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周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5459

试卷类型:未知
试卷考试时间:2019/8/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表1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表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
(以1950年的工业产值为基数,年平均增长率%)

——齐世荣主编《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二分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发展成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历届政府继续进行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抛弃美国的传统经济政策,采用新对策,使美国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走出“滞胀”困境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把美国领入“新经济”时代,保持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日本的经济重建和发展之路虽然各具特色,但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不同程度上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促进经济的复兴和持续增长。
请回答:
(1)两张表格中的数字反映出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3)对比两张表格,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2.
荣氏企业的发展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2年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他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都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
材料二 到哪里去筹措办实业的钱呢?荣氏兄弟四处招股东,非常艰难才筹到了办厂的钱(准备破土动工之日)县衙就来了谕单,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知县的谕令责成粉厂饬地迁移……由于技术不够,粉质不高,加上保守思想作怪,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了,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力东顾,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宗敬看准了面粉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从1914年至1922年8年间,无锡茂新系统发展为4个厂上海福新系统发展为8个厂,日产面粉8.6万余包,占当时全国面粉总产量的29%。荣氏企业己稳操“面粉大王”的桂冠。荣宗敬并不满足于“面粉大王”的称号,他又集中全力向纱布行业挺进了。1922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个。
材料四  20年代后荣氏企业进入艰难守业的困境,申新纺织系统的一到四厂棉纱产量下降,出现亏损,面粉厂产量也急剧下降。

——杨旭《荣氏兄弟》

(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本说说荣氏兄弟为什么在1902年投资办厂、兴办实业?为什么首先投资面粉业?
(2)根据材料二,说说在创办实业过程中,荣氏兄弟遇到了哪些困难?
(3)材料三和依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期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社会条件有哪些?为什么20年代荣氏企业发展受阻?

2.单选题(共23题)

3.
下图反映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关于X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列强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B.推动“实业救国”思潮产生
C.重工业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支柱
D.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4.
“当一个国家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主要由政府来主导和推动,一定会朝着重型工业化的方向发展:苏联时期的工业化方向,那是一个可以制造最先进的坦克,但却没有能力制造一台优质的电视机或者面包的工业时代。中国1949年之后的工业化运动,是卫星可以上天、原子弹可以爆炸,但人民却只能依靠定额的布票去给自己买几尺棉布的工业化时代。”作者意在强调
A.中苏工业化采取同一种模式
B.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工业与市场应该由私人主导
D.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的优势
5.
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咸丰六年的《天津条约》和十年的《北京条约》,条款虽很多,主要的是北京驻使和长江通商。历史上的意义不外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要密切了。这种关系同可以为祸,亦可以为福,看我们振作与否。奕诉与文祥绝不转头回看,留恋那已去不复回的闭关时代。”他意在强调条约的签订
A.导致外国势力发展到北京
B.开启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C.激起了清政府的自强运动
D.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6.
有观点认为:(明朝)当白银成为唯一流通的货币之后,一个庞大的商业集团正在逐步吸干底层的农业资源,……当农耕帝国的农业基础依然脆弱或者技术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实行过度的商业化只能是带来资源配置的扭曲,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国家,却由于商业经济的过度发展,最终耗尽了帝国的资源。该观点意在说明
A.明朝存在向近代社会转型的条件
B.明朝灭亡源于经济因素
C.农业经济与商业发展矛盾不可调和
D.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农业社会
7.
有学者认为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这场变革将是重新安排即将到来的世界的政治和经济。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起的纽带。”该观点反映出经济全球化
A.导致世界格局多极化
B.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
C.弱化了民族国家主权
D.是区域集团化现实表现
8.
《诗经》:“喷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材料反映了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C.集体劳作的生产方式
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9.
明代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社会手工业的主导地位。这主要是因为()
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B.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资本主义的萌芽D.商品经济的发展
10.
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45.5%,以北占到54.5%;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59.1%,以北则为40.9%。这一变化
A. 表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B. 导致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推动对外贸易通道的变化
D. 加剧了人地矛盾的尖锐程度
11.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多种土地制度,如曹魏的屯田制、南朝宋颁布的占山令、北魏的均田制等。其影响是
A. 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
B. 实现了社会长期稳定
C. 促进了经济重心南移
D. 调整了农业生产关系
12.
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垄断组织便是巨型企业发展逻辑的、必然的结果。从此意义上而言,垄断资本主义“是由巨型公司组成的一种制度”。这表明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A. 巨型公司的相互联合
B. 生产高度集中的结果
C. 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 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3.
汤因比指出:“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持续了四、五百年。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世界与西方的冲突”对于世界历史发展最深远的影响在于
A.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西方对世界各地区的殖民扩张侵略
C.世界逐渐从传统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
D.世界各地由相对隔绝走向密切联系
14.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伊丽莎白女王则声称:“海洋不属于任何民族、任何个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英帝同在重商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崛起
B.“日不落”帝国的建立是这些言论出笼的保障
C.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率先建立海洋霸权
D.英国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打造“世界工厂”
15.
1768年,英国人安东尼培根开始从事黑人奴隶贸易。8年后,他已经赚了7.6万英镑,他用这笔钱在英国开了一家铁厂。几年以后,这家铁厂成为英国最大的铁厂之一,他本人也成为著名的工业家。这一事例说明
A. 当时英国已经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 殖民掠夺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C. 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D.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6.
1833年,英国议会立法规定,9-13岁的童工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14-18岁的青少年每周劳动时间不得超过69小时,并且每天要抽出至少两个小时让童工接受教育。这说明当时英国
A. 工人的民主权利得到提高
B. 建立起完善的工厂保护制度
C. 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并存
D. 政府开始推行社会保障制度
17.
“可以这样说,除了用轧锟抽出粗纱的想法可算得上真正的创造外,1800年以前棉纺技术的发明基本上只是把几个世纪以来大家知道的纺车构件连成新的结构罢了。”这一论述旨在
A. 突出技术发展的连续性   B. 强调技术创新推动工业革命
C. 体现技术革新的重要性   D. 表明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18.
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132项,1900年达到8784项。这反映出德国()
A.海外市场的拓展主导着科技发明
B.在整体科技实力上遥遥领先于他国
C.政府在科技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D.从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引进技术发明
19.
下表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人)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A.工业革命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成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
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
D.美国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地位
20.
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递增不已”。材料表明
A.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
D.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21.
如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这主要说明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人数(人)
1913年
698
330,824,000
270,717
1920年
1759
500,620,000
557,622
 
A. 第一次世大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企业的发展
B. 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C. 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已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D. 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22.
鸦片战争前,广州进口洋纱平均每年已达2.5万担,到1860年时,广州连同汕头(其他口岸基本上无洋纱进口)进口洋纱也不过3.5万余担,仅占中国土布用纱量的0.56%,据此判断,1840—1860年间
A.小农经济尚未开始解体B.洋纱还不足以严重威胁土纱
C.清政府严格控制洋纱进口D.中国市场对洋纱需求量较低
23.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24.
经济学家厉以宁说:“1929年以前的资本主义可以称作‘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主义’,1929年以后的资本主义可以称作‘混合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本主义’,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那么,同理 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
A.1956年
B.1978年
C.1992年
D.2001年
25.
1873年,对外国使臣朝见中国皇帝时行不行跪拜之礼,有官员认为:“彼本不知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为何事;而我必欲其强行五伦之礼。是犹聚犬马豕羊于一堂,而令其舞蹈扬尘也。然则得其一跪一拜,岂足为朝廷荣;即任其不跪不拜,亦岂足为朝廷辱。”上述言论体现了
A.顽固拒变的腐儒心态
B.通权达变的自我安慰
C.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
D.平等友好的外交理念

3.选择题(共1题)

26.

将下列字与读音连一连。

仔{#blank#}1{#/blank#}           diū

丢{#blank#}2{#/blank#}           měi

每{#blank#}3{#/blank#}           zǐ

哪{#blank#}4{#/blank#}           chá

新{#blank#}5{#/blank#}           nǎ

查{#blank#}6{#/blank#}           xīn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