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基督教各派在唐、元时代曾先后传播于中国,但元朝灭亡后一度沉寂。明代中叶以后,天主教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有了很大发展,但要进入中国,需要克服重重障碍。1552年4月,沙勿略组织了一个赴中国的使团,但抵达马六甲时,使团被扣留下来。1582年利玛窦跟罗明坚学习中文,协助他共同打开中国的传教局面。利玛窦等穿起中国式的大褂长袍,暂时不谈宗教,重金聘请有名望的学者讲解经书,以便与中国知识分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又用西方科学技术、新奇的西洋方物等吸引中国人。他们从古代经籍之中摘取有关“天”和“帝”的条目,比作西方天主教义中的天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对基督教的政策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材料一 基督教各派在唐、元时代曾先后传播于中国,但元朝灭亡后一度沉寂。明代中叶以后,天主教在世界其他地方都有了很大发展,但要进入中国,需要克服重重障碍。1552年4月,沙勿略组织了一个赴中国的使团,但抵达马六甲时,使团被扣留下来。1582年利玛窦跟罗明坚学习中文,协助他共同打开中国的传教局面。利玛窦等穿起中国式的大褂长袍,暂时不谈宗教,重金聘请有名望的学者讲解经书,以便与中国知识分子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又用西方科学技术、新奇的西洋方物等吸引中国人。他们从古代经籍之中摘取有关“天”和“帝”的条目,比作西方天主教义中的天主。
——摘编自《明代来华的西洋传教士》
材料二 1951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由各地文教厅邀请天主教中的上层分子举行座谈会,“使发动下层的工作与这种上层的推动工作相配合”。中国的天主教“曾被帝国主义所利用”“热烈的鼓励教徒爱祖国”,而且天主教的“任何管理权应一律确实归中国人掌握,不容任何人操纵,外国侵略分子、间谍分子必须肃清”。号召全国“要学习广元的经验”,帮助教会实行自养。这种方法“使中国教会达到自养,使教徒们从经济上因而也在思想上打断与帝国主义的关系”。——摘编自《新中国对基督教的政策演变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天主教进入中国困难重重的原因,概括指出西方传教士打开在华传教局面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对基督教的政策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单选题- (共10题)
2.
古希腊早期,法庭审判时不允许代理辩护,而判定罪罚的陪审团是由普通民众组成的,他们往往受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以致真相成了附属产品。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司法程序有待改进 |
B.陪审团不太了解案件情况 |
C.司法制度存在缺失 |
D.民主沦为争权夺利的工具 |
3.
19世纪末,中国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冲突代替华夷之辩、满汉之争,成为主要社会矛盾,而这种冲突首先表现为反外国教会的斗争。这种“冲突”
A.表明洋务运动成果显著 |
B.体现了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 |
C.以南京为中心迅速发展 |
D.是列强首次联合侵华的结果 |
4.
有学者认为,这一年(1937年)间,不仅日方对华的军事进攻最为猛烈,中方的军事抵抗最为壮烈,尤为重要的是,中日战争的大局与走势,在这一年内已基本落定。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全面建立 |
B.日本侵华战略逐步走向破产 |
C.中国抗日赢得广泛国际支持 |
D.华北抗战取得了重大的战果 |
5.
下图是德·弗仑达的画作《红色的扫帚》,意为1871年梯也尔、法夫尔、特罗胥等被扫出巴黎。这幅漫画说明


A.法国革命涤荡了欧洲反动势力 |
B.巴黎公社领导人缺乏斗争经验 |
C.巴黎公社前进的步伐不可阻挡 |
D.法国人民对理性社会十分失望 |
6.
1947年,美国支持印度获得独立,并向印度提供援助以期其加入反共阵营;从1951年开始,苏联对印度提供援助以示拉拢,但印度在国际上发起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的出现表明
A.发展中国家力图摆脱大国控制 |
B.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走向终结 |
C.国际力量对比处于稳定状态中 |
D.世界政治中心从欧洲转向亚洲 |
7.
《秦律杂抄》中规定:“非官府宫室本年度应生产的产品,又没有朝廷的特别命书,而擅敢制作其他器物,工师与县丞各要罚两副军甲。”据此可推断当时
A.手工业实行标准化生产 |
B.官营作坊生产成本比较高 |
C.官营作坊生产有计划性 |
D.官营手工业重视产品质量 |
8.
下表为明清时期中国农业发展概况(部分)。表格中的数据反映出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业
年份 | 人口(百万) | 粮食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 粮食单产(千克) |
1400 | 72 | 19.8 | 1036 |
1650 | 123 | 32.0 | 1095 |
1750 | 260 | 48.0 | 1544 |
1820 | 381 | 59.0 | 1840 |
A.成为中国经济领先世界的基础 |
B.生产力取得了质的突破 |
C.支撑起了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 |
D.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 |
10.
1958年4月,***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
A.加快了工业化建设的步伐 |
B.依据于苏联对华援助规模 |
C.对三年自然灾害估计不足 |
D.高估了一五计划建设成就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