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文化、现代精神?近代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以勤俭敬业的职业劳动来遵守上帝戒律、完成上帝旨意的基督教新教伦理代表了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坚持自利的个人本位、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彼此自由竞争和博弈代表了现代价值。
——据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等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踏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材料二 什么是现代价值、现代文化、现代精神?近代以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以勤俭敬业的职业劳动来遵守上帝戒律、完成上帝旨意的基督教新教伦理代表了现代价值,有人认为坚持自利的个人本位、人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彼此自由竞争和博弈代表了现代价值。
——据张书琛《西方价值哲学思想简史》等
材料三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踏上征程的。
——据高德步《中国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华传统主流文化价值与西方现代价值的不同。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钱穆先生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要求:如何正确评估唐宋社会变革,在现今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谈谈你对唐宋社会变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材料:日本历史学家内藤湖南在《概括的唐宋时代观》一文中指出,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纪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钱穆先生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定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可称为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民社会。除蒙古满洲异族入主,为特权阶级外,其升入政治上层者,皆由白衣秀才平地拔起,更无古代封建贵族及门第传统的遗存。故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要求:如何正确评估唐宋社会变革,在现今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根据材料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谈谈你对唐宋社会变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只是总括而言。如果画一条封建社会人口变化的曲线,就立刻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平滑地缓慢上升,而是具有在一段时期内大起大落和在整个封建时期内做台阶式“跃迁”这样两个特点。大体上说,一个历时较久而又比较强大的封建王朝(如两汉、唐、两宋、明、清等)的初期,人口增长十分迅速,大约到中期达到高峰,而后停滞,到新旧王朝交替时期则急剧下降,人口的变化呈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在封建社会特定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下,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内在紧张和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当人口超过农业生产能力的极限时,劳动力不仅无法带来财富,还会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短缺造成相对过剩人口。人地紧张引发的阶级矛盾必然会引发激烈的冲突,历史上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以人地矛盾为内涵的阶级冲突的表面化和激烈化。这种冲突的结果一方面是改朝换代式的政权更迭;另一方面是由战争导致的人口锐减和相对缓解了的人地关系。范文澜先生把人口的波段变化视为朝代的波段、政治的波段,用人口的增减说明古代朝代的盛衰。
——摘编自肖晓珍《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变化规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封建社会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口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概括古代人口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材料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只是总括而言。如果画一条封建社会人口变化的曲线,就立刻可以看出它并不是平滑地缓慢上升,而是具有在一段时期内大起大落和在整个封建时期内做台阶式“跃迁”这样两个特点。大体上说,一个历时较久而又比较强大的封建王朝(如两汉、唐、两宋、明、清等)的初期,人口增长十分迅速,大约到中期达到高峰,而后停滞,到新旧王朝交替时期则急剧下降,人口的变化呈现大起大落的现象。
在封建社会特定的生产力水平制约下,人口增长与土地之间的内在紧张和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当人口超过农业生产能力的极限时,劳动力不仅无法带来财富,还会因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短缺造成相对过剩人口。人地紧张引发的阶级矛盾必然会引发激烈的冲突,历史上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以人地矛盾为内涵的阶级冲突的表面化和激烈化。这种冲突的结果一方面是改朝换代式的政权更迭;另一方面是由战争导致的人口锐减和相对缓解了的人地关系。范文澜先生把人口的波段变化视为朝代的波段、政治的波段,用人口的增减说明古代朝代的盛衰。
——摘编自肖晓珍《中国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变化规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封建社会人口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口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概括古代人口变化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2.单选题- (共14题)
4.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揭示了古代雅典
A.公民大会权力最大 |
B.审判流程公开公正 |
C.具有权力制约思想 |
D.公民是城邦的主体 |
5.
“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 |
6.
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
A.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 |
B.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 |
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
D.使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
7.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在世界秩序中的统治地位衰退以来,新兴大国以经济竞争、资本积累、政治和经济影响、技术和物质能力等形式成功渗透到一些权力领域。有人认为,世界秩序正在进入一个相互依存式主导权的时代。这意味着
A.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开始松动 |
B.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式形成 |
C.新兴大国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 |
D.经济全球化让大国间相互依存 |
8.
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的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A.汉唐的坊市制度在宋代已被废除 |
B.宋朝统治者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
C.商品经济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 |
D.商业发展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 |
9.
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 |
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 |
10.
新航路开辟后热衷于探险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看到可以用白银跟中国人做生意,便掀起了一场银矿开发狂潮。整整两个半世纪,美洲的巨额白银不断的流入中国,这反映了
A.白银流入促进了中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
B.对外贸易增加使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C.西、葡已成为明朝政府最大的贸易伙伴 |
D.中国商品满足西、葡两国的市场需求 |
11.
18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商业垄断战争,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等方式确立全球海上霸主地位;19世纪,英国工业品大量销往世界各地,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从各地输往英国。这表明
A.工业革命是英国确立世界霸权的主要原因 |
B.殖民活动与商品贸易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推动力 |
C.殖民活动加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
D.英国民主政治发展推动了经济变革 |
12.
下面是1750年—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分额(%)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18世纪中国经济引领世界潮流 |
B.德国发展速度最快,与英国抢占世界市场 |
C.世界经济中心从亚洲逐步转移到欧洲 |
D.两次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13.
20世纪90年代初,国务院制定《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条例》,要求国有企业打破“三铁”,即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能高能低的分配机制,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劳动用工制度;解决“双轨制”,给予企业充分经营自主权。这说明当时
A.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
B.从供给端重新优化配置 |
C.国有企业改革拉开帷幕 |
D.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
14.
牛顿的力学定律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斯宾塞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论证了西方国家殖民的合理性。这说明
A.自然科学影响社会科学的发展 |
B.自然科学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
C.自然科学具有普世性的价值 |
D.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互为补充 |
15.
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
16.
古希腊学者力图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解释自然和社会,但他们并没有把神话与哲学、文学、历史分开,神话思维是当时人们普遍的思考与表达方式。这表明古希腊
A.宗教信仰与理性的密切联系 |
B.宗教思想主宰希腊政治生活 |
C.理性思维推动学科发展 |
D.民主促进思想文化繁荣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