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4题)
1.
西方的法律传统扎根于古代的罗马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
(1)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对罗马帝国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力制衡机制下的近代英美政体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
材料一 罗马法上下千余年,期间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很大,法律也由产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它经历了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帝政前期、帝政后期四个阶段。罗马法主要分为人法、物权法、继承法、债法、诉讼法等方面。人法包括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名誉、婚姻、夫妻财产、儿童监护等;物权法包括动产、不动产等;继承法包括遗嘱继承、法定继承、赠予等;诉讼法包括法定诉讼、程式诉讼、诉讼程序、诉讼非常程序等。
——摘編自周相《罗马法原论》
材料二 西方文明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它的法制文明。它是自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来西方社会得以稳定和发展的坚实基础。而西方法制文明的渊源和基石便是由古代罗马人所创造的法律制度。罗马还开创了一个先例和原则:政治或政府的内部权力必须受到制衡。罗马首创的这一权力制衡原则成为日后西方政治的发展的普遍原则,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当今的西方政治体制中,无论是采取哪种政体的国家,权力制衡原则均是其政治发展的首义和灵魂。——摘编自兰奇光《罗马文明历史地位的重新评价》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罗马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对罗马帝国的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力制衡机制下的近代英美政体模式。归纳影响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立法规范的罗马法的原则。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发展演变过程对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启示。
2.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前两次次高潮。阅读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都可以说可以做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在思想层面的贡献,并结合所学指出***撰写此文的背景及主要目的。
(2)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取得的成果。并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的进步之处?
材料一 辛亥革命,似乎是一种民众的联合,其实不然。辛亥革命乃留学生的发踪指示,哥老会的摇旗唤呐,新军和巡防营一些丘八的张弩拔剑所造成的,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我们虽赞成他们的主义,却不曾活动。他们也用不着我们活动。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我们有话要说,有事要做,是无论何时都可以说可以做的。
——***《民众的大联合》(原载《湘江评论》,1919年7——8月)
材料二 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在思想层面的贡献,并结合所学指出***撰写此文的背景及主要目的。
(2)结合所学,指出北伐战争取得的成果。并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的进步之处?
3.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最具意义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国民外交”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在6月3日北京学运再掀高潮之际,上海的学、工、商界群起响应,成为五四运动由学生爱国运动普及为全民爱国运动的转折点。中国人民对政治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而使政府再不能完全轻视社会民意的表达。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并不始于五四运动,资产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在清末则有明显的表现,唯有工人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对政治的参与开始于五四运动,并对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摘编自张海鹏主编《近代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五四运动“转折”的最具意义的历史事件,指出这一事件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
4.
科举制作为一种社会权力精英的遴选机制对近、现代各国政体中的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直接的、深刻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制度在宋代有了重大的发展,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使科举及第者直接成为“天子门生”,进一步摧毁考官和考生之间的座主、门生关系。针对唐科举门资取士的弊病,逐步取消资格限制,贯彻“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场文体从侧重“诗赋”代之以“经义”、“策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对于政治文明交流的积极意义。
材料一 科举制度在宋代有了重大的发展,宋太祖确立殿试制度,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使科举及第者直接成为“天子门生”,进一步摧毁考官和考生之间的座主、门生关系。针对唐科举门资取士的弊病,逐步取消资格限制,贯彻“取士不问家世”的原则。设置考试新章法,如考生搜身制、考官隔离制、试卷糊名、誊录制。科场文体从侧重“诗赋”代之以“经义”、“策论”。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因此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完成下列要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发展的表现,分析科举制的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对于政治文明交流的积极意义。
2.论述题- (共1题)
5.
女性获得选举权是英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但工人阶级、妇女被排斥在外。1872年法案规定,实行无记名投票,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1885年,法案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28年,21岁以上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二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女性选举权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其所体现的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与政治民主化”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材料一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使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但工人阶级、妇女被排斥在外。1872年法案规定,实行无记名投票,取消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1885年,法案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191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30岁以上有一定财产的妇女首次获得选举权。1928年,21岁以上女性获得与男性同等的选举权。二战前夕,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 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女权运动家们“不惧来自传统社会的激烈反对,坚持不懈为女性争取投票权,因为她们知道自己的目标正确”。虽然一百年来共有489名英国女性当选议员,但是目前英国议会下院的女性议员仅占议员总数的32%。英国政坛乃至互联网上依然存在对女性、少数族裔等的歧视和偏见。对此,当代女性应积极从政,继续为推进民主平等而努力。——摘编自陆伟芳《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女性选举权改革的发展趋势及其所体现的政治民主化的特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英国女性争取选举权与政治民主化”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3.单选题- (共14题)
6.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载:“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政治改革,以旧居住区为政治分野的现象因此不复存在,民主政体的社会基础得到加强,以平民为主、包括部分贵族在内的人民主权已成定局。”与此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
D.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 |
9.
下表为美国建国以来选民资格变化表,据此可知美国
时间 | 宪法修正案 |
1870年 | 第十五条第一款:“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以前的奴隶身份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
1920年 | 第十九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性别而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
1964年 | 第二十四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以未交纳人头税或其税款为理由,否认或剥夺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
1971年 | 第二十六条:“合众国或任何一州不得因年龄而否认或剥夺已满18岁或18岁以上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 |
A.选举民主有序推进 |
B.公民权利得到充分保护 |
C.选民限制逐步取消 |
D.民主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
10.
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燹,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甲午中日战争 |
D.淞沪会战 |
11.
下图是创作于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一幅名为《临渴挖掘“海军港”水井》的漫画。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A.清廷筹划海军缺乏长远眼光 |
B.政府官员积极挖掘海军港口 |
C.北洋舰队遭到日军沉重打击 |
D.大规模的国防建设正在进行 |
1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中指出:“不能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讲成是‘左’倾路线的产物,它主要地是客观形势发展趋势产生的需要”。这里的“发展趋势”主要是指
A.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
B.日本侵占东北三省 |
C.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
D.红军长征取得胜利 |
14.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A.党的创立,开天辟地 |
B.武装起义,八一建军 |
C.秋收起义,转战农村 |
D.万里长征,战略转移 |
15.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是中西关系质变的临界点,整个中外关系至此逆转,旧格局随条约缔结而俱逝,中国被不情愿地拉入到国际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中。”以上内容属于
A.历史事实的叙述 |
B.历史过程的描述 |
C.历史原因的分析 |
D.历史结论的阐释 |
16.
“虽然它的用意在于保护革命成果,但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权建立初期,它首开了因人立法之风。因人立法反映出很大的封建人治主义色彩。因为法随人变,就造成了人的意志高于法的意志。”下列内容符合材料对《临时约法》评价的是
A.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
B.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
C.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
D.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
17.
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
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 |
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
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
18.
1920年5月1日,《新青年》纪念劳动节专刊出版。专刊发表了蔡元培“劳工神圣”的题词、李大钊的《“五一”运动史》和陈独秀的《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等文章。这一现象表明
A.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 |
B.知识分子开始关注劳工问题 |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
D.劳工和妇女的地位得到改善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4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