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19届高三第一次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4726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9/2/23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光荣革命”。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和辛玄革命》
材料二 民主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民主的实现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由此而被的过程,毋宁说,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黄相怀、李向军《“中国式民主”的现实逻辑与内在理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版“光荣革命”所指的主要史实,并概括英中两国“光荣革命”后所取得的不同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英两国近代的政治走向如何体现“民主是一个连续体,一段旅程,一个正在进行着的过程”。
2.
根据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单位:年

由上图可以看出20世纪以来中美两国在计算机研发过程中推出同类型机器的时间。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故宫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徽坦(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感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紫禁城规模宏大,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随着清王朝的灭亡,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1925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并通电全国,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放的第一天,人们以争先一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及其宝藏为快,北京市内万人空巷,交通为之堵塞,此亦成为当天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
——郎红阳等《文物建筑中的建筑创作》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紫禁城建筑中所体现的文化理念。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转变的历史背景。

2.单选题(共20题)

4.
恩格斯说,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拿破仑法典》,不愧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他还说,“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恩格斯的这一论述表明
A.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的统治支柱
B.各国法律的制定都参考罗马法
C.近代欧洲立法深受罗马法影响
D.罗马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
5.
法国的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写道:“一切联邦制国家所依据的原则,都是将主权进行划分。一个经过划分的主权无论如何都比一个完整的主权更脆弱。”托克维尔旨在说明美国
A.联邦宪法要全面修正
B.联邦制的固有缺陷
C.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D.民主政治先天不足
6.
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一书中写道:“在中国人眼里:没有一个例子能比这场战争更鲜明地说明国际上的以强凌弱法则,道德败坏的一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那些试图做正义事业的人。这种道德尺度反过来使中国人很难看清楚自己应该从西方文明中吸收什么。”作者的评述始于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7.
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决议指出:“中国国民党对于加入本党之共产主义者,只能问其行为是否合于国民党主义政纲,而不问其它。对于此前争议付之澹望,惟相与努力于将来,以完成国民革命工作。”这一决议
A.接受共产主义政策
B.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
C.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
8.
1948年,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提出有利于
A.推动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抗日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国民革命的政治基础
D.壮大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9.
《共产党宣言》序言中写道:“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据此可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于
A.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B.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C.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D.战后资本主义时期
10.
1959年,赫鲁晓夫同艾森豪威尔总统在戴维营举行了会谈,并发表了会谈公报。苏联此后宣扬“戴维营精神”使人类历史进人了新的转折点。但七个月后,就发生了美国U-2飞机入侵苏联的事件。这一现象表明
A.“冷战”发生根本性变化
B.美国妄图构建单极世界
C.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D.苏联渴望美苏联盟称霸
11.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了魏国李悝的一段话:“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居邑叁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李悝主张
A.恢复西周的土地国有制度
B.抑制新兴地主阶级土地兼并
C.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精耕细作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12.
万历年间,《安丘县志》记载:市场一般设置官员校验度量衡等器具,又有牙役以分之,集头以总之。山市则县卒亲往治理。材料反映
A.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B.全面控制工商业
C.保障市场秩序稳定
D.打破了坊市制度
13.
马克思曾经说:瓦特没有把自己的蒸汽机说成是一种用于特殊目的的发明,而是把它说成是大工业普遍应用的发动机。这说明瓦特的主要贡献在于
A.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B.推动生产和资本的集中
C.带动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D.开启英国新能源的使用
14.
姚贤镐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1840一(1895)》一书中叙述:19世纪40年代中期,广州的进口量是上海的3倍多。到50年代中期则倒过来不及上海的一半。广东与上海贸易额的变化表明
A.国内贸易迅速增长
B.中国传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C.上海开始取代广州贸易地位
D.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5.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开展提倡国货运动。规定了一些办法和措施,并要求各地举办国货运动周、召开国货运动大会。这一做法
A.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
B.加快工业体系的形成
C.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D.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16.
1980年,美国记者尤布乐在报道中写道:“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已明确私人工商业的地位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重新定位个体经济的价值
17.
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3%,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促进这一时期世界贸易的发展是由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推动
D.市场经济的普遍确立
18.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刻画了“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发现叔叔于勒由富裕到贫穷时候的不同表现和心理。该作品
A.抨击了资本主义政治腐败
B.揭露了共和政体的腐朽
C.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风格
D.讽刺了拜金主义的风气
19.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在理性世界中自由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这一观点反映出启蒙运动的最大价值在于
A.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
B.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C.破除蒙昧主义追求理性
D.追求人现世的幸福自由
20.
李良玉在《新文化的起源》一书中认为,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其中,第三次融合发生在明代中期。下列著作中体现第三次融合特点的是
A.《春秋繁露》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海国图志》
21.
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静,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下列书法作品中,能体现”唐人尚法“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兰亭序》
B.颜真卿的《颜勤礼碑》
C.苏轼的《黄州寒食帖》
D.赵孟頫的《临黄庭经》
22.
对于16世纪和17世纪的科学进展而言,数学的发展被视为理解事物本质的关键。这一进展直接推动了
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的建立
C.广义相对论的提出
D.量子理论的诞生
23.
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一书中记载,中国本有农家淳厚之风,而今“效工业国伪物质文明之奇技淫巧”,人心日益险。如此以往,中国一天天走向沦亡,恐怕就要害在工业国之“物质文明”。据此可知,梁启超希望
A.突破中体西用窠臼
B.否定西方工业文明
C.坚守民族传统文化
D.重视学习西方制度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