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2019届高三年级元月调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5757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2/16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杨业“父信,仕刘氏,为麟州刺史。业少任侠,善射,好田猎。弱冠事刘崇”。在太原三十余年间,先后参加后汉、北汉与后周之战以及与辽的有联合有斗争的战斗,并且以骁勇闻名,是以很年轻时就任保卫指挥使。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三月二十日,辽军十万南犯代州。在天险雁门关,宋主将潘美正面防堵.杨业率领轻骑数百人绕道敌后,出其不意。突然袭击,予敌以毁灭性重创。
宋雍熙三年(986)正月,宋太宗下令北伐。五月间。东路军在岐沟关失利败北。宋太宗遂下令诸路撤军,令潘美、杨业掩护云、应、朔、寰四州吏民撤至雁门关内。监军王优等诈以纵敌甚至投敌罪名,强迫杨业径出雁门北川,鼓行而往。杨业无奈,只得率其部伍自朱路北上朔州。“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敌所擒,乃不食三日而死。”

——摘编自靳生禾、谢鸿喜《杨家将人物考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业成为宋朝一代名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业。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大陆由于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以及“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失误,加上苏联“老大哥”的背信弃义和中印边境冲突,使国民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蒋介石仿佛看到了“光复大陆”的星星之火。美国总统约翰逊执政后,蒋介石借助越南战争,向美国施压,要求约翰逊政府对“中华民国的未来”表示支持。但美国极力想避免与中国在越南战场上公开交战。尽管如此,蒋介石仍继续向白宫施压,1965年,他派蒋经国前往美国,提出了美蒋协同反攻大陆的计划——GT-5号计划。1966年1月,美国国务院向美国“驻台大使馆”发出电报,以书面形式拒绝了蒋介石反攻西南五省的GT-5号计划。
——摘编自张治宇《蒋介石反攻大陆的GT-5号计划》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制定GT-5号计划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GT-5号计划的结局及其影响。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中国
西方
约16世纪后期,传统妇女的才学观、妇德观发生某些变化,江浙地区的女子识字率有所增高。一小部分心学家、文学家如李贽、冯梦龙、唐甄等主张尊重妇女才华、男女平等的思想,有人甚至提出“夫择妇,妇亦择夫”。晚明知识妇女组织诗社,参与游历活动,创设闺塾,出售字画绣品,宫中个别有参与国政的机会。
1912年以后,政府颁令废止缠足,禁止买卖妇女,提倡妇女解放。妇女参与经济活动的频率有较大提高。在抗战时期,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女性。
规定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法》于1950年颁布,马克思主义的女权理论广泛宣传,妇女的社会地位在短期内获得根本性改变。
16世纪中叶开始,法国上层妇女组织沙龙的活动开始常见,女读书人数大增。
17世纪,世俗界出现“关于妇女的辩论”,讨论妇女地位和男尊女卑等。1643年英国伦敦千名妇女集会,递交请愿书反对战争。德意志的马丁·路德提出“上帝创造了男人和女人,因此男人不应该轻视或嘲笑女人”。
1790年《妇女权利宣言》正式通过,《为女权辩护》等发表;女权运动从法国迅速发展到英国等地。
19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大规模女权运动爆发,妇女要求提高经济地位。1888年,第一个妇女国民会议成立。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
 
——***等《论妇女解放》等资料汇编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中西方有关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单选题(共7题)

4.
在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31—公元前14年),罗马统治者授于若干法学家公开解答法律的特权,他们的意见一致时,使发生法律效力;纵使互有分歧,皇帝也责令裁判官尊重他们的意见参酌判案。这表明
A.法学家的意见能影响司法判决
B.法学家是为统治者效劳的工具
C.法学家的法律地位高于统治者
D.法治是罗马统治者的治国传统
5.
德意志联邦议会由25个邦派出的58名代表组成,其中普鲁士占有17席。1871年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中14票可否决议案。以上材料说明
A.地方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其权力均衡
B.联邦议会通过议案须得到帝国议会的批准
C.德国是联邦制国家,普鲁士占居主导地位
D.德国为君主立宪制,皇帝决策受制于各邦
6.
1939年,上党地区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税收改革:取消富户捐。该政策
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使农民负担进一步增强
C.影响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
D.为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准备了充足的条件
7.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五月,下了“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的诏令。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再次下诏:“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这从侧面反映了
A.市民与政府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B.城市市政建设工程破坏相当普遍
C.坊市制度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
D.资本主义萌芽大量存在
8.
从1979年开始,中央多次推动公房出售工作,1982年更是在27个省推行“三三制”试点,居民只需承担房价的三分之一,但仍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这说明
A.住房市场机制缺乏方略
B.房屋居住属性遭到破坏
C.体制革新缺乏社会基础
D.市场经济具备社会基础
9.
“这是第一次将西方近代重要学术著作比较完整地直接介绍到中国来。它震动了整个思想界,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图景:世界万物都充满着蓬勃的生气,彼此间进行着异常剧烈的斗争。世界就是在这种剧烈斗争中,不断开辟着自己前进的道路。”与上述言论有直接联系的人物是
A.林则徐
B.严复
C.陈天华
D.李大钊
10.
1927年7月,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马林给共产国际执委会报告中说,在中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之一的上海,“却没有我们所熟悉的那种工人运动”,“直到现在,工人仍然普遍和农村保持着联系,他们在城市干几年后就回到农村”,认为中国“农民群众对革命完全漠不关心,并且尚未表现出政治上的重要性”。该材料说明
A.上海的工人队伍觉悟比其它地方低
B.中国革命应该由国民党领导
C.中国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中国已经完全形成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