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4966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7/21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和解放是两项往往互相矛盾的任务,不过都必须加以完成。为了摆脱西方强加给中国的枷锁,中国首先需要实现现代化,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使自身“西方化”。中国花很长时间,历经了许多磨难,经过许多犹豫和实验,才终于弄清楚奋斗的含义。它要学做的两件事都非常困难。西方“蛮夷”无疑必须被驱逐出去,但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中国必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摘编自(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文明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行政方面求绝对统率和指挥自中央朝廷到地方各级行政系统以及一应官吏求各系统各部门彻底根据皇帝的意志和指令办事。一切由皇帝发出的诏、诰、敕、旨、上谕、朱批等,都被赋予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不允许有任何抗拒违犯或坚持异议。为此,明清两代都对官制作过重要的改变,对指导各级国家机关进行工作的各种典章和则例,作过频繁的修订补充。任用、奖惩和升贬文武官史的人事权,都由皇帝亲自掌握,以各级官吏作为主要监管对象的监察工作一再得到加强。

——书皮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在美国的任何一个州里,中央政府至今只管理少数值得它特别注意的事务。它不参与管理社会的次要事务。它甚至没有这样的想法。多数虽然越来越专制,但没有给中央政府增加特权,而一直把一切大权留给自己。因此,专制在一个点上可能是大大加强了,但未扩及到面上。全国的多数,尽管其激情动人,其倡议振奋人心,也无法在全国各地以同样方法在同一时间使全体公民服从它的意旨。当代表多数的中央政府发布国家命令时,必须责成一些官员去执行命令,但这些官员并不总是隶属于它,它也不能每时每刻予以指导。

——(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与古代中国相比较,美国政治制度的进步性,并对此作一简要评述。

2.单选题(共18题)

3.
(题文)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
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
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4.
1936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产全部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须的生活生产资料”;“生活情况很坏的小地主的土地不没收”。其旨在
A. 维护土地革命成果
B. 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
C.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
“1963年,周恩来同志把对台湾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台湾统一于中国。
四目:1、统一后,除外交权统一中央外,台湾军政大权等悉委于蒋介石;2、中央拔款支援台湾建设;3、台湾社会改革可从缓,双方协商进行;4、双方互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上述材料不能说明中央对台湾问题:
A. 其政策有别于港澳问题的处理方式
B.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决定实行“一国两制”的方针政策
D. 灵活务实的原则
6.
五四宪法起草时,***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旧中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
A.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
D.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7.
1973年,***会见美国基辛格博士时说:“我们两家处于需要。所以就这样(把两只手握在一起),HAND-IN-HAND”,“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基辛格表示赞同。由此可知,此次会谈中美两国
A.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B.促使世界政治格局改变
C.结成牢固的政治联盟
D.达成了遏制苏联的共识
8.
汉代,达官贵人聚居的核心经济区(渭河流域、黄河平原和淮河上游部分地区)较其他地区土地兼并现象更加普遍,却很少发生农民起义。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土地兼并对农民生计影响有限
B.国家在核心经济区的赋役征调较轻
C.庄园经济有效抑制了社会矛盾
D.核心经济区的经济结构更具多元性
9.
下表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年份
建置
作用
开皇三年
在卫州设黎阳仓,在陕州置常平仓,在华州置广通仓。
将关东粮食分储在官仓中,然后用接力方式,一段段将粮食运到京都。
大业元年
开通济渠。
接驳洛阳与淮河。
开元二十二年
裴耀卿在河阴置河阴仓,三门东置集津仓、三门西置盐仓,两仓之间开山路十八里。
南船至河阴仓,即输粟于仓,官雇船驶至洛阳,置于集津仓……三年运米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
 
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
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
10.
1889年张之洞筹建汉阳铁厂时,盛宣怀受托拟定办厂章程,提出招集商股的主张。结果张之洞认为“商股恐不可恃,且多胶葛”,力主官办;而盛宣怀则坚持“商办者必处处打算,并使货美价廉”,“官办必致亏本”。这反映了
A.双方办理洋务的理念差异
B.顽固派与洋务派的对抗
C.官民之间的利益尖锐对立
D.二者对时局的政见不同
11.
1920年到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
A.国内市场的扩大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商品流向的变化
D.商业资本的发展
12.
1985年1月,国家物价局和国家物资局规定:允许企业按市场价出售和购买“计划外”的产品,也就是国有企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和产品按国家调拨价供应,超出计划内的所需生产资料和自己生产的产品则按照市场价格从市场购买或出售。此规定
A.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基本被废止
B.体现了国有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C.客观上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
D.致力于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封锁
13.
汉代以来,儒家经典散佚,儒学内部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唐朝统治者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并“令天下传习”。这一现象
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为科举制形成打下了基础
C.有利地推动了三教合一的进程
D.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4.
儒家一向讲究仪表端庄,儒冠儒服,循规蹈矩。而魏晋名士却一反常态,他们放浪不羁,以丑为美,说丑话做丑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他们接待宾客时故意穿破衣烂衫,“望客而唤狗”;参加宴会时,故意不拘礼节,“狐蹲牛饮”;更有甚者,客人来访时,赤身裸体,一丝不挂,美其名日“通达”。魏晋时期出现的以上行为体现出的艺术风格是
A.现代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古典主义
15.
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这说明
A.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B.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C.“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D.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16.
学者马勇认为:“甲午战后,朝野上下很快重建了维新共识,着力克服先前三十多年洋务新政埋头经济不问政治的偏向,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民间经济、政府管控之外的社会逐渐发育和成熟,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级即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在政府和外国资本的夹缝中艰难成长。”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中体西用”成为维新共识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创建
C.社会团体彻底摆脱政府管控
D.君主立宪进入改革议程
17.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发表一系列谈话。他说:“总之,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这一论断
A.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B.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D.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8.
“五权宪法”是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三权分立学说已在欧美实践中显现弊端;汲取中国古代考试和监察制度,提出在国家机构中建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院,彼此独立又互相制约。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五权思想加强对官员素质的考查和审核,弥补了三权分立的缺憾
②仍然是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家独立问题不解决,再完善的分权思想也无法实现
④中华民国的建立实践了五权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9.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77年,我国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科教兴国战略正式实施
B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C
从1980年起,我国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经济特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
2003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
中国航天科技步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A.A
B.B
C.C
D.D
20.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门通过高考改革和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2016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69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这说明高等教育
A.出现了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
B.建立了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践行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培养了大批现代化的建设人才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