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七校2019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494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梭伦改革开始,上至执政官的绝大多数官职要由初选后按一定比例抽签决定。成年男性公民广泛参与公民大会和民众法庭。公民大会具有人事、行政、执法、军事等多方面的决定权。民众法庭由来自各阶层的6000公民组成,常年举行,构成全民审判的奇观。所以,亚里士多德把人民视为“政体的主宰”。“所有选出担任公职的人员,他们的活动都处于五百人会议和公民大会的经常监督下,都必须定期提供工作报告”,当其失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史载,伯里克利执政时期,人口已达30万,但拥有公民身份的不足十分之一,妇女、奴隶和外邦人均不在公民之列。雅典民主虽不完善,但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最初的历史渊源。

——摘编自房宁、冯钺《西方民主的起源及相关问题》

材料二 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民主管理的新模式,创造出了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比例代表制、表决制议会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这些民主原则与民主运作的方式等是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繁荣得益于公民聪明才智的施展。作为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型代表,美国深深打下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烙印。

——摘编自何亚华《以美国民主宪政为例看雅典民主政治的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美国深深打下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烙印”。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举制“始于隋,成于唐”,衰亡于明清。作为封建社会中人才录用的典范,科举制度使古代中国文官制度臻于完善。唐朝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兼及诗赋、词章,策论即时务等。北宋王安石取消制举、明经等科,仅存进士一科,学校作为科举输送考生的途径之一,到明代“科举必由学校”,评价标准就一導于“朱子学”,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考试程序
材料二  1689年,葡萄牙来华传教士撰文介绍,中国人所获三种科名含义与西方的博士、项士和学士相当,并称其为培养“统治艺术和优良举止的方法”。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文化热”科举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已为知识界所熟知。19世纪中叶之前,英、美等国政坛均实行“政党分赃”,即一般由执政党根据录用对象的政治立场、政治忠诚和经济支持来决定官员取舍。于接照单一政治标准的选官制存在明显不足,英国于1853年率先进行官制改革,效仿科举制,但考试试题均为量学、法律、国际关系等与各种文官职位密切相关的学科学问。英国所建立的独立于政党政治之外的“考选制”,开启了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变革之先河。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确立现代文官制度。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海峰《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科举制推行的特点和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在19世纪中期以后被西方国家接受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科举制西传对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完全抛弃了关税保护,确立起自由贸易政策。资本主义发展到最繁荣的阶段,无论是生产力的水平还是产品的数量,都执世界之牛耳。由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强大,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党,成了政治舞台上的主导力量并长期执政。随着英国全面推向国际市场,工业开始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轨,制铁业、机器制造业和采煤业得到迅速发展,商品充斥海内外,成为“世界工厂”。自由贸易政策就是将那些不发达国家特别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作为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地纳入市场轨道,围绕工业国运行,并成为其经济附庸。
——摘编自宋华《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形成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作为资本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自由主义,20世纪以来发生两次深刻变革。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开启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首次转型。战后西方各国纷纷采用凯恩斯主义理论,确立了国家干预的现代化道路。20世纪70年代末的“撒切尔主义”,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大国上升为主流经济政策取向。新自由主义的兴起绝非偶然,由于国家干预的产生部分是因为恐惧社会主义而做出的一种反应。当发达国家内的社会主义威胁力量减退使国家干预逐渐失去存在缘由……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以弱化国家职能和强调市场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理念相契合。可见,新自由主义中确有一些反映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容,其政策主张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动欧美国家反滞胀的改革。
——摘编自刘献《论20世纪以来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演变其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英国自由贸易运动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西方自由主义政策两次转型的共性之处,分析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2.论述题(共1题)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荣氏企业创建于19世纪末。荣氏兄弟渐觉悟到办实业更能致富救国,遂于1902年在无锡兴办茂兴面粉厂,创业初期,荣氏兄弟仅有4台粉磨,但经过努力,1912年粉磨的数量增至18台。1913年,荣氏集团创办的上海福新面粉厂投入生产。到1921年,荣氏投资开设的面粉厂累计共有12个,荣氏兄弟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面粉大王”。
荣氏在总结经营思想时,特别强调的是“必诚必信,以谨蜚声商界”。把提高产品质量,创出优质名牌,赢得客户和消费者的信任,作为企业经营的基点。早在1900年,荣德生就开始注意选择阅读介绍国外企业经营等方面的书籍。荣氏兄弟“深知欧美机制工作,日新月异,欲资师道,非从实地考虑不可”,多次派人到日本或分赴欧美“考察机械,为取发之资”
——编自程丽燕等《传统与现代的互融——近代中国荣氏企业经久不衰的文化视角》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其中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3.单选题(共16题)

5.
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说:“每个共同体为自己制定的法是它自己的法,称为市民法,即市民自已的法;根据自然原因在一切人当中制定的法为所有的民众共同体共同遵守,并且称为万民法,就像是一切民族所使用的法。”据此可知,在盖尤斯看来,万民法的创立
A.是自然法观念的实践
B.导致罗马法律内部冲突
C.加剧了政治局势的动荡
D.动摇了公民法法学地位
6.
1701年,英国议会规定,法官审判不受个人或行政干预,法官只要称职,就不能被解除职务,只有议会拥有对法官的任命权。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国王行政权被剥夺
B.借鉴美国联邦宪法
C.宪政体制逐步完善
D.贯彻分权制衡原则
7.
根据1975年美国参议院通过的第22条规则,如果全院五分之三的议员投票赞成,即可实施中止辩论规则,任何人的发言均不得超过一小时。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简化辩论程序
B.提高议事效率
C.维护宪政体制
D.保障国会权力
8.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相继受挫后,共产国际曾指示中共先把起义部队退到附近农村中一些“稳固”的地区去,“积蓄力量,以便重新展开全面进攻”。共产国际的这一指示
A.全面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
B.主张走农村包城市的道路
C.存在严重的“右”倾错误
D.利于新型革命道路的探索
9.
下面是1937年叶浅予创作的一幅题为《日本近卫首相剖腹之期不远矣》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A.中国民众具有打败日本的必胜信念
B.日本侵华战略被中国军队挫败
C.日本征服中国战略引发世人不满
D.国共合作抗战已转入相持阶段
10.
1831年11月,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并发布宣言称:“真正自由的霞光从今天起照耀在我们城市的上空,任何东西也遮不住它的光彩。"这说明在法国
A.工业革命使民众注重经济诉求
B.社会变迁呼呼工人阶级联合
C.社会主义成为起义的指导思想
D.工人阶级主体意识已经觉醒
11.
有学者在分析现代中国政治时指出:这一制度“确保了那些有才能、有教养、有相当社会影响力、又有较强参政意识的非中共党员融入国家各级权力中枢,而不至于被排除在国家政治体系之外”。在该学者看来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中国国情且独具特色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基
C.政治协商制度具有包容性和灵活性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人民成为国家主人
12.
下表是关于1954~1955年间中国外交工作的部分言语的记录。根据这些记录可知,当时中国政府致力于
A.调整政策全面发展睦邻外交
B.巩固中苏关系维护世界和平
C.强化对外联系提升国际地位
D.打破西方孤立拓展外交空间
13.
(题文)下表是1950年和1957年美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关于出口贸易和国际储备所占世界份额的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美国经济实力日益下降
B.西欧重建工作已经完成
C.世界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D.国际货币体系开始解体
14.
史载,东汉初期,庐江(今安徽合肥)“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后来,王景迁任庐江太守,“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民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据此可知,东汉
A.农耕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发展
B.犁制农具的改良巩固传统经济模式
C.人口迁移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水利工程的修复影响经济重心南移
15.
现存清代刑部档案中保存着大量因“拖欠工钱”“相待刻薄”“工作辛苦”“工钱少”等雇工辞职的记录。据此可知,清代
A.社会奢靡风气盛行
B.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C.政府坚持抑商政策
D.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16.
据统计,从1500年到1650年,荷兰等国的货币白银成分减少了50%,英国也减少了三分之一,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西欧社会商业欺诈现象严重
B.西欧工业制造水平相对落后
C.殖民扩张使贵金属涌入西欧
D.世界商路中心已发生转移
17.
人们谈论欧洲近代农业革命的兴起时,最初把它与圈地运动、大农场的兴起等联系在一起,后来则越来越多地从技术的发展、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劳动效率的进步等角度来界定它。这一论述的转变
A.突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B.承认工农业发展的相互促进
C.非常重视制度性变革的影响
D.为即将到来的工业文明奠基
18.
下图为1938~1942年海关统计中国主要产业机械进口值变化情况(单位:法币元)。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战争打断了中国以轻纺为主导的工业化进程
B.战时中国重工业初具规模发展迅速
C.国货运动扩大国内市场以减少对西方依赖
D.机械进口对战时中国工业整体作用巨大
19.
(题文)修昔底德在分析雅典民主时指出,普通人常常容易不用批判的方式去接受所有古代的故事,“事实上,大多数人不愿意找麻烦去导求真理,而很容易听到一个故事就相信它了”。据此可知,修昔底德
A.主张雅典城邦实行精英政治
B.否定了雅典民主政治功绩
C.认为雅典民主忽视个体权利
D.认为民众已失去政治热情
20.
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所携带的国书却是专为“惋惜滇案”的,“并无充当公使文凭”。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人,结果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
A.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
B.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
C.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
D.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挠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论述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9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