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548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4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中国古代是以农为本的国家,然而自宋代开始,农业中出现了“今之农与古之农异”的现象。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今农夫五口之家,……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明主知其然也,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摘自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二 秋成之时,百逋(拖欠)丛身,解偿之余,储积无几,往往负贩佣工以谋朝夕之赢者,比比皆是也。

——(宋)王柏《鲁斋集》

材料三 一般说来,兼业的农户能比纯农业户向市场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也能比纯农业户更多地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大量兼业的农民还成为工商业经营的主体队伍中的成员。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农民兼业从一开始就是与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联系在一起的,个体小农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上实现收支平衡,不仅减少了对纺织品、农具等一般手工业品的市场需求,而且生产出大量同类手工业品,对专业化生产构成了顽强的抵制。

——李晓《宋代工商业经济与政府干预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归纳晁错认为农民“勤苦如此”的原因是什么?政府针对这一现象采取的对策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出现了何种新的社会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负贩佣工”可以谋“朝夕之赢”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一新的社会现象对宋代工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角度应如何看待农民兼业的现象?

2.单选题(共12题)

2.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突出表现在
①从宗法分封到中央集权
②铁制农具和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
③从世卿制发展到任官制
④专制体制在全国范围内得以确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
解读下图,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贸易兴盛
B.以中国为主的朝贡贸易体系
C.朝贡贸易政治利益大于经济利益
D.旨在加强与周边各国的联系
4.
宋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这种变化
A.宋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C.有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
D.加强对商业贸易的控制
5.
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B.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6.
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有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有益补充。中国长期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直至唐朝;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A.对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需要
B.非首都功能的疏散承载作用
C.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
D.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
7.
下表为中国古代各地治水次数的统计。这可以佐证唐代
地区时代
陕西
河南
山西
河北
甘肃
四川
江苏
安徽
浙江
江西
福建
湖北
湖南
云南
汉代
18
19
4
5
1
 
1
1
4
1
 
 
1
1
唐代
32
11
32
24
5
15
18
12
44
20
29
4
7
1
 
A. 治理黄河仍然处于首要地位
B. 政府治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C. 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D. 江南地区经济地位迅速提高
8.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很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9.
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围墙。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
A. 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
B. 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
C. 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
D. 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
10.
隋唐时期,田土所出,粮食而外,兼重桑麻,而桑尤为重要。隋时征调,桑土以绢,麻土以布。唐时亦有蚕乡和非蚕乡之分,其调绢、布,各随乡土所出,绢还可以作为货币在市场上使用。这说明隋唐时期
A. 农业生产走向专业化
B. 赋税政策影响土地经营
C. 农民的负担较为沉重
D. 市场流通的货币较杂乱
11.
宋朝规定:客户(租佃户)与下等户才可以请射(开垦)荒田,规定官吏不得租种官田,规定寺观不得市(购买)民田,规定品官限外之田也要派差科,规定不得由出举而买田。据此判断,材料可以证明宋朝
A. 推行土地“不抑兼并”
B. 存在限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 削夺节度使地方财权
12.
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
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
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
13.
下表为《唐律疏议》中北齐的“重罪十条”。据此可知唐代
谋反
谋危社稷
大不敬
对君主的不敬行为
谋大逆
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
不孝
忤逆于直系尊长
谋叛
谋背国从伪
不睦
谋杀、贩卖远亲及殴打远系尊亲属
恶逆
谋杀或殴打尊长
不义
杀长官、师长及妻匿夫丧作乐改嫁
不道
杀一家非死罪三人等
内乱
乱伦
 
A.法律的儒家化
B.法律体系完备
C.行政司法合一
D.重私权轻公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