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全国百师联盟高三开学摸底大联考(全国卷I)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5344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10/5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70—1914年,英国建立了以金本位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作为近代工业中心和殖民帝国,英国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和资本输出场所;世界各国贸易结算和贷款往往要靠英镑,英国是最后贷款人,伦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国的货币政策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国家的货币金融关系,英格兰银行制定了世界利率水平,各国利率随之上下波动;英镑汇票用于世界范围的贸易或成为外国的替代货币,而英镑利率则由伦敦操纵,实际上是英格兰银行在管理国际金本位制。一战前的国际货币秩序是金字塔形的格局。弱小国家处于最底层,发达工业国家处于上层,英国则处于塔顶。一战爆发后,国际金融领域出现30年“无体系”时期。
材料二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经济部长冯克最早提出“欧洲经济秩序蓝图”,又称“冯克计划”,欲借助各国央行间合作,重建贸易货币体系。1941年,丘吉尔和罗斯福会晤后发布《大西洋宪章》,谈及建立防止汇率突然波动的全球性支付体制,并就未来货币组织的基本框架进行谈判,希望通过法律的形式管理战后经济体系。1945年,美国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时任美国财长怀特认为,只有拥有充足保证的美元才有资格担当国际货币的重任,其他货币应该直接与美元挂钩,当然这样的选择不仅是为了美国,而且还是为了全世界。他自信地提出:“美元是一种伟大的货币,也是唯一实力得到普遍承认的货币。它可能将成为战后稳定的货币体系的基石。”美元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各国衡量得失后一个理性的体现。

——以上材料摘编自胡斌《“被妖魔化”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两国建立国际金融霸权的共同因素。
(2)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英美两国主导的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战国、秦汉以来,随着官僚体制的不断完备以及皇权的加强,“以言代法,以言入法”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强。中国古代的法制一直是以家法为基础去构建国法,古代的法制名义上是公器,目的是彰显王者为政之信,布大信于天下,以期政通人和。学术界经常以“以礼入法”“以法入礼”来描述中国古代礼制与法律制度长期的杂糅并用、互为表里、互相促进的发展趋势,简称“礼法合流”。

——摘编自赵旭《唐宋法律制度研究》

材料二 英国是英美法系的代表国家之一,判例法是英国法的一个典型的特征。在一部介绍英国法律的著作中,实体法仅占1/10,大量的内容是介绍其法院组织、管辖权力划分以及诉讼程序。由于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成为联合王国的组成部分,为维护国家的统一,尊重上述地区人民的传统,英国国会在立法时充分考虑这些地区的特殊性。
英美法系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以英国为中心向外传播的。随着英国对外扩大势力范围,英国法也扩散到世界各地。

——摘编自王菲《外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法律不同于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说明英国法律的作用。

2.论述题(共1题)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0年,《社会学界》发表了黄公度的《对于无产阶级社会态度的一个小小测试》,它是针对北平市的100个人力车夫进行的。黄公度从社会、家庭、娱乐、政治和教育5个方面提问。其中政治方面“什么是革命”的问题,这100位人力车夫给出的答案包括男女平权、谁也不准做皇帝、打倒土豪劣绅、东征西讨、打倒共产党、谋幸福、民生主义、一统江山、入党做官、打倒一切、设立工会、打倒外国人、造反、打倒反动派、打倒帝国主义、孙中山打张作霖、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军阀、打倒日本等。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下》

结合时代背景,对人力车夫的答案进行评述。

3.单选题(共23题)

4.
古雅典法律规定任何公民都必须参与选举,拒绝参与者将受惩罚;它还规定每个公民必须用一生当中的一年时间担任公众仲裁人的职务。这说明,古雅典民主
A.导致公民意识和城邦观念缺乏
B.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个人自由
D.真正实现了多数人的民主
5.
罗马法中有一案例:如果石头从运货马车上掉下来打碎或者打破别人的东西,而石头掉下的原因又在于马车夫没有把他们捆牢,那么他就要承担责任。这体现了古罗马法
A.维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因素
D.按损害大小确定惩罚力度
6.
《南京条约》签订后,与传统的贸易有继承关系的通商口岸是
A.上海
B.福州
C.宁波
D.广州
7.
下表为光绪三十年(1904年)至宣统元年(1909年)官立、公立、私立学堂所占比例表。该表能够折射出当时
A.科举教育与学堂教育长期并存
B.公立学堂办学的社会基础薄弱
C.清末新式教育的多元办学途径
D.官立学堂教育是学校教育主体
8.
下表为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目录比较表。据此可知,1982年宪法的突出特点是
A.提出了社会主义原则
B.确立了依法治国方向
C.凸显了保障人权理念
D.更加重视公民的权利
9.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把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该制度
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B.是《共同纲领》里最早确立的制度
C.已在全国各个行政区得到实施
D.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10.
1929年3月19日,《申报》报道山东藤县发生的以“放任妇女缠足”为口号的红枪会事变。这反映出当时
A.改良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B.缠足陋习尚未消失
C.放任缠足成为社会时尚
D.妇女实现缠足自主
11.
1984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提出延长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同时允许承包土地的有偿转让。这一举措
A.推动家庭承包经营走向深入
B.使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建立
D.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
12.
1726年,丹尼尔·笛福评论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材料所述现象有利于英国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贵族政治的发展
D.工业资产阶级掌权
13.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1913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流水线,1913—1914年生产了24.83万辆汽车,每天生产近800辆,平均每36秒生产1辆汽车,10年之后达到了每15秒生产1辆。福特的奇迹也是美国奇迹。材料主要说明
A.汽车工业实现了人工智能
B.福特奇迹挖掘了劳动潜质
C.美国奇迹等同于福特奇迹
D.垄断组织造成了生产集中
14.
许多学者认为,斯大林体制的建立包含有俄罗斯传统和革命后果方面的因素。有的学者指出,斯大林体制“是所有社会力量情绪和活动的综合产物”。这说明
A.对历史事物的研究难以达成共识
B.新经济政策不适合小农经济国家
C.斯大林抛弃传统强势建立该模式
D.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15.
苏联某一时期,在集体农庄里,人们开始掌握经济核算、成本、利润、工资等一些经济学概念,针对各家各户宅旁园地的税收大大减少,宅旁园地产品义务交售的制度被取消。这表明苏联
A.新经济政策得以顺利推进
B.农业集体化配合了国家工业化
C.农业落后的形势得以扭转
D.尝试改革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
16.
目前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有一百多个。20世纪70年代还仅有28个,到80年代增加到32个,90年代中期超过40个。由此可以看出,区域经济组织中的60%是9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的,并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区域一体化组织积极酝酿跨洲扩大成员范围。这说明区域经济一体化
A.出现洲际联合的发展趋势
B.深受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
C.发展中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
17.
下图为1912—1936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曲线图。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A.民族工业阻力减少
B.经济结构变动较为频繁
C.近代工业仍在发展
D.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提高
18.
现存成书年代(战国初期)最早的手工艺专著《考工记》,将社会组成概略分为六种: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农夫与妇功,所谓“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这表明
A.社会等级秩序的划分
B.民营手工业分工很细
C.政府重视官营手工业
D.国家经济支柱分六种
19.
《战国策》记载“秦以牛田”,西汉贾谊《新书》记载邹穆公时邹民“饱牛而耕”之事。这直接说明
A.牛耕在全国得到推广
B.粮食产量有了巨大提高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率
D.农业动力发生重大变化
20.
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载:“(南宋都城)杭州城内外,户口浩繁,州府广阔,遇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有铺席买卖。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柴米油盐酱醋茶。”材料表明
A.杭州城以经济功能为主
B.商品交易突破时间限制
C.商品交易突破空间限制
D.政府重视商业贸易活动
21.
有专家指出,汉朝已不完全实行抑商政策,汉武帝、桑弘羊是因为重商而抑商,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实行官商勾结。据此可知,上述做法
A.实质是官府对商业的垄断
B.使富商大贾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
C.基本上没有真正地实行过
D.使商税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
22.
明朝永乐年间,政府获得白银收入后,多用于制造首饰,铸造银柜保存重要文件,塑为银印,携出海外采购珍宝并赏赐外国贡使。这说明当时
A.外贸发达白银大量流入
B.流通领域广泛使用白银
C.白银价值得到广泛体现
D.白银的货币化尚未开始
23.
中国古代“农民”一词不断变化,青铜器上有:臣、人、民、众;先秦文献中有:野人、农夫;秦汉有:民、百姓、夫、僮、仆、庸;魏晋有:田客、部曲;隋唐有:户、客;宋元有庄客、农户、佃;明清有:佃户、农民、雇工人、长工、长年等。这种变化源于
A.土地关系的变化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小农经济的形成
D.重农抑商的推行
24.
晚清中国工业企业的资本大体由国家资本、私人资本和借贷资本三部分组成。甲午战争之前,资本构成比例大致为国家资本占43.44%,借贷资本占11.38%,买办和官僚资本占18.34%,商人资本占26.84%。这反映出晚清工业
A.成为中国经济支柱
B.政府是早期工业化主导力量
C.资本构成渐趋合理
D.资本主义已渗透到农业经济
25.
有学者认为,是宗教改革开启了近代西方民主社会,宗教改革将普世的公教秩序移去,恢复民族的自主,成立了主权国家。下列言论可以直接作为此观点论据的是
A.“真诚悔过的基督徒,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能够获得全面免除罪罚的权利”
B.“(国王)是英国教会在世唯一最高元首”
C.“神在创世以前拣选某些人来得救恩,完全是出于神自己至尊无上的旨意”
D.“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不受任何人的管辖”
26.
维新运动培养起近代中国第一批新型知识分子。他们除了直接参与政治斗争外,还积极从事各种近代的文化事业,如办报刊、办学堂、组织学会团体,翻译出版书籍,提倡白话文,为中国近代新文化的形成做了大量准备和奠基的工作。由材料可知,维新运动
A.培养了中国首批知识分子
B.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
C.推动了近代白话文的普及
D.促进了近代思想启蒙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2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