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天津市河北区高三总复习质量检测(二)历史试卷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4301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5/24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后初期,随着美苏冷战的愈演愈烈,一向被美国政府视为“边远地区”的东亚也逐渐被纳入冷战体制,成为美苏较量的重要战场。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我们必须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必烦复兴中国,在那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朝鲜我们也应当这样做。”这实际上确立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东王政策的基调。
——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政策的“基调”和具体表现。
材料二侵越战争表明美国的全球干涉政策走到了极点,也使美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给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地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在国内,通货膨胀加加剧,反战运动不断高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整个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在越南,虽有装备粉良的50万美军,但仍取胜无望。由于深陷越战泥潭,美国与苏联和盟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1970年2月18日,尼充松向国会提交了关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的长篇报奋,强调:“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赵学功《冷战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美国亚洲政策的交化及影晌这一交化的因素。
材料三1953年1月,艾森豪成尔出任新一届美国总统,出于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的战略出发,美国政府决定进一步密切美台关系……1955年1月28日,美国策动新西兰出面,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讨论台湾海峡(金门、马祖等汤海岛崎)“停火问题”,目的是使台湾问题国际化。2月14日,蒋介石答中外记者时说:“在四千余年的中国历史上,虽间有卖国贼勾结敌寇叛乱之事,但中华民族不久终归于一统。……”
——邓小河《蒋介石三次抗拒美国图谋分裂中国内幕》
材料三表明蒋介石对台湾问题国际化的态度是什么?
2.
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与海洋的开发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历史悠久,它是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造船航海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成为古代中国对外经济联系的一个主要梁道。
——搜狗百科·中国古代海外贸易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历史悠久”的表现。
材料二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几百年来,萄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
——《科普百家论坛:海军武器实录》
使得葡萄牙、西班牙取得“优势力量”的事件是什么?一战后,美国是如何跻身海军强国之列的?
材料三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依据材料三概述孙中山的海权思想。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
材料四有的学者从中国面临20世纪80年代世界第二次重大产业梯度转移出发,提出只有采取率先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战略,才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因为内地无论从区位上、与海外的联系上还是从工业基础上、科学技术水平上、劳动者的素质上,都与沿海存在差距。能较快扩大开放,转换机制,吸引海外资金和技术,吸收和借鉴外国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率先接收东亚地区第二次重大产业样度转移的,还是沿海地区。”
——夏禹龙《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依据材料四,分析在改革开放的前期对外开放的重点选择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
3.
材料一 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 在外国侵略和国内动乱等重大问题迫在眉睫时,士人感觉到又义务对社会的稳定贡献一份力量。即使是专研汉学的学者也放弃了传统的不问世事的态度,所有晚清人士都坚信,在公共事务上他们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士人对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有广泛的兴趣,例如:政治家曾国藩试图把汉学、宋学和格物致用,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基本学识,即礼学,以反映儒家“礼”的概念。康有为从理学研究转向今文学,再转向西方政治改革著作研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清末士人阶层的多领域探索。
材料三 法国波旁王朝视庶民如草芥,一些启蒙思想家“各奋于学文,各发为议论,以天赋之才为贵,不以人授之爵为贵,中下民之困顿,烛世间之情理”,于是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高毅、徐前进《中国语境中的欧洲启蒙运动》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社会影响。
(4)综上,谈谈你对知识分子的认识。

2.单选题(共6题)

4.
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材料表明领事裁判权
A.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是一项特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是一种中国与列强对等的治外法权D.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标志
5.
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据此可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
A.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6.
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面是英国一个时期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导致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原因有

①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圈地运动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
③黄金、白银大且流入欧洲
④工业革命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
邓小平在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第二天高兴地说:“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有些新话。”下列属于材料所说“新话”的是
①增强企业活力
②设立经济特区
③运用价值规律
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
在15世纪的西欧,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500到1400年之间写就的总和还要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B.宗教改革冲击教皇权威
C.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D.天赋人权观念深入人心
9.
(题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剑桥学派”注重研究“历史语境”。他们认为没有脱离语境的无时间限制的真理的存在,只有从历史语境出发,才能更好地把握观念的生成与演变。“历史语境”的含义是
A.历史事件发生的特定时代背景
B.特定的历史语言表述
C.持相同史观的人对历史的探讨
D.同时代人对历史的解释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