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第三单元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6550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12/7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宪法规定:司法权属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规定设置的下属法院。但司法部门既无军权,又无财权,也无人事权,它既不能支配社会力量与财富,又不能采取任何主动行动,因而可以正确地断言,司法部门既无强制,又无意志,而仅有判断,并且在实施其判断时,亦需借助于行政部门的支持。美国立宪先贤汉弥尔顿因此曾评论说:“司法部门是分立的三权中最弱的一个”。最高法院建立的最初50年内,人们根本就没有把它看成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机构,在开始建立的头几年,甚至根本就没有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直至1803年,最高法院大法官马歇尔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的裁决,正式使“司法审查”原则得到确立和贯彻,1819年又通过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的裁决,确立了州不应干涉联邦政府行使职权的原则,美国最高法院才改变了建立初期那种无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内战后,许多宪法和法律并无明文规定的事情需要由最高法院的裁决来解决,于是最高法院的地位更加突出,司法权力进一步扩张。1937年以后,尤其是二战以后,最高法院在保护美国公民自由权利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更加增强,它在解决种族隔离、民权争议、立法席位的重新分配、总统与国会的冲突和许多社会政治等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在保障宪法统一实施,维护法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本身都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矛盾。如:1905年“洛克纳案”。最高法院宣布纽约州关于把面包房工作工时限制为每天不超过十小时的法律为无效。同时还把一批规定工人工资标准、禁止童工、保护女工的法律宣布为无效。理由是违反了“契约自由”原则。
20世纪30年代,宣布“罗斯福新政”违宪事件。最高法院对罗斯福提出许多“新政”法案,持较为保守的态度,反对“新政”立法。造成行政与司法关系紧张。
二战后,选区划分案。1946年科尔格罗夫诉格林案,最高法院认为划分选区界线的方法问题属于政治问题,不予干涉。1962年的贝克诉卡尔案,最高法院推翻上述判决,宣称选区划分问题,关系到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法院有权审理,进行司法审查。同样的选区划分问题,开始是政治性问题,后又成为司法性问题。
——摘编自王雅俊《论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府是如何维护“分立的三权中最弱的司法部门”的独立性的?美国最高法院作用和影响不断增强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司法审查制度存在哪些局限性?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美国司法制度的发展对我国有何借鉴和启示?
2.
材料美国独立后,各大城市的市议会开始选举市长,但市长无权否决市议会的决定,许多行政部门的首长不对市长而是对议会负责;同时,城市权力还受到州议会的掣肘,造成城市管理的极大混乱。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城市事务如教育、警察、垃圾和污水处理等,由原来私人公司承担的这些责任转移到市政府肩上,带来了城市功能和财政支出的扩张。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城市老板(城市中的职业政治家)乘机弄权,效率低下;有人指出:“即使不是所有的老板都生财有道,但到死身无分文的也没几个。”市政改革被提上议事日程。各州陆续制定城市宪章,废除了州政府对城市公共卫生、警察、公园和其他一些机构的人事任命权,实现了城市自治。在城市内部,到19世纪未,许多市议会“丧失了预算以外的所有拨款权力”,市政服务的其他权力也转到市长手中,以市长为代表的行政力量逐渐成为与老板集团所控制的(市)议会相抗衡的力量。改革派倡导了一系列的选举制度改革,如选民登记、全市大选和非竞选举,以削弱老板集团对市政的控制与渗透。改革派还改革市政机构,按照商业管理原则运行政府,任用专家治理城市。然而,城市治理毕竟不是企业管理,为了效率而不顾政策的社会效果,危害了下层民众的利益。
——据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背景及其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美国市政改革运动的影响。
3.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秦汉起,各级官员均由国家任命,大多存在有异地仕宦解决住所的需要。因此,由国家向赴任官员提供住房,大约也就在秦汉之际逐渐趋向制度化。……住房以外,官吏住所内的一应家具杂用亦由机关按入住者的身份提供。以明代淳安县署为例,知县的家具杂用有六十三种二百余件,县丞、主薄等有六十种,典史仅十九种。洪武时,黄州府有个同知安贞,因“搜造公宇器用”,被部下吏员向按察司检举,按察司又向中央汇报。朱元璋得知后,为安贞开脱,说是:“房宇器用都是公家的,安贞若另迁他官,一样也带不走。”……另外,官员调任或退休时,所有家具杂用,都要按清单归还。

——摘自完颜绍元《古代怎样解决官员住房问题》

材料二法国很早就开始实施官邸制,该制度具体名称是“公职人员职务用房制度”。……法国法律规定,住房大小与付费标准根据职务需要与地位确定。例如担任部长以上的公职,一般可以享受完全免费的职务用房,标准是家庭1—2人住3房套间,3个人住4房套间……。中下级公职人员如果无住房就无法工作者,也参照上述标准分配住房。如果只是一般需要分配职务用房者,则应缴纳正常租金标准一半的房租。……美国官邸制适用范围则是总统、副总统、州长、副州长以及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城市市长。各级官员官邸的购买、日常使用和维护费均由政府预算负担,居住者只需每年交纳象征性的租金l美元。此外,除了国际通行的驻外大使配有官邸外,一些美国大学校长也住“官邸”。

——摘自《看各国如何实施官邸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官员公房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中国古代与西方的官邸制有何异同?

2.单选题(共9题)

4.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说:“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据此判断,麦迪逊提出这种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全民民主
B.改革邦联政治
C.实现权力制衡
D.强调地方自主
5.
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共和党为了谋求连续执政,以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为首的五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受到国会的弹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国会是美国国家的权力核心
B.尼克松谋求连任符合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
C.该事件是美国宪法“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的体现
D.尼克松也可以解散国会,由新的国会决定其去留
6.
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认为,“联邦宪法之所以优越,主要原因在于立法者们……敢于要求人们节制自由,因为他们真诚地不想使自由破灭。”这一立法思想主要体现于1787年美国宪法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出
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制衡
D.建立联邦国家并保持各州的独立性
7.
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欲任命保守色彩极为浓重的罗伯特•博克为最高法院大法官。此举招致自由派人士强烈反对,最终影响参议院以58比42票否决了该提名。根据美国宪法,里根总统应该
A. 另择合适法官人选
B. 强行任命该名法官
C. 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D. 调解两派之间矛盾
8.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曾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这得益于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一项体制,下列对这一体制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使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B.避免了专制暴政的出现
C.恰到好处地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9.
1785年,为统一货币,美国邦联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地区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此时美国
A.各州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邦联拥有法定货币发行权
C.对英国经济的依赖
D.国家核心权力体制尚未形成
10.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议员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是所在选区居民,同时参议员年龄不得低于30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9年以上,众议员年龄不得低于25岁且要成为美国公民7年以上。这一规定( )
A. 适应了移民为主体的现实国情
B. 导致了国会议员的数量减少
C. 增强了参议院在两院中的权威
D. 协调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11.
“美国的政治精英始终将美国妆扮成“世界各国的民主自由楷模”,是“世界新秩序的领导者”。正如戴维·兰普顿所说的,“美国人最支持这样的外交政策,实施这一政策能令人信服地既服务于美国的利益又能服务于美国的理想”。美国政治精英们构筑的理想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
A.维护和推进美国利益价值观B.为世界确定民主与人权标准
C.终结全球范围内的极权制度D.干预他国内政追求单极霸权
12.
英裔美国人深受君主制观念影响。制宪会议召开的三年前,华盛顿的部将曾致信请他出来当国王。由于华盛顿的功勋和威望,所有会议代表都清楚,政府首脑一定非他莫属。因此华盛顿的态度至关重要。“再也没有什么建议比让我成为国王,更令我觉得受到冒犯和谴责。”上述材料表明美国能够确立共和制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发展   
B.华盛顿的历史选择
C.美国民众意愿的体现
D.法国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