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
材料一 中国古代王朝的对外政策,服从于“以德抚远”的政治目标,希望建构一个以中国古代王朝为中心,具有共同道义和文化基础的稳定的国际体系。汉代外交“临西海而望大秦”,使节出使各国,“远人宾服”。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宜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都城长安各国使节云集。明初朝廷四处宣谕,“有贡必封”。清初,顺治曾诏谕:“南海诸国,有能倾心向化、称臣入贡者,与朝鲜一体优待。”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成功经验来看,建构东亚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进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术,使得周邻***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1911年,外务部职能趋于简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护侨人佣客,以慎邦交”。
——摘编自何新华《中国外交史(从夏至清)》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
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的积极意义。
材料一 在“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代中国,几乎从来没有受到过真正强大的文明挑战,始终相信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凡是周围的国家,中国人就相信他们文明等级比我们低,应当向我们学习、进贡、朝拜。天朝只看重藩属是否归顺,而轻视疆土划分。
历代王朝认为模糊波动的边界反而有助于鼓励蛮夷的慕化之心,清晰稳固的边界却会阻断华夏文明价值的扩张,疆域往往中心清晰而边缘模糊。“朝贡体系自汉末就得到了确认,并在此后成为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定制,一直沿用到19世纪中后期。”中国近代之前主要以列封藩邦属国的形式巩固边关。
——摘编自葛兆光《关于近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远源》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清王朝面临强敌窃边的边疆危机。1865年,薛福成先后追随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担任其幕僚,长期办理洋务外交,得以了解和学习西方外交理念及其运作方式,外交思想逐步近代化,在与英国进行西南边界勘定和界务谈判中,明智而务实的薛福成抛弃传统的“天下——王土”观念,代之以“寸土必争”的领土主权意识。1892年,薛福成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进行了多次谈判,援引国际公约,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他还力请朝廷选将练兵,切实加强西南边境的军事防卫。西南地区从王朝国家的“藩篱”,变成了与内地“唇亡齿寒”的边防要地。中法战争后,清王朝分别与法、英勘定滇缅、滇越、粤越以及西藏与尼泊尔、东北与日朝之间的边界线,这些较为清晰的现代民族国家间的边界线,意味着传统的属国或朝贡关系最终裂变。——摘编自林开强《清王朝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简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与近代中国两种疆域边界观念的不同,并说明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国家疆域边界意识的积极意义。
2.单选题- (共12题)
3.
19世纪末,俄、德、法、日等国企图通过划分“势力范围”来瓜分中国,英国对此持反对态度。1898年,英国议会通过“维护中国的完整和独立”的决议,声称英国只坚持维护它在条约上的权利,主张实现在中国全境无限制的贸易。这表明英国
A.主张与中国平等外交 |
B.力图维护其在华利益 |
C.坚持公平贸易的原则 |
D.丧失了殖民霸主地位 |
4.
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A.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
B.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
C.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
D.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
5.
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
C.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
D.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
6.
鸦片战争后,英国商人要求“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它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据此可知( )
A.英国要求对华贸易自由化 | B.清朝官员贪污腐化现象严重 |
C.英国要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 D.损害了中国关税和贸易主权 |
7.
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
A. 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
B. 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
C. 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D. 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
A. 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
B. 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
C. 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
D. 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
8.
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
A.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 虎门销烟后鸦片走私禁绝
C. 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
D. 腐败统治潜伏着民族危机
A.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 虎门销烟后鸦片走私禁绝
C. 清政府对西方侵略的认识不足
D. 腐败统治潜伏着民族危机
9.
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1854年6月清政府与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三名领事代表组成的税务司署——上海海关税务司。该机构的设立
A. 使得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
B. 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
C. 缓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
D. 标志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
A. 使得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
B. 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
C. 缓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
D. 标志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
10.
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商品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由此可见,当时的中英贸易
A.英国有明显的优势 |
B.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
C.受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
D.未满足列强的预期 |
11.
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英国战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此时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称“知彼(英国)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这反映出
A. 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
B. 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认知
C. 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
D. 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
A. 林则徐对当时的英国完全缺乏了解
B. 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清朝政府官员认知
C. 地方官员仍执行传统抚夷外交政策
D. 清政府已经做好应对侵略的充分准备
12.
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前,清朝日常政务主要归六部等分理,没有外交部,对外关系一直都由类似于藩务、夷务和商务的机构来承接。外交部之所以出现很晚,主要是因为
A. “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对外关系
B. 儒家“天下一统”的意识惯性
C. 中央机构叠床架屋的权力体系
D. 内阁与军机处涵盖了外交事务
A. “闭关锁国”政策排斥对外关系
B. 儒家“天下一统”的意识惯性
C. 中央机构叠床架屋的权力体系
D. 内阁与军机处涵盖了外交事务
13.
甲午战后,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等人,纷纷向清政府上书,希望清政府聘请外国人为顾问,“亟行变通改革”,实行“新政”。这种现象反映
A. 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
B. 维新变法成了时代主流
C. 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D. 英美意图夺取对清政府的控制权
A. 传教士关心中国政治
B. 维新变法成了时代主流
C. 列强干涉中国内政
D. 英美意图夺取对清政府的控制权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