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65289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3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伯利克里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毎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服。”

——修昔底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二 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他是否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是否具有真正的才能……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注意自己亊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亊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法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这样评价雅典的民主:“古代人的目标是在有相同祖国的公民中间分享社会权力,这就是他们所称谓的自由。而现代人的目标则是享受有保障的私人快乐;他们把对这些私人快乐的制度保障称作自由。”
材料四 苏格拉底批判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亚里士多德批评雅典和斯巴达的政府:“一个往往指使它所领导的各邦组织平民政体,另一个则就其势力所及而树立寡头政体,两邦都只顾本邦的利益而忽视各属邦的公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伯利克里阐述的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怎样理解“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这句话?
(2)材料三对稚典民主的评价姓否恰当?为什么?
(3)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立足点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局限性。

2.单选题(共15题)

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在柏拉图看来,雅典的民主政体
A.是平等公正的民主
B.有利于民众直接参与管理国家
C.是过于泛滥的民主
D.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3.
(题文)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说:“环顾我们国家……你会发现一切都依照规则和法律的规定而运转。”其言论体现
A.人人平等的原则
B.法律维护奴隶主利益
C.法律至上的原则
D.奴隶有权参与制定法律
4.
为了维护社会的正义公平为了维护人类社会的正义、公平,追求文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类创造了法律。被恩格斯称之为“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的法典是( )
A.中国的《秦律》B.古罗马《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法国民法典》D.英国的《大宪章》
5.
法国在其大革命之后的几十年间,政治斗争激烈,政体频繁更迭,但经济却在不断发展。对此现象理解准确的是
A.政局动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B.法国的共和之路非常艰难和曲折
C.法国的共和政体逐渐得到了巩固
D.法国总体上顺应了现代化的潮流
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世界史的观点来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指的是
A.摆脱殖民统治,建立了第一个民族独立国家
B.两党竞选,确立了现代典型的两党制
C.实现主权在民,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D.实践启蒙思想,建立了总统共和制
7.
18世纪,在日常政治生活中,英王(女王)具有被咨询权、支持权和敬告权;英王(女王)作为英联邦首脑,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纽带的作用。作为国家的象征,英王可以在维护国家团结、调解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方面发挥作用,或就内政、外交问题提供可资参考的意见;在特殊情况下,也还可以行使宪法赋予的某些权力。这表明英国
A.君主立宪遭到破坏
B.内阁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政外交大权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8.
“其中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文中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出现于
A.中世纪的西欧
B.两晋时期的中国
C.古典时期的希腊
D.工业革命的英国
9.
下表是美国制宪会议中出现的三个国会建设方案。
方案一(弗吉尼亚方案)
方案二(新泽西方案)
最终方案(康涅狄格方案)
设立一个按人口比例分配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一个各州无论大小有同等表决权的国会
设立各州享有同等表决权的参议院和按人口数确定代表名额的众议院
 
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10.
1875年,国民议会只是以一票的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而使法国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法国共和政体最终得以确立主要是
A.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B.共和派与保皇派相互妥协的结果
C.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君主制已经不适合法国的国情
11.
罗尔纲认为,太平天国“有两份纲领性文件,一份是《太平诏书》,一份是《天朝田亩制度》”,后者“是一个进步的农民革命纲领”。这一纲领
A.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B.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标志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D.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诉求
12.
《资政新篇》提出:“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资取”。它所“资取”的主旨是“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地学习西方,即根据本国国情,不失时机地学习西方先进的事物与制度。但《资政新篇》并没有在军民中引起积极的反响,这主要是因为
A.《资政新篇》的主张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B.其作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了解肤浅
C.其主张未能体现农民起义的现实愿望和要求
D.当时中国缺乏进行重大改革的环境和物质条件
13.
梁启超指出:“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中法战争),而十八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款既输,而酣睡之声乃渐惊起。”可见,梁启超认为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觉醒
B.经济发展是民族意识提升的关键
C.中国的国民素质亟待提高
D.发动民众进行变革迫在眉睫
14.
在***同志人生革命征程中,留下许多壮丽诗篇,“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与上面诗句反映同一历史内容的是
A.“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B.“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C.“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5.
下列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③④①②
16.
《1873清廷礼崩乐坏元年》指出,“1858年《天津条约》签字之际,咸丰皇帝还念念不忘:‘一切跪拜礼节,悉遵中国制度,不得携带家眷’。他担心的是:一旦允许西方使节以西礼代替跪拜勤见,天子颜面尽失,将‘何以为天下共主’?”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防范西方对华的经济侵略
B.尚未有近代国际意识
C.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D.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3.选择题(共4题)

17.一个棱锥的各条棱都相等,那么这个棱锥必不是(  )
18.他弟弟在体育测验中表现不错。

His brother{#blank#}1{#/blank#} {#blank#}2{#/blank#} {#blank#}3{#/blank#} {#blank#}4{#/blank#}in the PE test.

19.“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得到或给予“欣赏”的时刻。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和启发呢?请你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②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

20.“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得到或给予“欣赏”的时刻。你又有怎样的感受和启发呢?请你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②语句通顺,不写错别字,卷面整洁。不少于450字。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