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的考课制度,又称为考绩、考功,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在职官吏的官德、政绩和功过的考核并评定优劣等级的一种制度,是中国古代职官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睡虎地秦简中的《为吏之道》集中反映了当时秦国官吏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其中确定“五善”与“五失”的考课标准,所谓“五善”,“一曰忠心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西汉时,上述标准尺度开始有了较大改变,地方官通过“上计”向中央汇报的主要内容已经是“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旧唐书·职官二》有详细记载:“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最以上,有四善,为上上。”这是对流内官吏考课的法定标准,“四善”专指品德操行,“二十七最”主要是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规定的具体能力标准。宋代考课标准依据职官不同而有很多具体规定。如对地方守令有“四善三最”,对监司(监察官员)有“七事”等。
——摘编自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二自从英国在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官员考度也开始实行。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平时考绩两个模块。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需要,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
——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三形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文官制度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面临着重新塑造的严峻课题,促使改革的动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其自身发展存在的特殊因素。1871年文官人数仅有53874人,1965年文官人数高达698000人,规模庞大的文官体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1964年威尔逊出任英国首相,任命以富尔顿为首的十二人委员会,对文官制度进行研究,并制定改革计划。1968年,委员会提出一项报告,通称“富尔顿报告”。报告认为在现代化社会中,各个行政部门的工作都已成为专门职业,因此,文官队伍中需要大量专业化人员……
——摘编自李治国等《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朝到宋朝官员考核标准的变化并对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中、英国官员考核制度的共同特点,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官员考核制度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古代的考课制度,又称为考绩、考功,是按照一定标准,对在职官吏的官德、政绩和功过的考核并评定优劣等级的一种制度,是中国古代职官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睡虎地秦简中的《为吏之道》集中反映了当时秦国官吏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其中确定“五善”与“五失”的考课标准,所谓“五善”,“一曰忠心敬上,二曰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西汉时,上述标准尺度开始有了较大改变,地方官通过“上计”向中央汇报的主要内容已经是“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旧唐书·职官二》有详细记载:“凡考课之法,有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善状之外,有二十七最:……一最以上,有四善,为上上。”这是对流内官吏考课的法定标准,“四善”专指品德操行,“二十七最”主要是根据不同部门的职责规定的具体能力标准。宋代考课标准依据职官不同而有很多具体规定。如对地方守令有“四善三最”,对监司(监察官员)有“七事”等。
——摘编自李治安、杜家骥《中国古代官僚政治》
材料二自从英国在1870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官员考度也开始实行。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和晋升的依据。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平时考绩两个模块。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为了适应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需要,英国官员考核制度更贴近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化分工的需要,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1979年撒切尔夫人执政以后,主张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估制度,进行市场取向改革,减少政府干预,节省开支,大力削减公务员队伍。
——摘编自高净《中英公务员考核制度比较研究》
材料三形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文官制度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面临着重新塑造的严峻课题,促使改革的动因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其自身发展存在的特殊因素。1871年文官人数仅有53874人,1965年文官人数高达698000人,规模庞大的文官体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1964年威尔逊出任英国首相,任命以富尔顿为首的十二人委员会,对文官制度进行研究,并制定改革计划。1968年,委员会提出一项报告,通称“富尔顿报告”。报告认为在现代化社会中,各个行政部门的工作都已成为专门职业,因此,文官队伍中需要大量专业化人员……
——摘编自李治国等《富尔顿文官改革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秦朝到宋朝官员考核标准的变化并对中国古代官员考核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述中、英国官员考核制度的共同特点,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官员考核制度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2.单选题- (共16题)
2.
对于雅典民主,柏拉图认为(和绝大多数的希腊哲学家相同):“闲暇乃是智慧的主要条件,而智慧又是与统治能力成正比的。”在柏拉图看来
A.雅典民主的弱点在于片面强调平等 |
B.绝对自由影响到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
C.雅典直接民主制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
D.哲学家都因不满民主制而反对民主 |
3.
顾准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A.法国 | B.英国 |
C.美国 | D.德国 |
4.
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阵营正式形成 |
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
C.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外交 |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
5.
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外交上对美国、苏联的盟国和与其接近的国家,或定为“美帝国主义的走狗、帮凶”,或视作“修正主义的伙伴”、“赫鲁晓夫的走狗”,推行四面出击,打倒一切的外交路线。有学者称之为“黑屋外交”。在当时,这种外交政策的推行
A.加剧了冷战的紧张程度 |
B.恶化了自身的处境和形象 |
C.有助于计划经济的实施 |
D.否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6.
从数据上看,欧洲在“二战”刚结束时,早已深陷财政泥潭无力自拔。1947年英国政府白皮书说:“不列颠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西欧政府的支持率正在下降,而东欧政权的支持率却在上升。在这种情况下
A.西方大国之间出现了金融和关税贸易大战 |
B.各国开始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C.美国战后的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D.英国即将面临在两个大国的夹缝中生存 |
7.
据史料记载:“中国古代举行婚礼大多在秋冬之交。《夏小正》言二月,殆因农业经济社会交易物品,必在秋收冬藏之际。农忙既毕,女家始肯令之适人。”这说明
A.小农经济影响了人们生活规律 |
B.古代举办婚礼都在秋收后 |
C.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D.女人是农耕的主要劳动力 |
8.
明朝初期,政府本着天朝大国对藩属国“怀柔之意”,对各国贡使所携带的私物交易免征其税。弘治时期规定:“凡番国进贡内国王、王妃及使臣人等附至物货,以十分为率,五分抽分入官,五分给还价值,必以钱钞相兼。”这种变化的主要目的是
A.限制对外政治交往 |
B.鼓励海外贸易 |
C.减少朝贡贸易损耗 |
D.实行闭关锁国 |
9.
“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
A.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
B.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
C.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
D.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
10.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所办的民用工业多以官办或官商合办的形式进行;1895年6月,清政府决定将民用工业“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其中投资达580多万两的汉阳铁厂由盛宣怀以100万两承办。此转变
A.旨在抵制列强资本输出 | B.是甲午战败影响的结果 |
C.体现了大力扶植民营企业 | D.进一步完善了工业体系 |
11.
1882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应向***稽查,以免偷换。”当时这一建议的目的是
A.改变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性质 |
B.维护和扩大商股权益 |
C.减少轮船招商局对市场的垄断 |
D.扩大官方的经营权力 |
12.
下表所示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的变化
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表

(注:同业者,指同一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同乡者,指同一地区的各种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
上海、汉口两地行会组织形式构成表

(注:同业者,指同一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同乡者,指同一地区的各种行业的人组成的行会。)
A.导致了传统行业大量消亡 |
B.反映了社会分工进一步发展 |
C.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D.表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
13.
据对1921-1925年中国7个省17处田场(农民家庭)的调查,全部生活资料约三分之一以上是购买的,全部农产品一半以上用于出售。此调查说明
A.传统自然经济已被打破 | B.中国越来越卷人世界市场 |
C.中国各地消费水平不同 | D.农民土地经营权得以扩大 |
14.
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党的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B.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 |
C.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
15.
清人杨勋的《别琴竹枝词》写道:茶馆开张帝叔铺(teashop),特零克帝(drinktea)有鸿儒。试看多少痴男女,并坐谈心廉耻无。据此可知
A.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全盘西化 |
B.近代中国对女性束缚的加强 |
C.国人大多坚持男尊女卑观念 |
D.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艰难性 |
16.
这场运动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翻天覆地的新时代,道德、科学和政治领域在这一时代里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来自欧洲和新世界的知识分子交往密切,形成了友谊合作和争鸣的网络。他们挣脱教会和权威的束缚,努力发现其改造世界的使命。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场运动内容的是
A.“公共意志”的具体形式就是法律,遵守法律的行为就是自由的行为 |
B.宇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
C.现代对大自然的考察和现代文学都可以从这个时代找到自己的思源 |
D.具有智力的强者生而治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