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感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有何进步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的核心思想及其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是如何回答前两个基本神学命题的?这场新教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的影响。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知识就是感觉,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象什么东西。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
材料三 路德为四个旧的基本神学命题给出了新的答案。首先,人如何能得救?第二,宗教权威在哪里?基督教教条很长时间以来一直规定权威既依赖于《圣经》,又依赖于教会的传统教条……第三,什么是教会?第四,什么是基督徒生活的最高形式?——(美)约翰·巴克勒等著《西方社会史》第二卷
材料四 这些哲人……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法则。他们使一切事物——所有的人、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受到理性的检验。虽然这对任何时期的任何社会来说,都是一个严峻考验,但是,对于已过了全盛时期、许多关节嘎嘎作响的法国旧制度,是尤其严峻的考验。——(美)斯塔夫里阿若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有何进步意义?
(2)指出材料二中的核心思想及其实质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是如何回答前两个基本神学命题的?这场新教运动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些哲人们思想的共同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的影响。
2.简答题- (共1题)
3.单选题- (共16题)
3.
古希腊一则寓言:“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朋友熊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蚊蝇。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离去。熊被激怒了,当这只苍蝇再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了下去……,”这则故事的寓意是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导致了极端个人主义 |
B.世间上根本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 |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
D.道德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无知是导致罪恶之因 |
4.
瑞士牧师慈温利(UlriCh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温利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温利是民族英雄 |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
5.
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了悲剧作家,他们不约而同以传奇故事、人与诸神的关系,以及命运与家庭对人生的影响等为主题,诉诸人的情感,表现人的优点;到公元前4世纪,悲剧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喜剧出现,喜剧作品常讽刺雅典官员,或取笑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诉诸人的理智,暴露人的弱点。这反映出古希腊
A.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 |
B.悲喜剧的社会影响力极大 |
C.公民辩证看待自己的文化 |
D.公民认知社会能力的提升 |
6.
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
B.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
C.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
D.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
8.
“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是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下列言论与该墓志铭最为接近的是
A.“信徒皆为祭司” |
B.“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智慧” |
C.“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D.“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智慧” |
9.
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A.君主立宪的主张 |
B.自由平等的学说 |
C.社会契约的理念 |
D.议会至上的特点 |
10.
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法语自身的魅力 |
B.工业革命的影响 |
C.文艺复兴的影响 |
D.启蒙运动的影响 |
11.
普罗泰格拉等人在政治法律问题上持“约定论”的观点,反对“自然论”。他们认为当时的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为的,是人们彼此约定的,并没有什么自然的根据。“约定论”体现了
A.对人的重视 |
B.对贵族的重视 |
C.对自然的敬畏 |
D.对法律的敬畏 |
12.
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以下最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A.汉赋和唐诗 |
B.风俗画和文人画 |
C.话本和小说 |
D.元曲和傩戏 |
13.
青蒿入药,在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记载。屠呦呦温习中医古籍、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制出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成为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这说明
A.中国的中医得到了世界认可 |
B.中国医学一直重视总结实践经验 |
C.古代医药典籍对科研有启示 |
D.中国医学极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
14.
某同学对中国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进行研究发现:由于专制统治的强化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文化呈现出反传统和世俗化的趋势。下列文化现象不属于这一趋势是
A.小说的兴盛 |
B.文人画的兴起 |
C.京剧的发展 |
D.“工商皆本”思想产生 |
15.
据美国沃克斯网站2015年2月3日的文章称,纵观历史,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天才往往都相信占星术、炼金术和魔法等非常奇异的亊情。这主要说明
A._经典力学受到封建神学的冲击 |
B.近代科学发展水平还不够深入 |
C.伽利略和牛顿开创了经典力学 |
D.牛顿继承了伽利略的研究风格 |
16.
据《科学简史》记载,“1859年11月24日清晨,雾霭中,伦敦几家书店的门口人声鼎沸,人们争先恐后地排队购买刚出版的新书。初版1250本书在发行的当天就被销售一空。”“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被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
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
D.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否定“上帝造人说” |
17.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A.西周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
B.明清时期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
C.明清官员考核标准以德行为主 |
D.明清时期的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
18.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
4.选择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