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6570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11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美洲发现以来,一直到现今,其银矿出产物的市场,都在逐渐扩大。第一,欧洲市场已逐渐扩大。……新大陆的白银看来就是以这种方式成为旧大陆(欧亚大陆)两端通商的主要商品之一的。把世界各相隔遥远地区联络起来的,大体上也以白银的买卖为媒介。

——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民族工业脚下的基础,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入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以上摘自《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产自美洲新大陆的白银对欧洲、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影响。

2.单选题(共23题)

2.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的是
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一定程度上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3.
黄梅戏《天仙配》中的经典唱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种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该唱词反映了
A.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B.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
C.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D.农民富裕幸福的生活
4.
据史料记载,某一朝代在耕犁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称作江东犁的工具。它操作起来较为灵活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对农耕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该朝代是
A.春秋战国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5.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标志是
A.出现了不少工商业繁荣的城市
B.制瓷行业中出现分工很细的技术分工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纺织行业中出现由“机户”开设的机房
6.
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
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
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
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
7.
下表是某学者统计的汉代铁犁铧文物的分布状况表。它反映了汉代
中原
西北
东北
江南
岭南
 
西汉
238
54
13
47

东汉
467
95
41
138
29
 
A.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
B.精耕细作已普及全国
C.先进生产方式不断拓展
D.手工业发展十分迅速
8.
汉魏以来各朝代统治者大都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主要是因为
A.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B.小农生产更有利于农业技术推广
C.地主与君主的矛盾十分尖锐D.土地集中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9.
宋元时期政府在主要港口都设有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负责管理、征舶税、收舶货等。政府还制定了《市舶则法》,规定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先提出申请,经市舶司批准,始能成行。外国商人领取市舶司颁发的“验符”或其他官方凭证方可从事贸易活动。由此可见,宋元时期
A.政府注重规范海外贸易
B.强调内外贸易平衡
C.开始设立对外贸易机构
D.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10.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工业革命在英国已经展开
11.
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表,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项目
1928
1950
1990

75%
50%
30%
水力
8%
17%
14%
石油、天然气
17%
30%
50%
 
A.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B.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D.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12.
有史学家评价某次远航的成果是“欧亚大陆两种文化首次面对面的划时代的会合”,该远航的领导者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3.
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英国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垄断组织的出现
D.世界市场的形成
14.
“英国和荷兰商人组织了两个非常强大的股份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荷兰的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政府特许状赋予公司买卖和建立商埠的权利,为了公司的利益甚至有权发动战争。”这表明当时的股份公司
A.政府建立但由商人经营
B.是西欧殖民扩张的工具
C.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D.仍不具备资本主义性质
15.
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

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A.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
B.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
C.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
D.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
16.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B.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D.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17.
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A.沿海地区便于发展工业
B.沿海地区的人们思想开放
C.开埠最早,小农经济瓦解最早
D.沿海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8.
据载,1845年“自夷人来厦开市,凡洋货皆系夷商自行转运。……该夷贩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这一现象在当时导致中国农村出现的变化是
A.家庭手工业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C.农业生产被列强控制
D.机器生产不断推广
19.
李鸿章曾谈到:“中国长江外海生意,全被洋人轮船夹板占尽。……以中国内洋任人横行,独不令华商展足耶?……我既不能禁华商之勿搭洋船,又何必禁华商之自购轮船?”由此,他创办了。
A.江南制造总局
B.上海轮船招商局
C.福州船政局
D.北洋水师
20.
1938年10月24日,由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组织的“宣昌大撤退”被称为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从宜昌撤退出的单位,既有金陵兵工厂这样的大型军工企业,也有大型纺织厂等民用企业,还包括科研单位和文物。以“宜昌大撤退”为代表的企业内迁
A.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
B.促使西部工业水平领先全国
C.表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D.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21.
1899至1911年,新增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A. 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
B.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C.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22.
从1927年到1935年以前,民族工业中资本超过100万元的大厂寥寥无几。1935年以后,资本100万元乃至1000万元以上的工厂不断出现。从1935年7月到1936年6月,棉纱生产增长50%, 火柴增长191%,水泥增长78%。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政策措施推动B.官僚资本实现经济垄断
C.帝国主义放松对华侵略D.日本对华侵略不断加剧
23.
“道光未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材料表明
A.中国茶叶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B.列强势力开始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传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
24.
某同学为写历史小论文设计了下面提纲,据此判断这篇论文的主题是
A.能源革命与人类生活
B.物质文明与环境问题
C.科学进步与征服自然
D.工业革命与社会转型

3.选择题(共1题)

25.

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经济活动,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4.多选题(共4题)

26.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A.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B.延缓了小农经济的瓦解过程
C.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27.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包括
A.生产的社会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形成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的垄断企业
C.形成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狂潮
D.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密切结合
28.
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中国近代史》中指出:“自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以来,纵观中国民族工业的成长,经历的是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造成民族工业成长道路曲折的主要原因有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和掠夺
B.中国社会小农经济的顽固与强大
C.近代中国政府始终不支持民族工业
D.“重农抑商”思想一直是中国近代的主流思想
29.
荣氏企业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企业。1912年后,荣氏企业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同时抓质量、创名牌。1915年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促成荣氏企业在这一时期发展的因素有
A.一战对战略物资的需求
B.国民政府大力支持
C.企业自身管理有方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多选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