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6月假期作业1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5579

试卷类型:假期作业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4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公民)大会通过了某项议案,那么这一议案就成为所有公民必须遵循和执行的法律。……其中的一些重要法律要委托大会秘书刻碑存证。碑文的开头必然是“议事会和人民议决”,或仅仅是“人民议决”,……雅典民主政权机关的运作机制和操作程序,以及不同构成单位之间的整合关系正是依赖这些法律才得以存在和运行的。

——廖学盛《世界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素以尊重传统、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是行不通的。……光荣革命吸取了40年代革命和1660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它遏止了1661年后出现的君主专制主义趋势,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材料三 《联邦宪法》(指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冯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在谈到1787年宪法时说:“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
(1)材料一中“人民议决”说明了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体的形式、实质。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发生根本改变的原因。材料二中“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发展方向”指的是什么?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1787年宪法的?结合所学知识阐明其依据?
2.
   几千年的人类政治文明史,也是民主与法制建立,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雅典)最初为君主政体,不久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他们全是贵族。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三辛亥革命以革命的方式解决了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文明选择问题,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的政治文明开始从传统走向现代

——人民网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雅典民众要求“政治自由化”的经济和政治因素分别是什么?这种“政治自由化”确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为什么“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根据所学知识,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前,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府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制度体系因此全面崩溃”的具体表现?列举辛亥革命在现代政治文明制度体系建设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4)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得以实现的制度保障是什么?

2.单选题(共22题)

3.
“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美国学者波默罗伊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为了使这些“新贵”赢得充当“好父亲”的机会,梭伦首先采取
A. 确立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设立四百人会议     D. 将陪审法庭确立为最高司法机关
4.
早期阶段的罗马法规定:凡为法律行为,必须说固定的套话,做法定的动作等;若不依法定方式而为,或稍有差错,纵有意识表示,也没有法律效力。这表明早期罗马法(    )
A. 不尊重当事人意愿 B. 形式重于实质内容
C. 注重保护公民利益 D. 审判程序非常严密
5.
1713年英国内阁会议通过了一份结束欧洲战争的条约,安妮女王将条约提交枢密院,枢密院院长克蒙德里勋爵告诉女王说,枢密院需要一段时间讨论,并强调了枢密院决策权的独立性。安妮女王为此大发雷霆,克蒙德里也丢了官职。这件事反映了当时英国
A. 国王权力仍在强化
B. 内阁与国王共同进退
C. 枢密院对内阁负责
D. 君主立宪制尚不完善
6.
托马斯·潘恩在《人的权利》(1791年)中说:“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美国政府一旦将自己展现在世界面前,专制主义就会感到震惊,人们就会开始思考调整。”“震惊”是因为美国实行
A. 奴隶制度
B. 责任内阁制
C. 共和制度
D. 联邦制度
7.
近代世界某部宪法规定:“上院联邦议会代表各邦。议员为邦政府派遣的高级官员,按照邦政府指示统一投票,联邦议会主席由宰相兼任。”下列表述符合该宪法的是
A.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B. 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C. 在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D. 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8.
1853年末,清朝户部下文:“凡川、粤盐斤入楚(湖北),无论商民,均许自行贩鬻,不必由官借运……令四川、广东各督抚招来商贩,远赴邻村。”清政府允许“私盐”入楚,主要是因为
A. 四川广东两省的食盐价格便宜 B. 清政府开始实行官盐民营政策
C. 清政府对太平军实行经济封锁 D.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了官盐贩运
9.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四、浙江省杭州府。”该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辛丑条约》
D. 《胶澳租界条约》
10.
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 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 B. 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 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 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11.
一场甲午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稍后的中国,循序渐进的洋务新政就此终止。自1895年算起,至1915年袁世凯“帝制自为”,在二十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诸如法国差不多两百年的历史。这种剧烈的变化反映了
A. 甲午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
B. 甲午战败引发中国人的政治激进
C.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速度超过西方
D. 革命成为社会变革唯一的主旋律
12.
1927年11月初,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狠批***放弃进攻长沙、转向井冈山是“完全违背中央策略”,是“单纯的军事投机”,应予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这次会议
A. 是王明“左”倾错误理论突出例证    B. 力图压制工农运动避免国共新冲突
C. 直接促发了***创立苏维埃政权    D. 反映当时党中央缺乏灵活务实方针
13.
1935年,党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指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并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提出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这表明中共意在
A. 寻求共产国际的帮助 B. 争取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
C. 停止内战、联蒋抗日 D. 准备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
14.
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A. 铲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 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C. 打击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 缓解当时的阶级矛盾
15.
表1的数据最能说明(  )
进攻比率
武汉会战前
日方
94%
中方
6%
武汉会战后至1939年
日方
56%
中方
44%
日军每日前进公里数
武汉会战前
40公里
1939年底
200米
1940年底
不进反退
 
表1:武汉会战前后中日之间的攻防数据表
A. 日本速决战的企图被打破 B. 日本攻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C. 百团大战的效果显著 D. 相持阶段的中日僵持不下
16.
“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步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这段材料
A.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B. 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 指出了阶级斗争的作用
D.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7.
从革命性质分析,俄国革命实际上经历了三种革命:即发生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等工业中心的无产阶级革命,发生在广大农村的以农民夺取土地为主要方式的农民革命,发生在民族的民族革命。最终,力量弱小的布尔什维克党赢得并巩固了政权。据此判断,俄国革命的成功主要是由于无产阶级
A.有效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
B.坚持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
C.推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突出了农村革命的主体地位
18.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讲到:“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员……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一九四九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A.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会议
19.
下表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从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③多党合作,具有广泛代表性
④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20.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我国把外交立足点转向两个中间地带:亚非拉美是第一个,欧洲、北美加拿大、大洋洲是第二个中间地带。我国外交发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是
A. 亚非拉美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 西欧和日本开始挑战美国地位
C. 苏联经济改革失败,美日欧形成鼎足 D. 国际力量出现分化,中苏关系恶化
21.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说写到“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下列外交事件中,明显地体现了***上述外交思想的是。
A. 建国初实行“一边倒”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支持联合国工作
22.
有学者认为,从1945—1950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美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 遏制苏联的需要     B. 欧洲经济的复兴
C. 美国实力的下降     D. 美欧联合的实现
23.
甲午战前,湖南“风气未开,向来最恶洋务”,而战后,“贤士大夫渐谙外情,竞讲新政”。这一变化表明
A.洋务运动难以拓展
B.西学影响日益加深
C.维新政策得以实践
D.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24.
清政府于1884年在天山南北地区改军府制为州县制,建新疆省;1907年又将被满人视为“龙兴之地”的东北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只是尚未完成,清王朝即寿终正寝。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者
A.有效防范了外国势力的侵略
B.仍有扩大统治区域的意图
C.近代民族国家观念有所增强
D.通过巩固边疆以抵制革命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