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等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5318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6/4/7

1.材料分析题(共5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意识到人口增殖快于财货增加会导致“人民众而财货寡”,希望通过“务法”“务农”使“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认为:“凡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故人人贫困才会加倍努力,而“征敛于富人,以布施于贫家,是夺力俭而与侈惰也”。
材料二 马尔萨斯(1766—1834)认为人口增加导致贫困,故应减少人口,理由是人口增加的速度快于生活资料增加的速度,则“次一等的打算自然就该使人口去适应生活资料了”。马氏强调,私有制以及个人负担养育子女的责任是控制人口的最有效制度,认为公有制会导致普遍贫困,贫困救济则会创造更多的贫困人口。

——改编自魏忠《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韩非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不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上述不同的相似社会背景是什么。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优先”,还是“法治优先”,指示了西方政治民主化的两种选择,而近代美国政治可谓“法治优先”的典型。在费城制宪会议上,代表们提及“民主”往往将其与“罪恶、暴政、过分”等词汇联系在一起,甚至直言独立后美国的动荡“正是起因于民主的骚乱与愚蠢”。

——佟怀志《民主与法治的冲突及其均衡》

材料二制宪者们期望建立一个类似于希腊但又有别于希腊的纯粹民主制的政府架构,最后创立了共和制政府形式:人民拥有选举权,但实际的决策权掌握在政治精英手里,由精英来打理国家的重大事务,大众与政府之间保持了一定的距离,将民众的躁动不安与变化莫测、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决定力等不良因素进行了有效隔离,真正的“人民”并未出场。

——孙国平《美国宪法三大基本价值观的历史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史实,证明大革命时期法国倾向于“民主优先”还是“法治优先”?上述倾向受到了哪位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是怎样体现“法治优先”的?并分析其“法治优先”的取向有何消极性?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七七事变之前,蒋介石分析日军兵力分布,已认定日军开战后必首先以华北为进攻重点,而我方应“以战术补武器之不足,以战略弥武力之缺点”,在上海“先发制敌”,以牵制和分散日军在华北之攻势,又保证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的南京、上海等地之安全,且“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淞沪会战爆发后,蒋介石号召将士“固守阵地,坚忍不退”。但在日军的重武器绝对优势之下,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而且,上海是河网地带,又无山势倚仗,对中国军队作战极为不利,但机械化的日军却自陈“无碍用兵作战”,多重因素之下,终致上海、南京先后沦落。不过,《泰晤士报》等外国媒体亦盛赞“十周之英勇抵抗”“为历史上最光荣之一页
——改编自余子道《蒋介石与淞沪会战》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蒋介石筹划淞沪会战的目的。
(2)根据材料,指出淞沪会战中国战败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淞沪会战对中国抗战有何积极影响?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朝时,在丝绸之路上从事贸易的胡汉商人,并不能随便自由往来,而是必须持有唐朝政府统一颁发的通行证——过所,“凡行人车马出入往来,必据过所以勘之”,无过所即要判刑。历史上,唐玄奘欲西行求法,但因等了三年都未拿到过所,不得不只身偷渡。有关过所如何申领、如何发放、如何勘验等,唐朝政府均立法明文规定,甚至形成了专门规定过所相关问题的制度“过所式”,如必须载明执有人的姓名、身份、年龄、籍贯,以及所携带物品的相应说明如牲畜的数量、公母、毛色、年齿等;其目的不仅是为验证身份而“设险作固,闲邪正暴”,如遇战乱等非常时期勘验尤严,同时也是为了征税和证明商人所携带货物的正当性或合法性。
——据李叶宏《唐朝丝绸之路贸易管理法律制度探析:以过所为例》等
(1)据材料,分析唐朝过所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唐朝过所的积极意义。
5.
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孟德斯鸠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重要倡导者。他在《论法的精神》中认为,一个国家的领土、气候、土壤等要素,对于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民族性格、道德面貌、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请结合上述观点及所学知识,谈一谈您对“地理环境决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这一问题的认识。

2.单选题(共9题)

6.
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各邦保留了程度不等的司法权,如巴伐利亚规定若未经批准,则其居民与普鲁士、萨克森等外邦的婚生子女视为私生。1872年以后,帝国陆续颁布刑法典、民法典、法院组织法等,统一调整审判程序、诉讼程序,并成立拥有最高司法权的帝国法院。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德国
A.在联邦制下强化了中央集权
B.包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抑制了各联邦成员的司法权
D.进一步通过了民主化的要求
7.
中共中央在1928年后先后建立特别工作委员会、工农检察部等专门监察机关及反腐败突击队等群众监督组织,发布《怎样检举贪污浪费》、《统一会计制度的训令》等文件,严肃处理“雩都事件”等特大贪污案。该时期中共监察工作的特点不包括:
A.利于巩固根据地和支援战争B.制度化与法制化
C.以纯洁党员队伍为最终目的D.注重监督民主化
8.
北宋范仲淹提出:“茶盐商税之入,但分减商人之利耳!行于商贾,未甚有害也。今国用未减,岁入不可阙,既不取之于山泽及商贾,须取之于农,与其害农,孰若取之于商贾?”上述言论不能反映
A.商业冲击农税主体地位
B.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C.“三冗”局面急速加剧
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9.
上海地区在明代已形成高度市场化的“棉七稻三”农业种植结构,至清末民初棉花种植比重则降至1/3左右,但家织土布在当地仍大量存在,出现“近虽机器织布盛行”而“邑人……大率多用土布”的情形。下列不能帮助我们理解上述现象的是:
A.年轻人入城做工,留守老弱耕织为生
B.机织布价高,家织布可减轻家庭负担
C.用洋纱织土布削弱机织布的价格优势
D.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及解体速度的缓慢
10.
自17世纪初成立至19世纪30年代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始终垄断了与东方尤其是中国的贸易,其原因不包括:
A.政府特许B.自由竞争
C.对抗荷兰D.重商主义
11.
下为英国不同时期人口数据表,则推动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的最主要动力是:
 
总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600年
411
33.5
8.25
1700年
506
85
17.0
1750年
577
121.5
21.0
 
A.商业革命推动B.农业生产方式变化
C.工业革命兴起D.确立海上霸权地位
12.
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酸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中医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C.西药阿司匹林源于中医
D.中医药需要现代科学验证
13.
意大利在14世纪初书籍价格极高,用一所房子加一块土地才能购置一本文法书,甚至教皇尼古拉五世未发迹时曾因购书而身负重债。至17世纪,囊中羞涩之士购买心仪书籍已非难事,而佛罗伦萨购书上百册的家庭已超过13.6%。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A.活字印刷术的传播B.人文精神的普及
C.资本主义萌芽推动D.近代教育的发展
14.
晚清总理衙门成立后,曾参与多份国际条约的签署,如为收回领事裁判权而力图抵制《和解公断条约》,为“善与人同”、“俾各国军队易于辨认以期一律”而接受《改正红十字条约》等。这最能说明
A.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萌生
B.朝贡体系受到近代外交冲击
C.主动顺应国际化的趋势
D.文明转型与自强求存的结合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5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