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湖南益阳市箴言中学高三上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4478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7/20

1.材料分析题(共1题)

1.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设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备战状态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D.世界处于美苏冷战格局,新的力量已孕育

2.单选题(共14题)

2.
钱乘旦说: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本质认识是
A.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B.说明法国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标志着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的巩固
D.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胜利成果
3.
18世纪80年代,美国政治家麦迪逊写道:“全世界将初次看到一种以颠倒一切政府的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全世界将看到整个社会权力到处服从于各部分权力;全世界将看到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怪物”是指
A.君主立宪制国家B.邦联体制的国家
C.联邦体制的国家D.民主共和制国家
4.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据此判断西方列强获得的特权是
①居住和租地
②领事裁判权
③关税自主权
④最惠国待遇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5.
下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研究者收集的《辛丑条约》签订及对社会影响的几段史料。据此他要论证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趋势是( )
A.由半殖民地向殖民地逐步过渡B.用西方民主与科学去唤醒民众
C.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抵御侵略D.进行民主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6.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
A.依托四川以应对日本扩大侵华B.将西南作为抗战大后方
C.建设新四川以剿灭红军D.为迁都四川作准备
7.
“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正统的、立宪的、共和的或帝制的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个集闭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马克思所说 “这次革命”是指
A.俄国十月革命B.法国巴黎公社
C.法国大革命D.英国“光荣革命”
8.
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通过商品倾销,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深化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全球扩展的本性
C.“交通的极其便利”指火车、轮船、飞机等先进的交通工具
D.工业化大机器生产是西方国家不断扩张的重要动力
9.
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农业合作化必须依靠党员团员和贫农下中农》的重要文件,此后“贫下中农”一词在各新闻媒体频繁出现。该词在中国大地上使用达到顶峰应是在
A.1955~1957年
B.1956~1966年
C.1966~1976年
D.1976~1978年
10.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11.
二战后两极格局的一些特征实际上在雅尔塔会议期间就已经形成。在如何划分欧洲势力范围问题上,美英所代表的西方和苏联在雅尔塔达成了所谓的“巴尔干百分比”,即苏联在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占有90%和75%的优势;英国(连同美国)在希腊占90%的发言权;南斯拉夫和匈牙利,苏联与西方平分秋色。“巴尔干百分比”的特征有(  )
①大国强权 ②两分天下 ③冷战对峙 ④美苏争霸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④
12.
据《山东东吕府馆陶县志》载:清中叶“本邑男耕妇织,各务本业,大布(俗称粗布)一种输出境外,远销晋省。夏麦秋粮,每值丰收,水路可由卫河运至天津销售,尔时布缕粟麦鸡子等皆为输出物之大宗。”此记载反映出当地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  ②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对外贸易发达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④
13.
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加强。阅读下表,对该材料的解释正确的是
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
时间范围
人数
美国
1821~1932
3420万
亚洲俄国地区
1800~1939
1200万
阿根廷
1856~1932
640万
加拿大
1821~1932
520万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③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C.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D.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15.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的最后一部著作《人类与大地母亲》的部分目录如下:
第10章:世界的地平线(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第11章:旧大陆文明中心(约公元前2140—前1730年)
第12章:马的驯化与欧亚草原游牧生活的创造
第13章:区域文明之间的相互关系(约公元前1730—前1250年)
第14章:旧大陆的民族大迁徙(约公元前1250—前950年)”
可以推断此书的基本特点是( )
A.断代史整体史观B.编年史社会史观
C.编年史文明史观D.国别史生态史观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