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西余江县一中高二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549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1/1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     
——(法)雨果
材料二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862、1863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特别是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办的编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这些机构大都由外国人主持,一共有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1896年后,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许庆朴、张福记《近现代中国社会》
材料三二战后,日本先是大力发展实用技术,在积累了相当的经济余裕和技术经验后,逐步加强了基础研究。日本始终注重发挥民间企业的积极性。由民间企业唱“主角”,专门研究机构和大学唱“配角”。一些大型企业的科研经费均占其销售总额的7℅到10℅。日本主要引进“软”的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从不盲目引进“硬”的成套设备。战后日本最大的技术引进项目,东丽公司的尼龙技术的引进费只相当于中国宝钢付给新日铁公司引进费用的1℅。
——《中西500年比较》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成为“保存胎儿的酒精瓶”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日本战后发展科技的做法。(3分)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问题的认识。(3分)
2.
   材料一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老子·第38章》

材料二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003年人教版高中《世界近代史》

“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遵从孔子法规的时代。”“但是在道德、政治经济、农业、技艺这方面,我们却应该做他们(中国人)的学生了。”

——伏尔泰《哲学辞典》

材料三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1)材料一指出老子对仁义礼乐的态度是什么?与之相对应的治国理念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的道德观与文艺复兴时期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旧中国家庭伦理道德有何特点?结合材料和时代背景指出梁启超新的道德观产生的主要原因。

2.选择题(共1题)

3.

在括号里填上“看”的近义词(二字词语)。

①爸爸{#blank#}1{#/blank#}车窗外的白杨树,陷入了沉思。

②爸爸{#blank#}2{#/blank#}远处的白杨,向孩子们讲起了白杨树的故事。

③去年我们一家去{#blank#}3{#/blank#}了桂林秀丽的风光。

④在飞机上{#blank#}4{#/blank#}祖国大地,处处一派勃勃生机。

3.单选题(共10题)

4.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这一趋势开始于
A.17世纪后半期
B.19世纪后半期
C.18世纪60年代
D.20世纪中叶
5.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写道:“路德战胜了信神的奴役制,只是因为他用信仰的奴役制代替了它。”“信仰的奴役制”是指:
A.“人皆上帝”B.“因行称义”
C.“人皆僧侣”D.“理性至上”
6.
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等同于法律
7.
为了更好理解“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一问题,曾明同学制作表格对二者的内容加以比较。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选项
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A
侧重于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的范畴
侧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方面
B
要求简化宗教仪式,进行宗教改革
主张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停止宗教改革
C
反对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
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原则
D
对人的崇拜
对理性的崇拜
 
A.AB.BC.CD.D
8.
在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石氏星表》B.《黄帝内经》
C.《齐民要术》D.《九章算术》
9.
“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10.
“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下列说法最符合当时社会条件的是
A.康有为自幼接受儒学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康有为为维新变法思想制造理论根据,减少变法阻力
C.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具有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
D.康有为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
11.
日本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完全相同B.正好相反C.部分相似D.三者同步
12.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当个人起来坚持自己作为国家的成员而非作为家族的成员之地位时,宗族社会便瓦解了”。造成所谓“宗族社会”瓦解的原因不包括
A.民族危机的加深B.宗法制及其观念的崩溃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政治及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13.
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
B.“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C.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D.“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选择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