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并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路德“正道”的内涵及其作用。
(3)材料三中“他”的政治观点对近代一些国家的政治革命和制度构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人们只有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启蒙历史网论坛
材料二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路德选集》
材料三 1762年发表的《社会契约论》是他的政治思想的代表作。他对法国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更加严厉的批判,君主制本身必然导致君主的昏暴;主张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民主制国家,主权属于生而自由平等的全体人民。——王怀兴《世界文化简史》
(1)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所体现的精神。(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路德“正道”的内涵及其作用。
(3)材料三中“他”的政治观点对近代一些国家的政治革命和制度构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任选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于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1)概括材料一中陈独秀给青年提出的修身建议。
(2)归纳材料二中鲁迅关于白话文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如何“妙手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综合以上材料,归纳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材料一 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于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非然者,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材料二 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于“思想革命”的。——《鲁迅全集》第4卷
材料三
——李大钊(1916年)
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中陈独秀给青年提出的修身建议。
(2)归纳材料二中鲁迅关于白话文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李大钊如何“妙手著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并综合以上材料,归纳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2.单选题- (共28题)
3.
大革命失败后,***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这一主张指出了
A.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 |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C.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 |
D.农民阶级是革命主力 |
4.
历史学家钱穆对朱熹的主张给予较高的评价,认为:“其精神所在,可谓既是属于伦理的,亦可谓属于科学的”,其中“科学”主要表现在
A.倡导唯物主义 |
B.维护人的正当私欲 |
C.主张“格物致知” |
D.强调封建纲常伦理 |
5.
1984年人称“江南猫王”的画家陈莲涛为邓小平画一幅《双猫图》,图中有几行题词:“不管黑猫白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南方谈话”中能体现这一主旨的是
A.检验真理的标准 |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
C.社会主义的本质 |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7.
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A.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 |
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 |
C.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 |
D.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
8.
有启蒙思想家曾说:“如果是同一个人,无论他是为贵族利益还是为人民利益,在运用这三种权力时,也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众决定的权力和对个人事务审判的权力,那么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该思想旨在
A.倡导三权分立 |
B.建立法治社会 |
C.维护贵族特权 |
D.实现人人平等 |
9.
对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否定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 |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C.将人们从宗教信仰中解放出来 |
D.使天主教势力在西欧荡然无存 |
10.
《陀罗尼经咒》为唐刻古梵文经咒,约一尺见方,纸张为纤维较粗之黄麻纸,边上有一行字清晰可辨,为“成都府成都县龙池坊卞家印卖咒本”。据此可知当时
A.四川地区已出现雕版印刷术 |
B.雕版印刷术促进了佛教兴盛 |
C.四川地区的造纸技术最发达 |
D.雕版印刷术出现了重大改进 |
11.
下表是关于中国古代三部文学著作的表述,完全正确的项目是
| 体裁 | 作者 | 风格 | 评价 |
《离骚》 | 诗歌 | 李白 | 浪漫主义 | 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戏剧 | 苏轼 | 古典主义 | 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
《西游记》 | 小说 | 吴承恩 | 现实主义 | 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 |
A.体裁 |
B.作者 |
C.风格 |
D.评价 |
13.
明代学者谈到高丽纸时说:“以绵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上述材料表明
A.中国造纸技术开始外传 |
B.造纸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
C.朝鲜造纸技术领先中国 |
D.文人士大夫影响力巨大 |
15.
北宋《萍洲可谈》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材料可以论证中国古代
A.天文学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
B.科技发展受传统观念阻碍 |
C.科技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 |
D.全面了解各国的地理特点 |
16.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好,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这体现了他认为
A.儒学阻碍了道德进步 |
B.儒学的礼教等级压抑了人性 |
C.儒学丧失了主流地位 |
D.儒学无法适应历史发展潮流 |
18.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该宣言的出现得益于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B.工人阶级认清了社会性质 |
C.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治权利 |
D.反封建的启蒙任务已完成 |
19.
陈独秀在其《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把向西方学习分为“学术”、“政治”、“伦理”三个阶段的觉悟,下列言论符合“政治”觉悟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
B.“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
C.“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
D.“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之利器” |
20.
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从1939年下半年开始,共产党人连续发下表系列文章,阐明自己关于三民主义、共产主义以及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下列著作体现这些观点的是
A.《论十大关系》 |
B.《新民主主义论》 |
C.《井冈山的斗争》 |
D.《论人民民主专政》 |
23.
孙中山构想的资本主义具有“中国特色”,其特色之一是继承了传统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家给人足”的观点。下列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
A.民族主义 |
B.民权主义 |
C.民生主义 |
D.三大政策 |
24.
“×××,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插队。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此人的履历反映了
A.“教育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作用 |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 |
C.恢复高考政策为他人生转折提供了机遇 |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的受教育权利 |
26.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理由是她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时期排除“左”倾错误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成就是
A.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B.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
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
D.载人航天技术取得突破性成就 |
28.
1983年召开的“全国轻音乐座谈会”仍然批判流行音乐是“极力模仿资本主义酒吧歌星的唱法和情调”,“在台上乱扭臀部,丑态百出”,“污染了社会风气”等等。这反映出当时
A.改革开放还未真正开始实行 |
B.“百花凋零”的局面并未打破 |
C.“文化大革命”理论未被否定 |
D.“双百”方针贯彻实施的必要 |
29.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认为:“‘百花齐放’政策的一个方面是给予知识分子一定程度的自由,以获得他们的合作,提高他们的技能。”“一定程度的自由”是指
A.文艺创作的自由 |
B.制度选择的自由 |
C.个性张扬的自由 |
D.政治宣传的自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