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 数学 | 天文历法气象 | 地学 | 化学 | 农学 | 机械 | 水利 | 轻工 | 兵器 |
项数 | 22 | 25 | 25 | 9 | 25 | 7 | 7 | 8 | 8 |
材料二 中国古代几项重大发明: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等对于封建社会末期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5世纪到今天,欧洲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比尔盖茨,……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21世纪的科技》
材料三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成就
《尚书》中的日食记录;《竹书纪年》记载的流星雨;《淮南子》记载的太阳黑子 |
《春秋》中的哈雷彗星记录;《汉书》中的新星记录;僧一行对子午线的测量 |
(1)据材料一回答,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主要分布在哪些领域?为什么会有这一特点?
(2)概述材料二提到的中国三大发明对资产阶级革命或资本主义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革命相比有何差异?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材料三 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
——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特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机会彻底丧失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
材料一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使宰相不罢,自得以古圣哲王之行摩切(注:规劝)其主,其主亦有所畏而不敢不从也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由于第一次思想解放到第二次思想解放花了34年的时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又花了20年的时间,使得中国人民无力确立自己的独立道路,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的机会彻底丧失了。
——摘编自张玉福《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材料三 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大的思想交锋。第一次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另一次是上世纪90年代,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摘自沈宝祥《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历程》
社会转型必然促使思想文化变迁,反过来具有前瞻性的社会思潮与文化革新,又往往是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
——摘自楠升《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转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进步政治思想特点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中华民族第一次腾飞机会彻底丧失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思想解放成为“社会转型的先导和催化剂”的表现。
2.简答题- (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经过了一个民主共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魏源等知识分子从“公天下”角度盛赞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70年代以后到戊戌变法时期,从郑观应、王韬到康有为、梁启超,几乎无一例外地赞赏君主立宪制度;20世纪初,经孙中山等革命派倡导和与改良派的激烈论战,民主共和又逐渐取代君主立宪成为广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目中的追求目标。

——整理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关于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材料中国近代思想的变迁,经过了一个民主共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的否定之否定的过程。19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魏源等知识分子从“公天下”角度盛赞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70年代以后到戊戌变法时期,从郑观应、王韬到康有为、梁启超,几乎无一例外地赞赏君主立宪制度;20世纪初,经孙中山等革命派倡导和与改良派的激烈论战,民主共和又逐渐取代君主立宪成为广大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心目中的追求目标。

——整理自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关于中国近代思想演变的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3.单选题- (共19题)
4.
1919年之前,在中国宣传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更少。1919年之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
B.国内外局势的剧烈变动 |
C.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 |
5.
***曾指出:“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进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A.中国革命的步骤必须分两步走 |
B.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革命的领导权 |
C.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
D.中国革命应坚持争取议会斗争的权利 |
6.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上变化主要源于
A.适应国际形势不断变化的需要 |
B.适应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
C.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调整 |
D.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
8.
时评作家梁立俊发表文章说:“我们纪念小平南巡讲话20年,也深深期待中国能够如小平同志的20年前一样,再来一次启动中国今后20年大发展的‘破’和‘立’。”对邓小平南巡讲话的“破”和“立”的理解正确的是
A.破除斯大林模式束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B.破除公有制束缚,建立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新体制 |
C.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中国的市场经济体系 |
D.破除个人崇拜思想束缚,建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10.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人伦轻自然 |
B.理论体系完备 |
C.重实用和经验 |
D.重实验科学 |
11.
明代小说中的主人公,已不再局限于那种千篇一律的才子佳人,而变成了发迹的商人、市井的女儿……种种过去最普通的人开始成为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现象反映出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文学创作日益平民化
③市民阶层的扩大 ④反封建思想开始兴起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文学创作日益平民化
③市民阶层的扩大 ④反封建思想开始兴起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12.
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
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13.
明朝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李贽否定孔子“天生圣人”;19世纪末,康有为则把孔子奉为变革的“先师”;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这三种观点在本质上
A.是自相矛盾的 | B.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
C.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 D.李贽进步,康有为反动,陈独秀偏激 |
14.
1918年,《新青年》因销售不畅考虑停刊。1919年2~3月间,坚持使用古文体的林琴南以小说形式诋毁《新青年》,同时社会上“宣传教育部有训令达大学,令其将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氏辞退”,《新青年》声名大振,销量大增。这反映出当时
A.观念碰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
B.五四运动推动了社会观念转变 |
C.思想启蒙开始成为时代主题 |
D.白话文运动易被大众普遍接受 |
15.
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这种久受崇敬的衣服,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下列人物及其历史活动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内容特点的是
A.李鸿章洋务运动 |
B.康有为维新变法 |
C.孙中山辛亥革命 |
D.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
16.
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
B.反对专制统治 |
C.救亡图存 |
D.反抗外来侵略 |
17.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
B.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
C.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
D.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
18.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在相互竞争中发展 |
C.“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
D.伟大人物对历史前进有巨大推动作用 |
19.
“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生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这段材料表明孙中山
A.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 |
B.放弃了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 |
C.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 |
D.接受了社会主义思想 |
20.
有学者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奠基者、探索者和先行者。其主要依据在于***
A.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
B.领导并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
C.撰写了《论十大关系》等著作 |
D.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
21.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
B.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
C.***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
22.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构建新儒学体系 |
B.提倡知行合一 |
C.强调社会责任感 |
D.重建伦理秩序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9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