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6583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9

1.论述题(共1题)

1.
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

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政治”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材料分析题(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编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代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代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
——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
材料二 官职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的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的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前代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并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积极意义。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中国科举制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异同。

3.单选题(共16题)

3.
据统计,公元前425年以后,雅典每年用于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成员的工薪总数就达100-110塔兰特。这体现出:
A.城邦财政已不堪重负
B.城邦对公民参政的激励
C.雅典工薪制度的完善
D.公职人员队伍扩编严重
4.
苏格拉底说:“如果做鞋或评判鞋的好坏要请教具有专门知识的鞋匠,为什么治理国家和评判政治的好坏却不去请教具有专门政治知识的人,而去请教只具有制鞋、做马具等手艺的人,甚至并无任何专门知识可言的人呢?”这实际上表明苏格拉底
A.认识到直接民主弊端B.反对手工业者参政
C.赞赏雅典的民主制度D.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5.
古代雅典人将流放视为一种比死刑更为严重的刑罚,因而雅典城邦对被处死刑者以逃亡他乡而逃避死刑的情形加以放任。材料体现了雅典哪一价值观念
A.生命至上
B.城邦优先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6.
19世纪英国法学者亨利·梅因《古代史》一书中写道:“罗马人不爱万民法,正像他不爱外国人一样,因为万民法是从这些外国的制度中来的,并且是为了外国人的利益而制定的。”这表明万民法适用于:
A.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居民
B.罗马共和国的女性公民
C.罗马共和国的外邦人
D.罗马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
7.
古代罗马法规定,奴隶必须无条件服从主人,对逃亡的奴隶严加惩治。但又规定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论处。这反映出罗马法旨在
A.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宣扬天赋人权
C.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D.调和阶级矛盾
8.
下表目录为某著作的局部,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小州的胜利”,指参议员每州两名顾及小州利益
B.“着火的房子”,反映联邦制下出现危机
C.“人类的五分三”,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来计算人口
D.“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功绩远大于局限
9.
光荣革命后,在英王乔治三世统治时期(1760-1820年),没有一个首相能够完全摆脱他的控制。这表明
A.责任制内阁尚未成熟
B.国王“统而不治”
C.首相主要对国王负责
D.三权分立制确立
10.
“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依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法律条文,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德国议会权力不受皇帝限制
B.德国开始走上民主政治的道路
C.德国议会通过选举组建政府
D.德国军国主义传统被保留
11.
2003年3月,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称伊拉克战争。对于这次战争的决策,英国国王可以做的是(  )
A.主持内阁会议,要求内阁成员一致同意出兵
B.要求议会同意给战争拨款
C.在对伊拉克出兵的决议上签字
D.邀请美国一起出兵打击伊拉克
12.
传统的德意志特殊道路理论认为,自19世纪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偏离西方但最终回归西方”的特殊道路。这里的“偏离”和“回归”分别指
A.军国主义色彩、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B.军国主义色彩、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
C.专制主义色彩、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
D.专制主义色彩、联邦制国家不断完善
13.
下面是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结构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英国、德意志帝国、法国和美国实行的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
②代议制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
③英国和德国的君主都是虚位元首,没有实权
④英国和德国的权力中心都是议会,美国的权力中心是总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14.
“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 共和制必被君主派推翻
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必然
D.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15.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开放通商口岸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16.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17.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18.

上表中总理衙门的设立过程表明,清政府:
A.政治制度的分化趋向出现
B.对外交往仍处主导地位
C.涉外事务的官僚机构膨胀
D.开始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