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次调研试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556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最先是作为古代的一种地方组织而存在的,周时的一“党”约“五百家”。后来人们把在朝堂之上因共同利益或主张结成的政治势力集团称为朋党。中国历朝历代都有朋党的存在且党争不断,如秦代吕(吕不韦)好(嫪毒)之争,东汉钩党(外戚与宦官集团)之争,唐朝牛李党争,宋代熙丰、元佑党争,明朝末年东林党人与阉党的争斗。对党争的评论也很多。孔子教导弟子“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韩非子更加反对朋党,认为结党营私足以亡国。北宋欧阳修说:“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王夫之更是尖刻地评判道:“朋党之兴,始于君子,而终不胜于小人,害乃及于宗社生民,不亡而不息。”

——摘编自王桐龄编著《中国历代党争史》等资料

材料二 为筹措军费以镇压苏格兰起义,1640年专制君主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这届议会中,支持国王的一派称为“骑士党”,多为受到王室恩宠的大贵族,是坚定的国教信仰者;反对国王的一派称为“圆颅党”,主要由新黄族、乡绅及工商业者组成,大多由非国教徒组成。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次年召开了新一届议会,在这届议会中,英国近代两党的雏形——“宫廷党”与“乡村党”开始出现。1679年4月召开的新一届议会中,沙夫茨伯里领导的乡村党获得绝对多数,敦促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政府不得随意逮捕或监禁任何人,这使得“反对派不必因为害怕发表反对政府的言论而遭到迫害了”,并且试图通过干预王位继承的《排斥法案》。针对这一法案,议会公开分裂,拥护这一法案的被对手称为“辉格党”,法案的反对者被讥讽地称为“托利壳”。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案包含限制王权的13个条款,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近代英国的政党政治随之兴起。

——摘编自刘金源《现代化与英国社会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党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古代党争现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近代英国两党政治形成的主要因素。与同期中国相比,英国政党有何不同之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是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在1913年和1919年分别对三百名中学生所做的题为“现在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的问卷调查结果。
1913年调查结果
 
1919年调查结果
序号
被崇拜者
人数
序号
被崇拜者
人数
1
孔子
157人
1
孙中山
87人
2
孟子
61人
2
梁启超
51人
3
孙中山
17人
3
孔子、孟子
20人
4
颜渊(孔子弟子)
11人
4
苏格拉底、华盛顿
18人
5
诸葛亮、范仲淹
各8人
5
培根、牛顿、卢梭
12人
6
岳飞
7人
6
王守仁(王阳明)
10人
7
王守仁(王阳明)
6人
7
蔡元培
8人
8
大禹、朱熹、华盛顿等
各4人
8
袁世凯
7人
9
程德全(时任江苏都督)
3人
9
李大钊
3人
10
秦始皇、司马迁、韩愈、二程、梁启超、苏格拉底、牛顿、培根、卢梭等
各1人
10
马克思、列宁
各2人
11
无崇拜者
23人
11
无崇拜者
17人
 
阅读上面表格,从中提取变化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鉴于台湾地位的重要性,刘铭传建议立台湾为行省,得旨允准。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建省,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他在台六年,励精图治,功勋卓著。刘铭传初到台湾时,生番土著“窟穴”,盗贼出没其间,时常侵扰百姓;而大户籍着治安之名趁机敛财招募壮丁,“抗官吏,赋税不以时至”。铭传恩威并施,亲督将吏剿抚,后诸番皆臣服归化。后又丈量田亩,视地亩肥瘠订立课赋标准,又创茶盐、金、煤、樟脑之税,台湾府库“始岁入九十万,后至三百万”,结束了仰赖福建财政支援的历史。刘铭传“以兴造铁道为纲纽,辅之以电线、邮政”,在台“辟巨道七百里以通南北”。他还筑炮台、购火器,设军械局、水雷学堂等,“台防益固”。

——摘编自王树枬《刘铭传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治理台湾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铭传对台湾发展的作用。

2.单选题(共10题)

4.
下面这一照片拍摄于20世纪70年代。对该照片解读正确的是
A.纽约华人集会庆祝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图谋的失败
B.越南人民举行集会庆祝中国援越抗美斗争的胜利
C.台湾当局抗议美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交
D.日本政府抗议美国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为
5.
勃兰特任联邦德国总理期间(1969~1974年),在外交方面推行“新东方政策”,主要内容包括实现与苏联、波兰和其他东欧国家关系正常化,承认欧洲现存边界不可侵犯,与中国建交
A.东西欧国家间经济政治联系加强
B.世界总体形势趋向和平与缓和
C.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出现分化
D.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消除
6.
“它给我们开辟了多么广阔的前景,带来了多少经济利益,增加了多少知识,对那些遭到怀疑和否定的古希腊罗马理论做出了多么有利的证实!”这段出自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之口的评论是针对
A.文艺复兴运动
B.开辟新航路
C.宗教改革运动
D.启蒙运动
7.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
8.
下图是1952~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③形成的共同因素是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变革
B.②的形成是由于“左”倾错误导致的
C.④的出现是由于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D.④→⑤的变化是由于两极格局瓦解所带来的挫折
9.
1978年,苏联向西方出口石油增加了5%,但其外汇收入却增加了2.5倍,达到了140亿美元。苏联用于购买国外技术和粮食的财政硬通货中60%以上是石油收入。这一现象
A.体现出勃列日涅夫改革显著成效
B.助长了苏联低效僵化体制的发展
C.说明苏联的工业正快速健康发展
D.使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
10.
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哪一思想
A.“和而不同”
B.“克已复礼”
C.“仁者爱人”
D.“周而不比”
11.
民国三十六年结婚证上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雌,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下列对这张西安政府机关刊印的结婚证评论正确的是
A.用语明显受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B.体现了中国婚姻制度的进步性
C.语言文雅遭到日军敌视和查禁
D.由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颁发
12.
《元史》中记载:“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关神之怒,造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可见,古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试图通过祭天驱散雾霾。现代科技告诉我们,雾霾是一种因大量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现象,是大气长期污染造成的结果。由此可见
①唯心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认识过程反映了实践的历史性
③科学理论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
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这说明伏尔泰
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
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
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
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截然对立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