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马克思……在1864年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即通常所称的第一国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一团体接受了马克思关于无产者为了以社会主义方式改革社会而夺取政权的纲领。它以自己的宣传工作和参加各种罢工的行动引起了很大的注意……1889年,社会党国际即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这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当时已出现的各国社会党都加入了该组织。第二国际迅速发展,到1914年,它由27个国家的社会党组成,共拥有1200万工人成员。不过,注意到以下这点是很重要的:就其学说和行动而言,第二国际比第一国际温和得多……
并非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愿意跟着修正主义走。他们当中有些人忠实于他们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的东西,所以,大部分社会党分裂成“正统”派和“修正主义”派。不过,修正主义更适合时代趋向,通常控制着他们各自的政党。确实,他们能组织强大的工会运动,能在选举竞争中赢得数百万张选票。事实上,到1914年,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社会党已在各自的国民议会中比其他任何政党拥有更多的席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材料 马克思……在1864年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即通常所称的第一国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这一团体接受了马克思关于无产者为了以社会主义方式改革社会而夺取政权的纲领。它以自己的宣传工作和参加各种罢工的行动引起了很大的注意……1889年,社会党国际即第二国际在巴黎成立。这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当时已出现的各国社会党都加入了该组织。第二国际迅速发展,到1914年,它由27个国家的社会党组成,共拥有1200万工人成员。不过,注意到以下这点是很重要的:就其学说和行动而言,第二国际比第一国际温和得多……
并非所有的社会主义者都愿意跟着修正主义走。他们当中有些人忠实于他们认为的马克思主义的学说的东西,所以,大部分社会党分裂成“正统”派和“修正主义”派。不过,修正主义更适合时代趋向,通常控制着他们各自的政党。确实,他们能组织强大的工会运动,能在选举竞争中赢得数百万张选票。事实上,到1914年,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社会党已在各自的国民议会中比其他任何政党拥有更多的席位……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出现的历史必然性。
2.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
材料一 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明清统治者规定同一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 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與论监督。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
2.单选题- (共24题)
3.
伯里克利曾承诺:“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下列规定中,最有助于兑现这一承诺的是
A.各级官职均向公民开放并且以抽签方式产生 |
B.施行财产等级制剥夺氏族部落贵族政治权力 |
C.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
D.每个雅典人都有权利在公民大会上参与表决 |
4.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道:“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唯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知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在此,西塞罗强调
A.自然法高于一切人定法 | B.自然法系下,人人生而平等 |
C.民主共和是罗马法的核心 | D.罗马法不断发展日趋成熟 |
5.
到1910年,普鲁士多数要职仍被贵族占据。在***中,贵族占据了23个。据此可知
A.德国议会对君主的限制流于形式 |
B.贵族精英的特权在政治上得以延续 |
C.新贵族与资产阶级有共同的要求 |
D.权力相对集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
6.
随着中期选举不断升温,2014年11月20日奥巴马宣布通过总统行政令调整移民政策之后,不出意料地迎来共和党人集体炮轰,21日美国众议长博纳宣布众议院已正式向华盛顿联邦法院起诉奥巴马政府,称政府在落实奥巴马医改法案过程中行使了“超出宪法赋予的权力”。材料能够说明的美国政治的原则是
A.人民主权 |
B.分权制衡 |
C.联邦至上 |
D.政党政治 |
7.
议会审判时,英王查理一世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追根溯源,法官的话深刻反映了
A.法官与查理一世的个人恩怨 | B.审判与被审之间主权的较量 |
C.民权理念对君权神授的否定 | D.议会政治与君主专制的矛盾 |
8.
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
A. 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
B. 《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C. 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
D. 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
A. 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
B. 《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
C. 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
D. 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
9.
《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
10.
从1895年5月底台北阻击战开始至台南陷落,前后五个月,日军共伤亡三万二千三百多名,比在整个甲午战争中损失的人数还要多。作为侵台主力的近卫师团,死在台湾的官兵就将近半数。敌中将师团长能久、少将旅团长山根等将领和大批官佐,亦在侵台战争中丧命。材料表明( )
A.日本侵略者遭到沉重打击 | B.清王朝统治的腐朽无能 |
C.台湾反割台斗争得到支持 | D.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统治 |
12.
二月革命后,尼古拉二世发布诏书说:“我同意国家杜马的请求,由我的兄弟米哈伊尔大公即位,并祝福他登上俄国国家的皇位。希望他遵守立法机构确立的原则,就此宣誓绝不违背。”这一诏书说明( )
A.尼古拉二世主动辞去了沙皇之位 |
B.封建残余势力力图挽回部分权力 |
C.米哈伊尔大公成为了俄国新沙皇 |
D.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
13.
1978年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12条都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但宪法在增加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同时,也规定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这反映了( )
A.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 |
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 |
C.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
D.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 |
14.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
A.中国的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
15.
某学者在其著作中说,新中国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对外政策。该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
C.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 |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
16.
下图为2009年2月24日下午,“海口”号导弹驱逐舰舰载直升机从当天上午刚刚驱离海盗船艇袭扰、成功解救的意大利商船“M.T.LIA”号上空巡逻后返回。亚丁湾护航


A.表明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
B.使中国与意大利形成了战略性伙伴关系 |
C.目的是打击中东地区的ISIS恐怖组织 |
D.彰显中国履行职责和反恐的外交政策 |
17.
“苏联以欧亚大陆为依托,已经把国界突伸开去,形成了巨大的战略威胁。只有在‘地缘政治现实’的基础上采取行动,美国才能避免被包围,才能为一个自由世界保存希望”。这段材料揭示出
A.美国霸权主义的历史根源 | B.苏联威胁到亚欧大陆的安全 |
C.美国冷战政策形成的原因 | D.欧洲联合对抗苏联的战略安排 |
18.
20世纪70年代,苏联领导人曾说:“让我们等待西方由于它的内部经济危机和它同第三世界越来越紧张的关系而自行灭亡。我们应当避免冒风险或采取危险的倡议。”这表明当时的苏联
A.预见到两级格局崩溃的必然性 |
B.工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C.尚未认清与西方国家间的差距 |
D.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团结斗争 |
19.
在1947年5月提交的一份备忘录中,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说:“没有美国更为迅速的大量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解决将遍及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和平与安全产生严重影响外,对我国国内经济的影响也是极为严重的,将失去我国剩余产品的销售市场”。克莱顿意在强调
A.援助西欧的出发点是美国的国家利益 |
B.马歇尔计划对西欧经济复苏作用显著 |
C.利用经济手段实现美国逐步控制欧洲 |
D.美国必须遏制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 |
20.
有学者指出,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但谁也说不好究竟会在哪年哪月实现这一愿景。这表明
A.经济全球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
B.联合国的建立加速一体化进程 |
C.世界政治格局仍在不断演进 |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
22.
清代《浮梁县志》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而考古资料表明其最早的瓷业遗存在晚唐五代时期。江西景德镇南窑唐代窑址作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是景德镇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瓷业遗存,填补了景德镇地区唐代瓷窑遗存的空白。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有
①清代县志距汉代年代久远,故不可信
②景德镇制瓷的历史可能早于唐代,但须证实
③县志记载须得到考古证实,方可采信
④考古发现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应当重视
①清代县志距汉代年代久远,故不可信
②景德镇制瓷的历史可能早于唐代,但须证实
③县志记载须得到考古证实,方可采信
④考古发现可以填补文献记载的不足,应当重视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3.
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允许商人用粮食换取盐引(一种取盐的凭证),商人可以凭借盐引到指定的盐场去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去销售,获取利润。材料反映出当时。
A.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 |
B.食盐业仍被政府严格控制 |
C.食盐市场己出现官商勾结 |
D.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 |
24.
《宋史•选举志》记载,南宋时"凡廷试,唯蜀士到杭(临安)最迟,每展日以待。会有言:‘蜀士……多引商货押船,致留滞关津。"材料反映出该时期
A.科举考故开始廷试 |
B.经济重心南移 |
C.士人重利观念潜滋暗长 |
D.官商勾结现象普遍 |
25.
据《唐会要》记载:“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该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夜市已被政府禁绝 |
B.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
C.市已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
D.都城汴京夜市的繁华景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