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4404

试卷类型:开学考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7/9/2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2.
新航路开辟后,经济全球化不断向纵深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市场、货币、人员、商品、物种和科技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要素,有学者认为,由丁这些要素的推动,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
材料二二战使美国的力量空前强大,为美国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建立美国主导下的资本土义世界秩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一秩序的基础就是能够带来世界经济繁荣的所谓“全球自由经济体制”',其核心内容是各国按照比较优势原则从事国际贸易,输出或接受跨国投资,以此形成相互依存的世界体系。这种经济体系又必须由新的国际权力结构加以保障。
——岳建勇《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
(1)结合所学知识,选出市场、货币、人员三个要素,论证经济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的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为构建“全球自由经济体制”采取的措施及积极作用。

2.单选题(共5题)

3.
下图是关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一项示意图。这反映了
A.耕作技术成熟使人地矛盾开始缓解
B.个体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开始形成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完善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4.
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C.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D.官府鼓励经商
5.
19世纪,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感觉到与她家乡那种“单调的纯净”不同,这种舒服的烟雾“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这种感受的产生反映了她
A.对英国环境污染的漠不关心
B.对化学和医学知识茫然无知
C.为本国的空气纯净深感自豪
D.为工业文明到来而兴奋不已
6.
阅读下表,对表中数据的正确解读是
A.在这一阶段民族工业有一定的发展
B.中国的工业结构仍不合理
C.中国逐步卷入了资本上义世界市场
D.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
7.
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违背了这一原则的是
①某地汉代遗址中发现了铁器,说明当地汉代开始有了铁器
②1894~1913年我国民族资本工业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说明此时工业发展速度快于农业
③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说明此时海外贸易活动比较频繁
④赫鲁晓夫时期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说明苏联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得到了解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