24小时
④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大于24小时
①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
②如果以太阳为参照物,自转周期是24小时
③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小于24小时
④如果以恒星为参照物,自转周期大于24小时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 |
30.
下列有关自然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离不开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
B.自然资源数量有限,但其中某些资源利用的潜力却可不断扩大和提高 |
C.可再生资源的分布有规律,非可再生资源的分布没有规律 |
D.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
3.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28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