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材料二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
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1)材料一所说的“文化大革命”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危害?
(2)为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材料一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
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材料二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要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
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
——邓小平
请回答:(1)材料一所说的“文化大革命”的悲剧是如何发生的?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危害?
(2)为避免“文化大革命”的悲剧,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民主和法制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2.论述题- (共2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72—1989年中美关系研究历史简表。
材料:下面是1972—1989年中美关系研究历史简表。
利益国家和评估 | 核心利益一 | 核心利益二 | 核心利益三 | 总体核心利益 |
美国 | 国家安全 | 经济繁荣 | 价值观优越性 | 全球地位 |
中国 | 国家安全 | 经济发展 | 政治利益 | |
评估 | 一致:苏联的战略扩张对中美构成最大安全威胁 | 一致:中国对美国开放使双方互利共赢 | 意识形态兼容、领土主权(即台湾问题)部分存在分歧 | 中美战略合作与美国维护全球地位具有兼容性 |
——据《利益、认知、互动:中美关系演进的动因探析》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材料,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3.
科举考试中经过会试录取的考生,都要进行复试,由于在御殿中进行,称殿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史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宋太相开宝六年,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让对有策者从经旨上阐述;第二层是让对策者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分析: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并概括殿试策问内容的特色。
(2)阅读材料二,指出图1照片中的“殿试宫殿”在图2中的位置(填写代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建筑群的地位并简要说明其文化内涵。
材料一: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主考官逐渐与考中的举子,形成一种私人关系,也在官史之间形成各种不同派别。宋太相开宝六年,首开殿试先河,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录取的考生只可以向天子谢恩,成为“天子门生”。殿试科目只有一种,就是策问。策问第一层是选经义中有关治国方略的某一基本论题,让对有策者从经旨上阐述;第二层是让对策者围绕第一层中心论题,联系历代及本朝的相关治国实践展开论述,分析:第三层是提出当今治国中存在的与主论相关的实际问题,让举人讲自己的见解与主张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科举考试中设置殿试的目的,并概括殿试策问内容的特色。
(2)阅读材料二,指出图1照片中的“殿试宫殿”在图2中的位置(填写代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建筑群的地位并简要说明其文化内涵。
3.单选题- (共5题)
4.
以下内容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不彻底和不完善的资产阶级代议制”、“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
B.《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
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
5.
清朝的时候,英国商人从英国运一批货物到上海,拒交货税,因为他不认同清朝官吏要抽取的税率,他认为清政府有条约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要同英国商定。如果商人的话是有依据的,那么,他所指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
B.《南京条约》 |
C.《辛丑条约》 |
D.《北京条约》 |
7.
下图是1990年绘制在柏林墙残留墙体上的一幅涂鸦作品(MOSCOW、CHINA、EVERTWHERE、BERLIN:莫斯科、中国、任何地方、柏林)。漫画反映的主题是


A.对世界秩序重构的想法和思考 |
B.两极格局与冷战正式宣告结束 |
C.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流 |
D.东德以和平方式完成国家统一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论述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