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和美国世纪》一书把美国人推动的全球化历史,分时期进行了论述。他们宣称,1898~1913年是美国人把英国人曾经统治的世界进行美国化的时期;……1929~1939是美国式全球化受阻碍的时期:……1947~1957年是美国通过遏制和消耗苏联而艰难推行全球化的时期;1958~1986年是美国推行迫使世界转型政策的时期;1986~1995年是美国推行自由和自由贸易成功的时期;1995年后是美国全球化大扩展和美国全球化新千年世界到来的新时代。
——据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整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8年之前英国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8分)
(2)1929~1939年,美国式全球化受到何种阻碍?美国如何应对?(4分)
(3)1947~1957年,美国为遏制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何种影响?(7分)
(4)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全球化历史由美国推动”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5分)
《全球化和美国世纪》一书把美国人推动的全球化历史,分时期进行了论述。他们宣称,1898~1913年是美国人把英国人曾经统治的世界进行美国化的时期;……1929~1939是美国式全球化受阻碍的时期:……1947~1957年是美国通过遏制和消耗苏联而艰难推行全球化的时期;1958~1986年是美国推行迫使世界转型政策的时期;1986~1995年是美国推行自由和自由贸易成功的时期;1995年后是美国全球化大扩展和美国全球化新千年世界到来的新时代。
——据李世安《全球化与全球史观》整理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98年之前英国能够统治世界的原因。(8分)
(2)1929~1939年,美国式全球化受到何种阻碍?美国如何应对?(4分)
(3)1947~1957年,美国为遏制苏联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对世界局势产生了何种影响?(7分)
(4)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全球化历史由美国推动”的观点?简要说明理由。(5分)
2.
(2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己,舍此则非所闻也。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
材料二李大钊科学地阐明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应当“承认经济关系在社会全结构中是其基址,承认经济在整个的文化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据《史学思想史讲义》(1920年)
材料三以西方年鉴学派的“新史学”为代表,人们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注长期存在的社会深层结构与趋势,掀起了一场“眼光向下”的学术革命。在中国,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史学实践只是在近20年中才取得较大进展。
——赵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200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旧史”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李大钊的史观受何思想影响?简要分析李大钊的史观形成的背景。依据这一史观,谈谈民国初期经济发展对政治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影响(10分)
(3)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史学研究的重点是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三,分析“新史学”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眼光向下”的史学有较大进展的原因。(8分)
材料一我国史家以为,天下者,君主一人之天下,故其为史也,不过叙某朝以何而得之,以何而治之,以何而失之而己,舍此则非所闻也。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
材料二李大钊科学地阐明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强调应当“承认经济关系在社会全结构中是其基址,承认经济在整个的文化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据《史学思想史讲义》(1920年)
材料三以西方年鉴学派的“新史学”为代表,人们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注长期存在的社会深层结构与趋势,掀起了一场“眼光向下”的学术革命。在中国,受这种观念影响的史学实践只是在近20年中才取得较大进展。
——赵世瑜《“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与整合的历史观》(2001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梁启超认为中国“旧史”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李大钊的史观受何思想影响?简要分析李大钊的史观形成的背景。依据这一史观,谈谈民国初期经济发展对政治变革和社会生活的影响(10分)
(3)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史学研究的重点是农民起义和工人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4)根据材料三,分析“新史学”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眼光向下”的史学有较大进展的原因。(8分)
2.单选题- (共7题)
4.
1928年7月,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提出实行保护贸易,包括:制定奖励出口产品办法;统一对外贸易;在通商口岸设局管理等。下列对这一措施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 B.受罗斯福新政的启发 |
C.利于推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D.实现了主权独立 |
6.
斯宾塞认为:人类可以在人口的压力下前进,也可以不前进,但是按照事物的性质来说,只有那些在人口压力下确实前进的人会最后获得生存。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A.经典力学理论 | B.社会契约论 |
C.生物进化论 | D.相对论 |
8.
宋朝以前,朝廷内部注重政治的庙堂史学占据主流。宋以后,庙堂史学开始进入民间,有了许多对民间生活的记录。这一变化的推动力是
A.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 B.统治者推崇文治 |
C.国家分裂,中央集权削弱 | D.理学兴盛 |
9.
“就历史学而言,如果说它是一门科学的话,它是一门从事评价的科学。”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历史学的功能是价值判断 | B.不存在客观的历史 |
C.历史学的研究没有科学的方法 | D.历史学与历史无关 |
3.选择题- (共2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