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八次学分认定(期末)考试文科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5372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1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两宋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可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除主干道外,还有许多支线。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明州、杭州、密州等12处设有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还制定市舶条或市舶法,不许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进出口货物达400多种,进口商品有香料、珍珠、象牙、药材等,主要出口纺织品、金属及其制品、陶瓷品、茶叶等商品,外贸分官营与私营,以后者为主。

——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随着英国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的确立,广阔的殖民地为其带来巨大的市场和商业利润,工场手工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在18世纪下半期以蒸汽机应用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兴起了,机器大生产的产品远远超出国内市场的容量,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工厂生产需要的原料多来自世界各地,同时工业革命也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手段及轰开落后地区大门的坚船利炮,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资产阶级的全球扩张把整个世界联系为一个整体。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描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最野蛮、最顽强抵抗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宋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宋海上丝绸之路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如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丝绸之路与19世界中期的世界市场的区别。
2.
著名世界史专家钱乘旦先生对世界强国的定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以来领先世界并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资本主义发展和大国兴衰的问题,在国际学术界都不是新问题,当然也不是很老的问题。大国兴衰问题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开始讨论,在国际学术界受到重视。我把大国的兴衰问题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这个提法是新的。大国兴衰问题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紧密联系的,在某一个阶段上,最能体现这个阶段特点的国家就是这个阶段所谓的大国。
范例:
重商主义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伊比利亚半岛在抵抗阿拉伯世界的统治过程中逐渐统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和独裁专制),利用统一后的专制力量践行重商主义(新的经济模式),在重商主义初期引领世界潮流成为世界强国;荷兰也经历在抵御外族侵略的的统一过程,然后才践行重商主义并逐步完善了重商主义使之成熟,甚至现在很多商业传统和模式都是荷兰的产物如证券市场等等。
公式:世界强国=强有力的统一的中央集权(专制)+重商主义

——钱乘旦:《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大国”兴替》

请选取资本主义发展其他某一阶段并根据范例来解读大国的兴起。(要求:观点明确,史料运用合理,逻辑清晰)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我国古代监察体系初步建立。魏晋至隋朝,御史台是国家最高监察机构。唐朝设立了台院、殿院、察院,三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监察系统,此外,还建立了系统的谏官制度。宋代沿袭店制,又在地方上的州内设通判监察行政,设提点刑狱司专司刑讼,设转运使监督财政,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初年,中央台、殿、察三院合并为都察院,同时,设置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活动,科道并立,地方设按察使司。清朝形成了“科道合一”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至此,我国古代监察制度实现了高度的严密统一。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监察权力来源于皇权。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虽然具有其独特性,但也难免会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具有其局限性。

——摘编自高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西方现代监察体制的核心,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教济等监控规程。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以教育、防范、惩处为手段,以保护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政治权力为目标的反腐败机制。

——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监察制度效能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2.单选题(共14题)

4.
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结果其著作被公焚,这个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句话影响西方哲学史两千年的伟大哲学家被控“不敬神”,只好逃离雅典并死于途中。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A.实行宗教神权统治
B.神意对政治决策有重大影响
C.自由缺乏必要环境
D.派系纷争造成政治权力滥用
5.
公元前五世纪中后期,在势力迅速扩展的过程中,罗马在其新控制区不断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而雅典征收其新控制区的财物但不扩大公民权的授予范围。这种差异
A.消除了罗马境内的民族矛盾
B.使雅典统治的社会基础相对薄弱
C.保障了雅典统治的相对稳定
D.使罗马公民的权利比雅典更广泛
6.
近代普鲁士容克贵族实行长子继承制,即爵位土地全部由长子继承,而其余子嗣则需要自谋出路。为了消化这些多余的贵族,国家鼓励参军,让他们凭借军功获得爵位。这导致的结果是近代
A.德意志统一后军事快速发展
B.德国政治有很强的保守性
C.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D.普鲁士操纵德国联邦议会
7.
有人指出:法国由于共和国先于支持共和的舆论氛围出现,激进革命派为捍卫共和制,不得不诉诸恐怖手段打击“共和国的敌人”强迫人民接受自由。其观点重在强调
A.启蒙思想尚未被民众接受认同
B.政治变革要立足国情适时推进
C.共和国的敌人制造了社会动荡
D.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发动群众
8.
1848年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而在1872年的德文版这一观点已修正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影响观点修正的主要因素是
A.巴黎公社革命失败
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议会制度日益完善
D.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9.
美国从一开始眼睛就盯着全球,表现出所谓“国际性”的本质。即使所谓的“孤立主义”也只是美国实力尚未达到与欧洲大国正面抗衡时的一种无奈选择,一旦具有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势必会把“领导世界”的意识转化为“领导世界”的行为。材料意在说明美国
A.已放弃了孤立主义传统B.霸权主义具有历史渊源
C.国力增强推动对外侵略D.凭借实力建立单极世界
10.
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A.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B.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
C.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D.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11.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12.
众所周知,欧洲著名城市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也最早萌发于地中海沿岸。然而,到了18世纪,远在大西洋的英国却成为资本主义霸主,这主要因为
A.英国地理位置优越B.英国注重资本原始积累
C.意大利的文化传统D.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13.
从1585年到1604年,英国每年至少有一百到两百艘国家授权的武装商船出海,他们专门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劫掠西班牙运输船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需要寻求大量原料
B.英国已夺得世界的殖民霸权
C.新航路开辟后多国殖民竞争
D.新航路转移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14.
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知当时晚明时期社会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讲学会
无锡
东林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匡社
衡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张溥、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15.
16世纪的英国,天主教会及其信条遭到变革,传统宗教机构被大量解散,使得延续数个世纪之久的社会调节剂和润滑剂几近消逝,给城市的社会秩序带来比较大的麻烦。这说明宗教改革
A.摧毁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促进了行政机构的调整
C.推动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D.阻碍了近代城市的转型
16.
伏尔泰认为:“在这个社会里,既无土地又无房屋的人难道也应该有选举权吗?……当黎民被容许议论(国事)的时候,一切都将毁灭。”这表明伏尔泰
A.强调天赋人权
B.保留社会等级
C.主张精英政治
D.维护私有制
17.
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叙述到:“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 ,一本是维萨留斯所署《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这两本著作反映出当时思想和科学领域(  )
A.冲破封建神学束缚的愿望B.推动大众思想解放的诉求
C.开始挑战天主教会的权威D.否定宗教重视科学的风气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