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藩镇“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材料二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
——摘编自于江泰《明代内阁对皇权制约》等
材料三 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公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中期以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内阁运作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原因及两者的主要区别。
材料一 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藩镇“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兵志》
材料二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设置了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
——摘编自于江泰《明代内阁对皇权制约》等
材料三 起初,《十二铜表法》以及其他的法律规范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居住在罗马的外邦人受不到法律保护,故称公民法。……随着罗马对外扩张以及国际交往和商业的发展,罗马公民同外邦人和被征服地区居民在法律上的矛盾和纠纷日益增多,同时产生需要局部承认外邦人等的合法权利并予以法律保护的问题……逐渐形成了万民法,万民法实际上是罗马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代中期以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内阁运作的主要特点,并简析其政治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的原因及两者的主要区别。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还不是完整意义的民主制,上院成员主要楚贵族,下院的选举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选区布局也不合理。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就出现了要求改革议会制度的激进主义运动;进入19世纪,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进一步推动了改革运动发展。1832年,迫于强大的社会压力,反对改革的贵族势力只好让步,辉格党提出的改革法案最终获得通过,改革的内容包括降低选举资格和调整选区两个方面的内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度,这在当时的世界是最为开放的政治制度,其他国家不可望其项背。但国家政权掌握在贵族手中,在选举上存在着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及选举手段腐败现象,而工业革命孕育的两个新的阶级(工厂主阶级和工人阶级)却完全没有政治权利,这不能适应变化的社会现实,因而被当时的人称为“旧制度”。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还不是完整意义的民主制,上院成员主要楚贵族,下院的选举有严格的财产限制,选区布局也不合理。早在18世纪后期,英国就出现了要求改革议会制度的激进主义运动;进入19世纪,工业资产阶级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进一步推动了改革运动发展。1832年,迫于强大的社会压力,反对改革的贵族势力只好让步,辉格党提出的改革法案最终获得通过,改革的内容包括降低选举资格和调整选区两个方面的内容。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人”所称为的“旧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通过的历史背景。
2.论述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在人类古典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某个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政治体制。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有利于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希腊多山、近海,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有利于建立城邦民主政体。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地理环境对东西方政治体制的影响”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要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材料 在历史的长河中,尤其是在人类古典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某个人类共同体的经济生活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并通过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进而间接地影响到其政治体制。中国黄河流域,平原土地丰饶,农业发达,有利于形成王权专制政体;希腊多山、近海,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有利于建立城邦民主政体。
——摘编自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地理环境对东西方政治体制的影响”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就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要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3.单选题- (共7题)
5.
在古代雅典,民众法庭的审判员人数根据不同程度和性质的诉讼来确定,从200、401、500、700、1001到1500、2000、2500人不等,涉及重大公事案件审判员人数更多。这一规定,力图
A.杜绝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 |
B.最大限度保证司法的公正 |
C.防止贿赂法官行为的发生 |
D.促进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
6.
有人评价雅典民主时说,公职人员抽签制是一种违背科学的极端化民主。说其“违背科学”指的是
A.不能保证每个公民在当选机会上绝对平等 |
B.难以保证当选者的道德素质和从政的能力 |
C.很容易被少数野心家、阴谋家所操纵控制 |
D.隐含可能侵害少数人正当权利的潜在危险 |
7.
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据此可知古希腊
A.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 |
B.推崇人文主义精神 |
C.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 |
D.忽视历史的真实性 |
8.
11世纪末,随着《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真本在意大利被发现,欧洲掀起一场研究和传播罗马法的运动,大力强调罗马法效力的属地原则:“在一国范围内,一切人和事都应当受到法律的约束。”这说明
A.罗马法理念已经在西欧社会全面复兴 |
B.罗马法满足了人类社会发展各阶段的法律需求 |
C.西方社会的法制观念孕育于古代罗马 |
D.罗马法复兴运动满足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