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高考一轮考点课后练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展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5171

试卷类型:专题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第一次全面地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而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真正的赤贫之人才能进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

材料二 若吾国,既未以机器施于地,作生财之力尚恃人功,而不尽操于地主之手,故贫富之悬隔,不似欧美之富者富可敌国,贫者贫无立锥。在这种小地主时代,大多数地方还是相安无事,没有人和地主为难。我们现在没有大富人,多数都是穷人……以至使得今日中国已经到了民穷财尽的地位了,若不挽救,必生受经济之压迫至于国之种灭而后已。将已耕之地依近世机器及科学方法改良。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具备,具细毕赅。必也治本为先,救穷宜急……实业发达,民生畅通,此时普及教育可实行矣。

——摘编自姜朝晖《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与传统养民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与孙中山治贫的理念,并分析近代中英两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英两国处理贫困问题的目的和手段的差异,并指出其对当前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启示。

2.单选题(共8题)

2.
严复1896年译成的《天演论》宣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1920年孙中山则认为人类之进化 “则与物种进化原则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道德仁义者,互助之用也。”据此可知孙中山
A.认识到中西文化间的差异B.政治主张与维新派不同
C.仍推崇儒家的政治理想D.已经关注到进化论的弊端
3.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4.
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即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一转变说明孙中山
A.深入剖析了民主共和制的实质
B.近代民族国家的构想逐渐丰富
C.提倡建立反清的民族统一战线
D.明确提出国家的根本是民族统一
5.
民国初年,孙中山说:“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其主张的意图是
A.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
D.联合苏联推动社会革命
6.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就发展了一种民主哲学”,“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的是科学……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据此可知,孙中山
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优先于政治制度
B.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
C.坚持反帝立场反思西方的民主制度
D.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了民主因素
7.
1923年孙中山在阐释“民族主义”时指出:“吾党所持民族主义,消极地为除去民族间之不平等,积极的为团结国内各民族,完成一大中华民族,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强调余之民族主义,特就先民所遗留者,发扬而光大之,且改良其缺点,对于满洲,不以复仇为事,而务与之平等共处于中国之内,此为以民族主义对国内之诸民族也。这表明孙中山
A.否定了颠覆清朝的作用
B.首次提出了五族共和的观念
C.主张各民族团结共同反帝
D.大力弘扬民族友爱精神
8.
根据刘望龄先生的研究:“检阅湖北报刊,在揭露社会、批判清政府的落后、反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而对三民主义的传播,除民族主义的反清革命宣传得较为充分以外,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
A.湖北群众缺乏文化,只知反满
B.清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
C.民权、民生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D.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9.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记载:“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业化的问题所困扰。……为预防资本主义的罪恶,孙主张节制资本,以防止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另外,鉴于中国人口的增长超过土地面积的增加而带来持久的土地问题,孙提倡平均地权,从而实现远古时代‘耕者有其田’的乌托邦梦想。”这反映了孙中山
A.侧重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B.对中国国情有着充分的认识
C.吸取了民主革命失败的教训
D.完全接受中共民主革命思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