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中学2019届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复习训练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4661

试卷类型:学业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5/8

1.单选题(共31题)

1.
梅因指出:“在古代世界中,一个社会的本地公民常常自以为是由于血统而结合在一起的,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是古代雅典一次改革后流行的谚语。与此谚语流行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
2.
古雅典五百人议事会,专事公民大会的准备、召开、主持以及执行大会决议。500人又均分为10组,抽签轮流担任议事会执委会,负责处理***,掌管金库钥匙和国玺,任期一天,不得连任。这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
A.突出轮番而治和权力制约
B.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运行机制得到法律的保障
D.有效防止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3.
罗马打开了地中海世界的大门后,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涉及异邦人的民商事法律纠纷经常发生。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了外事裁判官,审理异邦人之间、异邦人与罗马公民之间的诉讼案。此后的罗马共和国
A.异邦人的贸易纠纷受万民法调解
B.万民法与公民法的区别不复存在
C.居民在罗马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
D.异邦人普遍享有了罗马的公民权
4.
罗马共和国时期,对“故意杀害他人”与“不希望杀害他人但不幸发生杀害他人的行为”,前者处予死刑,后者可通过交付一只公绵羊替罪,这一原则长期沿用。由此可以说明罗马法
A.缺乏严格统一的刑罚标准B.区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C.具有广泛适用性和实用性D.遵循主观意愿至上的原则
5.
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立外事大法官,外事大法官在审理涉外案件之时,一方面不能援引只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诉讼程序,另一方面又无其它明文规定的诉讼程序可供依循,客观上使其只能通过行使“自由心证”的裁量权,自行创制诉讼程序。“自由心证”裁量权的行使
A.以保障罗马帝国公民的权利为前提
B.反映出罗马法基于实际逐步完善
C.调节的是罗马公民之间的法律关系
D.因随意解释法律而损害平民利益
6.
他们反对外来人主张平等权利,认为这是对他们生来固有权利的一种篡夺。”与古罗马人的这种意识密切相关的是
A.习惯法的推行
B.公民法的推行
C.万民法的推行
D.陶片放逐法的推行
7.
美国制宪会议召开时,麦迪逊担心占据高位的人会滥用权力,谋取私利和独断专行,特别强调“制定某种条款保证社会防止行政首脑的无能、过失或背信弃义,是必不可少的”。美国共和政体中最能体现麦迪逊意见的是
A.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B.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C.地方有制定法律的权力
D.国会复议法律通过即为有效
8.
日军战史承认,“作战始终是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中国军队“引诱日军一直深入到长沙,集中长沙城内外的30万大军将日军包围。尔后,日军第一线部队几经苦战,……于(1942年)1月15日撤回到原驻防地。这次作战,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中国军队的此次作战
A.扭转了华北抗战的战略态势
B.发生在相持阶段的敌后战场
C.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体现出正面战场坚持抗战的精神
9.
20世纪50年代,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在一次国际会议后说,“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且同意了从我们的土地上撤退法国武装部队,以及其他。”该会议
A.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B.以“求同存异”推动友好交流
C.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破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
10.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在20世纪60年代的突出表现是
A.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的建立
B.柏林墙的修建
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D.越南战争爆发
11.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12.
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A.经营更趋市场化
B.减少犁耕依赖
C.生产日趋专业化
D.注重精耕细作
13.
明清时期松江棉布、杭州丝绸并称“衣被天下”,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这些现象表明当时
A.手工业开始出现专业化
B.全国市场体系日益发展
C.纺织业制瓷业实行专卖
D.明清海禁政策名存实亡
14.
《甲子语溪闵雨四首之一》云:“塘中龙骨高数层,龟坼田中纵复横。青裙箬笠倚车卧,但有空车无水声。”该诗句中提及的生产工具
A.利用水力资源提高冶铁质量
B.推动铁犁牛耕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C.克服地势限制增强灌溉效益
D.使农田灌溉摆脱了对人力的依赖
15.
宋太宗淳化四年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当算之物,令有司件拆揭榜,颁行天下。”至道二年又诏,“民间所织缣帛,非出于鬻于市者,勿得收算。”宋太宗意在
A.鼓励商品贸易发展
B.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C.扶持家庭手工生产
D.推行便民惠民政策
16.
清朝学者陈作霖《凤麓小志》中记载:“金陵商贾,以缎业为大宗……金陵机业聚于城之西南隅,开机之家,总会计处谓之账房;机户领织,谓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小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各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者层层相因,休戚相关。”材料说明
A.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
B.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
C.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
D.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17.
1912年11月,政府邀集工商各界代表来京举行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会议涉及制定经济法规;改变垄断政策,许民自由经营;裁免厘税,改良税则;提倡国货,仿制洋货,振兴本国制造业等内容。此次会议的召开
A.反映了北洋政府振兴实业的意识
B.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表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促使近代“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18.
1872年,左宗棠上奏朝廷称:“窃维制造轮船,实中国自强要著。臣于闽浙总督任内,请易购雇为制造,实以西洋各国恃其船炮,横行海上,每以其所有,傲我所无,不得不师其长以制之。”这表明他
A.主张购买西方新式军舰以自强
B.要求引进西方科技创办福州船政局
C.希望朝廷革除官办企业的弊端
D.认识到发展近代中国洋务工业的重要
19.
下表反映了建国后某时期连续4年的经济建设情况,为此我国政府
年份
粮食产量(万吨)
国家职工人数(万人)
国家财政收支(亿元)
第1年
19505
2451
+6.0
第2年
20000
4532
—21.8
第3年
17000
4561
—65.8
第4年
14350
5044
—81.8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
C.着手调整国民经济
D.调整农村土地所有制
20.
常州地产品牌“红梅”牌照相机,曾经风靡大半个中国。下表是1974年—1988年“红梅”牌照相机的发展历程。由表中信息推断,“红梅”牌照相机在上世纪80年代的发展壮大,主要得益于
A.经济特区的建设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C.浦东开发的辐射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21.
“完全抛弃了自然主义的态度,动摇了西方绘画中以模仿为职能的根基,将绘画引向一个更新奇、更加渗透着强烈情感的主观世界,为20世纪西方现代诸美术流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下列作品中属于文中所述美术流派的
A.
B.
C.
D.
22.
“它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这个时代的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材料中的“这个时代”
A.推翻了基督教会神权统治
B.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
C.描绘了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D.直接引发了近代科技革命
23.
下图的书法作品是苏轼《寒食帖》的局部,此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下列对其书体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行云流水,飘逸易识
B.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随意挥洒,任情纵性
D.笔画圆匀,庄严厚重
24.
下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这一铜版佐证了
A.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
B.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C.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
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
25.
宋代以后,以地图为载体的知识类型形成了明确的发展脉络,这与唐代及其之前极低的地图留存率以及所载的知识缺乏传承形成了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的形成主要因为
A.造纸术的发明
B.雕版印刷术的推广
C.指南针的应用
D.活字印刷术的问世
26.
宋元至明清,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变化如下表。这突出反映了
A.佛教融入中国,影响艺术形象塑造
B.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重视物质享受
C.市民阶层扩大,个性解放要求增强
D.儒家思想发展,封建伦理纲常加强
27.
“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下列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是
A.《离骚》
B.《子虚赋》
C.《窦娥冤》
D.《水浒传》
28.
“(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这一理论
A.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
C.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29.
晚清时人惊呼“五经去其四,而《论语》犹在疑信之间,学者几无可读之书,势不得不问途于百家诸子。”这一评论针对的是下列哪一著述
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变法通议》D.《文学革命论》
30.
以下各段文字均出自***的著作,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
31.
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3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9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