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北京某中学准备组织部分学生暑期赴俄罗斯游学。行前,学生们收集了大量有关俄罗斯的资料。
圣彼得堡名称演变
——摘编自达即至《圣彼得堡忆象》
(1)圣彼得堡见证了俄国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请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圣彼得堡名称演变
1703年 | 为防备瑞典军队进攻,控制波罗的海,俄国皇帝彼得一世在涅瓦河口建立彼得要塞,后扩建为城,称圣彼得堡 |
1712年 | 彼得大帝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圣彼得堡作为首都一直持续200多年 |
1914年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德对立为交战国,因为圣彼得堡的“堡”字源自德语发音,圣彼得堡更名为彼得格勒 |
1917年 | 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
1924年 | 为纪念列宁,彼得格勒改名为列宁格勒 |
1941年 | 列宁格勒遭德军围困800多天,1944年苏军反攻取得胜利 |
1991年 | 恢复圣彼得堡旧名 |
——摘编自达即至《圣彼得堡忆象》
(1)圣彼得堡见证了俄国历史上的重要社会转型,请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
科技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材料一宋朝重大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独立战争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于1742年在费城创办“科学爱好者俱乐部”,后扩大改称美国哲学学会。1848年,在地质学家和自然学家协会的基础上,杰弗逊政府首次组织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拨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
1872年,爱迪生建立美国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创立“发明工厂”体制模式,把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从组织上统一起来。后来,“发明工厂”体制发展形成“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科学家跳出纯科学的圈子,走出大学实验室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在这一时期(1860-1914年),科学活动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全国科学院和政府、工业、大学、私人慈善基金会等系统的各种研究实验室、研究机构相继出现,为美国科技体制发展打下基础。
1914-1945年间,美国成立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全国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等机构,扩大政府组织科学研究的权限,显示了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要协调作用。
战后,政府在原有研究机构的基础上又创设一些重要机构,如1946年成立的原子能委员会,1957年成立的国家航空与航天局等。政府实验室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加。
——摘编自汪凌勇《美国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科技体制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科技界和企业界针对我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实际情况,产生了一些讨论:一种观点主张大力进行技术引进;另一种观点则更强调自主创新;也有一种观点提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相得益彰的。
——摘编自孙建、吴利萍、齐建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替代或互补》
(3)①概述这一科技讨论在中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你赞成上述科技讨论中的哪一种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一宋朝重大科技成就简表(部分)
成就 | 简介 |
火药 |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火药武器广泛使用。13世纪中期,火药和火药武器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
指南针 | 北宋用于航海,南宋时传到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
地磁偏角 | 北宋科学家沈括通过精确测量子午线,发现地磁偏角存在,比欧洲早400年 |
十二气历 | 北宋科学家沈括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统一起来,利于农事安排 |
活字印刷术 | 平民毕昇11世纪中期发明活字印刷术,东传到朝鲜、日本,西传到埃及、欧洲。欧洲人用活字排版印刷比毕昇晚400年 |
《营造法式》 | 北宋建筑学家李诫编著,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 |
(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朝科技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
材料二独立战争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于1742年在费城创办“科学爱好者俱乐部”,后扩大改称美国哲学学会。1848年,在地质学家和自然学家协会的基础上,杰弗逊政府首次组织大规模的科学考察计划,为科学活动拨专款,承认科学研究的自主性。
1872年,爱迪生建立美国第一个工业实验室,创立“发明工厂”体制模式,把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从组织上统一起来。后来,“发明工厂”体制发展形成“工厂中心实验室”体制。科学家跳出纯科学的圈子,走出大学实验室到企业工作,寻找科学应用于技术的道路。在这一时期(1860-1914年),科学活动向组织起来的集体形式发展,全国科学院和政府、工业、大学、私人慈善基金会等系统的各种研究实验室、研究机构相继出现,为美国科技体制发展打下基础。
1914-1945年间,美国成立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全国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等机构,扩大政府组织科学研究的权限,显示了国家对科技工作的重要协调作用。
战后,政府在原有研究机构的基础上又创设一些重要机构,如1946年成立的原子能委员会,1957年成立的国家航空与航天局等。政府实验室数量和类型明显增加。
——摘编自汪凌勇《美国科技体制的历史演变及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美国科技体制的演变趋势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20世纪80、90年代以来,我国学术界、科技界和企业界针对我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实际情况,产生了一些讨论:一种观点主张大力进行技术引进;另一种观点则更强调自主创新;也有一种观点提出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并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相得益彰的。
——摘编自孙建、吴利萍、齐建国《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替代或互补》
(3)①概述这一科技讨论在中国出现的时代背景。
②你赞成上述科技讨论中的哪一种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单选题- (共8题)
3.
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近现代政治发展进程描述正确的是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 |
B.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长 |
C.③通过渐进的制度变革走向共和制 |
D.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
4.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某班决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布置纪念展览。以下是他们准备的部分展览资料,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双百”方针正式提出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②恢复高考制度
③“双百”方针正式提出
④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⑤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
A.⑥③①②⑤④ |
B.③②⑥①④⑥ |
C.③⑥①②⑤④ |
D.⑥③②①④⑤ |
5.
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英国于1973年加入。下列对英国加入欧共体时国际形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
②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
③西欧成为美国的经济竞争对手
④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峙
①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
②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形成
③西欧成为美国的经济竞争对手
④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峙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6.
下图是“1860-2000年全球资本流动示意图”。下列对造成1945-2000年资本流动状况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A.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影响资本流动速度 |
B.跨国公司的兴起使资本全球化速度加快 |
C.世贸组织的建立消除了资本流动的阻力 |
D.国家干预政策减缓了此时期的资本流动 |
7.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对这份奏折解读正确的是
A.希望兴办民用工业辅助军工 |
B.希望政府开采煤铁改善民生 |
C.建议增加投入解决资金困难 |
D.建议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8.
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民国初《申报》刊登“自由女子之新婚谈” | 旧的婚姻观念被社会抛弃 |
B | 1929年,红色根据地建立邮政系统 | 开始了中国的通讯近代化 |
C | 牛顿力学的创立为经典物理学、天文学、现代工程力学等奠定了理论基础 | 标志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
D | 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 | 体现了浪漫主义情怀 |
A.A |
B.B |
C.C |
D.D |
9.
如图是一幅名为《日本,巨人杀手》的漫画。漫画中,中国巨人狼狈不堪地摔倒在地,小矮人手持军刀,双脚踏在巨人身上。针对漫画中这一现象所引发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


A.地主阶级迈出近代化历程第一步 |
B.农民阶级反抗压迫绘制理想蓝图 |
C.资产阶级初步尝试变革社会制度 |
D.无产阶级承担民主革命领导任务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