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6题)

(1)分析洞庭湖流域的地形特点。
(2)简析图示的洞庭湖沿岸某地土地利用变化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3)针对洞庭湖区经常出现的洪涝灾害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先造林”的治理思路。谈谈你对这一治理思路的理解。
与欧洲相似,第四纪时期北美洲曾经冰川广布,下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

(1)分析乙半岛地势特征及其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2)例举乙半岛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3)分析乙半岛人口空间分布特点及其主要成因。
(4)分析甲海域附近形成世界大渔场的成因及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原理阐释青藏高原隆起的原因。简要说明青藏高原隆起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东宁县地形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也是黑龙江重要的果品生产基地,优质苹果梨等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近年来逐步形成“山顶坚果戴帽,中间榛子缠腰,山下木耳环抱”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2014年8月,中俄合作在东宁县设立了特别物流中心,向俄罗斯远东地区出口水果蔬菜。下图示意东宁县所在区域位置。

(1)分析东宁被称为“塞上小江南”的原因。
(2)简述东宁称为黑龙江省重要果品生产基地的区位优势。
(3)分析东宁积极发展立体农业的意义。
国际社会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提出的现代城市化新概念,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两方面,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1)据图甲,归纳我国1950年到2005年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2)据图甲和图乙,比较中国和英国2005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3)据图丙和图丁,比较发达国家和中国1950年以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差异。
(4)归纳分析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一产业的发展?说明理由?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的、可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

(1)简述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特点。
(2)简析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的意义
(3)北京市正“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知识型产业体系,原有的一些传统产业正逐步移出北京市区。分析曹妃甸地区承接北京重化企业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4)结合区域联系图,概述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2.单选题- (共14题)

【小题1】对图示①—④洋流判读正确的是
A.①为暖流 | B.②为寒流 | C.③位于北半球 | D.④位于南半球 |
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 B.②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
C.③洋流对沿岸荒漠的形成有影响 | 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 |

【小题1】①-④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②③ |
A.东南信风 | B.西风 | C.东北信风 | D.西北季风 |

【小题1】图A中甲、乙、丙、丁四个位置角度,观测者从能够观测到图B所示昼夜状况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45°W向西至180° | B.45°W向东至180° |
C.0°向东至180° | D.45°E向西至180° |

【小题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时期是
A.古生代前期 | B.古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 D.新生代后期 |
A.丁—甲—乙—丙 | B.丁—甲—丙—乙 |
C.丁—乙—甲—丙 | D.丁—乙—丙—甲 |
夏季风进退情况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下图为110°E—120°E区域夏季风前沿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范围内,夏季风一般最北可达
A.东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江淮地区 | D.华南北部 |
A.1955年 | B.1965年 |
C.1975年 | D.1995年 |
下图所示位于亚欧大陆35°N-45°N四地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四地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气温年较差和降水季节变化小,有利于发展耕作业 |
B.②地夏季光热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发展耕作业 |
C.③地冬季多雨,夏季光照充足,适合发展畜牧业 |
D.④地夏季热量充足,降水少,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图中正确反映当天月球位置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A.食既是月球刚好整个进入地球本影 |
B.复圆是月球正要开始走出地球本影的时刻 |
C.生光是月球完全走出地球本影 |
D.初亏是月球进入地球本影最深的时刻 |
A.东北平原 | B.黄土高原 | C.云贵高原 | D.华北平原 |
读下列“某地1992年--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净迁入率)的变化统计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期间该地区人口变化情况是
A.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
B.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 |
C.人口数量最少的年份是1992年 |
D.人口总量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 |
A.该地区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
B.净迁入率的变化导致该地区出现大量失业人口 |
C.净迁入率的变化减缓了该地区人口老龄化速度 |
D.该地区净迁入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增长率下降 |

【小题1】与图中炼油能力空间分布关系最大的是
A.石油资源 | B.科技水平 |
C.市场需求 | D.人口数量 |
A.石油运输量增加 | B.欧美经济萎缩 |
C.世界贫富差距加剧 | D.污染区域更集中 |
【小题1】北斗系统可主要用于
①交通指挥 ②搜索营救 ③灾害评估 ④导弹发射 ⑤作物估产
A.①②④ | B.①②⑤ | C.②③⑤ | D.③④⑤ |
①城市道路图层 ②地质地貌图层 ③土地利用图层 ④气候图层 ⑤土壤图层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⑤ | D.③④⑤ |
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读“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承载力高 | B.能源需求量减少 |
C.森林覆盖率较高 | D.产业结构轻型化 |
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 |
B.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 |
C.竭制煤炭开采,发展第三产业 |
D.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
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促使欧洲制造业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才向东流动 | 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
C.降低生产成本 | 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
A.增加劳动力需求 | B.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
C.制约制造业发展 | D.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

【小题1】图示山脉中属于我国南方与北方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的分别是( )
A.①和①② | B.①和③④ |
C.④和①② | D.④和③④ |
A.地势较高 | B.纬度较低 |
C.植被较多 | D.云量较多 |
大湖效应是指冷空气遇到大面积未结冰的水面,从中得到水蒸气和热能,然后在向风的湖岸形成降水的现象。美国中北部地区几乎每年因大湖效应形成暴风雪而出现灾害。下列图1为某次暴风雪形成过程示意图,图2为五大湖区域简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对大湖效应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气流强弱决定降水量多少 | B.②环节可以用GIS技术监测 |
C.③环节改变其上空气流性质 | D.④为高空冷气流受热后抬升 |
A.能加剧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 | B.直接减少全球干湿、冷热差异 |
C.与旱灾属于同一种灾害类型 | D.对海陆交通运输造成严重破坏 |
A.1月,甲地 | B.4月,乙地 |
C.9月,丙地 | D.12月,丁地 |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6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