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5491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侵华战争把中国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舶纵横。

 ﹣﹣摘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二:1898年,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

﹣﹣摘编自杨天宏《口岸开放与社会变革: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研究》

材料三:与其说条约口岸代表了移植于中国沿海海岸的西方生活方式,还不如说中国接纳了西方人及其生活方式……是一个具有双重作用的历史存在,是强权政治的产物,又是一个社会窗口。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沿海的贸易和外交》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通商口岸设立的演变趋势。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三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00字左右)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统治者推出一些有利于普通地主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措施。明太祖设立通政司处理臣民的章奏,规定除田土、诉讼之争,一般民户皆可上书言事,算是为政治表达开了一个方便之门。清朝前期,为解决大批“士者”出路,政府允许纳赀捐官,并不断扩充科举取录的名额。……在西力的冲击下,维新派办报纸、书局,组织社团。……甲午战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警告“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戊戌变法是政治体制改革,但因触犯既得利益权贵,仅行百日即被废止……庚子祸乱后清上层几乎没有谁再反对改革……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皇族内阁”的结局,使这一民意机构走向政府对立面。

——摘编自徐军《中国古代政治参与的历史考察》、袁刚《民心尽失的历史警示》等

材料二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许多国家产生了等级会议,如1265年英国的“等级会议”以及后来法国的“三级会议”等。从政治参与上看,英国政治在10世纪,参与扩展到王权和世俗、宗教贵族。到了12世纪,参与扩大到工商业主(新贵族)、骑士,以及从理论上,所有具有一定财产的自由民。随着议会地位的提高,由资产阶级、城市市民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强。“光荣革命”后,真正由选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下议院才形成但这仍然是一种包括性别、年龄甚至是身份、财产的有限参与。20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普选权。

——摘编自陈楚亮《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参与的历史沿革》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合法的政治参与方式的不同之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政治参与的演变趋势。

2.单选题(共15题)

3.
古希腊人相信:“惟法律是将众人结合为一的最基本纽带,故而无法满足于行使单纯的专断权威。”“彼时整个文明都服从法律的统治……现代世界兴起于旧世界的废墟之上,却依然紧密联系着古代城邦的法律概念。”(沃特金斯《西方政治传统》)这表明古希腊
A.法律是紧密联系各城邦的基本纽带
B.奠基了人类宪政文明的历史进程
C.城邦法律因专断而导致了文明毁灭
D.城邦法律是西方各国立法的蓝本
4.
“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承担责任。”这一案例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原则是(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公平和公正
C.谨慎履行契约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5.
罗马法的最后发展阶段出现在与其土生土长之地全然不同的土地上和罗马帝国最不罗马化的民族之中。……立法活动在那里紧张地进行着,整个古老的生机和威力一直保持着其全部光彩。下列表述符合此观点的是
A. 罗马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
B. 万民法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C. 帝国的扩张是罗马法发展的重要原因
D. 罗马法迅速向世界传播
6.
读《1832—1935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
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地位
7.
1820年,在美国国会讨论密苏里加入联邦问题,南北双方又发生了争吵。后来,南北双方签订了一项协议:密苏里作为蓄奴加入合众国,但从马萨诸塞州划出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加入合众国。美国设立缅因目的在于(  )
A.平衡南北双方在参议院的席位B.消除大小之间的矛盾与分歧
C.确保北方在众议院的优势地位D.维护三权分立的共和政治体制
8.
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华盛顿说:“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   (  )
A.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B.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
C.参议院行事更加审慎严谨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9.
光荣革命前,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光荣革命后,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1690年,哈德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这反映出光荣革命
A. 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
B. 剥夺了国王的行政大权
C. 使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
D. 提升英国商人国际地位
10.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11.
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中外兵力对比情况(单位:人)由此可知(  )
A.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B.英法蓄谋侵略战争
C.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D.清朝军队纪律涣散
12.
“它以称赞的口吻介绍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国会制度,主张由私人创办报纸并以之监督国家行政;主张兴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材料评价的是(  )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议》
13.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A. 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B. 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C. 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D. 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14.
有学者认为:“比鸦片战争远为深刻的是几个概念的冲突:中国自称天下宗主的角色与西方国家主权的观念之间的不相容;中国的朝贡关系体制与西方的外交往来体制之间的冲突;以及中国农业的自给自足与英国工业的扩张之间的对抗。”这段话
A.说明了鸦片战争的必然性
B.掩盖了鸦片战争侵略性质
C.贬低了中国经济政治制度
D.脱离了当时具体历史背景
15.
太平天国运动留给历史的余响是长久的。在戊戌维新期间,金田起义常被康有为借来作为迫使皇帝变法的力量,这是用反清来促成革新;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自觉接受了太平天国反清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分裂火拼的反面教训。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
A. 搅乱了社会政治制度
B. 促进了政治变革进程
C. 改变了封建生产关系
D. 实现了资本主义理想
16.
中国近代某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外国人“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为被害外国人的坟茔建立碑碣,以示“昭涤垢雪”。这些条款导致的严重后果是
A. 列强结成侵华同盟
B. 救亡运动的彻底失败
C. 留学风潮日益泛滥
D. 政府的角色完全转变
17.
苏格拉底曾鼓励柏拉图的叔父积极投身政治活动,当后者表示在公众面前演讲感到害羞和紧张时,苏格拉底说道:“你究竟怕谁啊?是那些洗染工.鞋匠.木匠.铁匠,还是那些农民.商人,抑或是那些在市场上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小商贩?是这些人组成了公民大会啊。”这表明苏格拉底主张
A.精英政治
B.代议制民主
C.直接民主
D.贵族政治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