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
材料 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
收回时间 | 国别 | 租界 名称 | 收回时间 | 国别 | 租界 名称 | 收回时间 | 国别 | 租界 名称 |
1917年 | 德国 | 天津德租界 | 1945年 | 日本 | 苏州日租界 | 1945年 | 日本 | 厦门日租界 |
1917年 | 德国 | 汉口德租界 | 1945年 | 日本 | 沙市日租界 | 1945年 | 日本 | 天津日租界 |
1917年 | 奥地利 | 天津奥租界 | 1945年 | 日本 | 福州日租界 | 1945年 | 意大利 | 天津意租界 |
1924年 | 俄国 | 天津俄租界 | 1945年 | 日本 | 汉口日租界 | 1945年 | 各国 | 北平东交民巷使馆区 |
1925年 | 俄国 | 汉口俄租界 | 1943年 | 美国 | 上海美租界 | |||
1927年 | 英国 | 汉口英租界 | 1902年 | 美国 | 天津美租界 | 1945年 | 各国 | 上海公共租界 |
1927年 | 英国 | 九江英租界 | 1943年 | 英国 | 上海英租界 | 1946年 | 法国 | 上海法租界 |
1929年 | 英国 | 镇江英租界 | 1943年 | 英国 | 天津英租界 | 1946年 | 法国 | 天津法租界 |
1930年 | 英国 | 厦门英租界 | 1943年 | 英国 | 广州英租界 | 1946年 | 法国 | 汉口法租界 |
1931年 | 比利时 | 天津比租界 | 1945年 | 各国 | 鼓浪屿公共租界 | 1946年 | 法国 | 广州法租界 |
1941年 | 日本 | 重庆日租界 | 1945年 | 日本 | 杭州日租界 | | | |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史地图集》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材料分析题- (共4题)
2.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61年,肯尼迪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登上白宫宝座。竞选中,肯尼迪猛烈攻击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交政策。他指责艾森豪威尔政府“遏制”共产主义不够有力,忽视第三世界,还抨击共和党政府不重视防务,使美国在战略核武器方面落后于苏联。他指责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输掉”冷战,声称必须革新美国的外交政策。为了扭转美国的颓势,他上台之后就明确提出了“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他还提出对非洲的“新非洲”政策,对拉丁美洲的“争取进步联盟”,对西欧的“宏伟计划”,即构建美国主导的“大西洋伙伴关系”,经济上建立跨大西洋的自由贸易区,削减欧洲经济一体化中对美歧视倾向,军事上继续主导北约领导权,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肯尼迪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肯尼迪外交政策的战略目的。
材料1961年,肯尼迪在总统大选中获胜,登上白宫宝座。竞选中,肯尼迪猛烈攻击了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外交政策。他指责艾森豪威尔政府“遏制”共产主义不够有力,忽视第三世界,还抨击共和党政府不重视防务,使美国在战略核武器方面落后于苏联。他指责艾森豪威尔政府正在“输掉”冷战,声称必须革新美国的外交政策。为了扭转美国的颓势,他上台之后就明确提出了“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他还提出对非洲的“新非洲”政策,对拉丁美洲的“争取进步联盟”,对西欧的“宏伟计划”,即构建美国主导的“大西洋伙伴关系”,经济上建立跨大西洋的自由贸易区,削减欧洲经济一体化中对美歧视倾向,军事上继续主导北约领导权,支持英国加入欧共体等。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肯尼迪外交政策的国际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肯尼迪外交政策的战略目的。
3.
中外历史上都曾流传着“牛皮圈地的传说”。以下为中外史籍中关于这一传说的记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传说公元前820—前774年)他们(腓尼基人)请求一张牛皮所能够包围的那么大的一块土地以为住所。阿非利加人(非洲人)鄙笑腓尼基人的请求这样微不足道……他们允许了,并且宣誓,保证他们的诺言。于是腓尼基人把一张牛皮,缘着边,团团转,剪成一根很细长的长条,包围着现在迦太基的卫城所在的地方,因为这件事情的缘故,这个地方叫做柏萨(意为“一张牛皮”)。
——摘自阿庇安(约公元95—165年),古罗马历史学家,著《罗马史》
材料二(16世纪后期)有佛郎机(一般指葡萄牙,在这应指西班牙)者,自称干系蠟国,从大西来,亦与吕宋互市(与菲律宾贸易)。……因上黄金为吕宋王寿,乞地如牛皮大,盖屋。王信而许之。佛郎机乃取牛皮剪而相续之,以为四围,乞地称是。王难之,然重失信远夷,竟予地……久之,围吕宋,杀其王。
——摘自张燮(公元1574—1640年),福建漳州人,著《东西洋考》
材料三(16世纪后期)时佛郎机强,与吕宋互市,久之见其国弱可取,乃奉厚贿遗王,乞地如牛皮大,建屋以居。王不虞其诈而许之。其人乃裂牛皮,联属至数千丈,围吕宋地,乞如约。王大骇,然业已许诺,无可奈何,遂听之。
——摘自《明史·卷三二三·外国四》(成书于1645—1739年)
材料四天启元年(1621年),颜思齐为东洋日本甲螺(头目),引倭彝(倭寇)屯聚于台,郑芝龙附之。未几,红彝荷兰人由西洋而来,愿借倭彝之地暂为栖止。诱约一牛皮地即可。倭彝许之。红彝将牛皮剪如绳缕,周围圈匝已有十数丈地。……崇祯八年,荷兰始筑台湾赤嵌二城。
——摘自《台湾府志·卷之一·沿革》(1685-1764年成书),续四库全书·史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皮圈地的传说”传播的背景和过程。
(2)材料二、三记述了同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材料一(传说公元前820—前774年)他们(腓尼基人)请求一张牛皮所能够包围的那么大的一块土地以为住所。阿非利加人(非洲人)鄙笑腓尼基人的请求这样微不足道……他们允许了,并且宣誓,保证他们的诺言。于是腓尼基人把一张牛皮,缘着边,团团转,剪成一根很细长的长条,包围着现在迦太基的卫城所在的地方,因为这件事情的缘故,这个地方叫做柏萨(意为“一张牛皮”)。
——摘自阿庇安(约公元95—165年),古罗马历史学家,著《罗马史》
材料二(16世纪后期)有佛郎机(一般指葡萄牙,在这应指西班牙)者,自称干系蠟国,从大西来,亦与吕宋互市(与菲律宾贸易)。……因上黄金为吕宋王寿,乞地如牛皮大,盖屋。王信而许之。佛郎机乃取牛皮剪而相续之,以为四围,乞地称是。王难之,然重失信远夷,竟予地……久之,围吕宋,杀其王。
——摘自张燮(公元1574—1640年),福建漳州人,著《东西洋考》
材料三(16世纪后期)时佛郎机强,与吕宋互市,久之见其国弱可取,乃奉厚贿遗王,乞地如牛皮大,建屋以居。王不虞其诈而许之。其人乃裂牛皮,联属至数千丈,围吕宋地,乞如约。王大骇,然业已许诺,无可奈何,遂听之。
——摘自《明史·卷三二三·外国四》(成书于1645—1739年)
材料四天启元年(1621年),颜思齐为东洋日本甲螺(头目),引倭彝(倭寇)屯聚于台,郑芝龙附之。未几,红彝荷兰人由西洋而来,愿借倭彝之地暂为栖止。诱约一牛皮地即可。倭彝许之。红彝将牛皮剪如绳缕,周围圈匝已有十数丈地。……崇祯八年,荷兰始筑台湾赤嵌二城。
——摘自《台湾府志·卷之一·沿革》(1685-1764年成书),续四库全书·史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牛皮圈地的传说”传播的背景和过程。
(2)材料二、三记述了同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两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4.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7年恢复高考后,党和政府开始对高等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将过去单一的国家计划招生,改变为既有国家计划生,又有委托生、定向生、保送生和自费生的各种计划同时并存的新的招生体制。同时将过去由国家统一分配,改变为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供需见面、择优录取的分配制度。《决定》还指出在国家统一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方面的联系,建设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针对建国以来高校专业设置“重理轻文”的现象,经过几年的调整,理、工、农、医专业种数有所减少,文、财、法、师等专业有所增加,专业结构趋于合理。针对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政府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如接受海外爱国人士捐赠、接受世界银行教育贷款和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通过联合办学获得经费支持等。
——据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
材料 1977年恢复高考后,党和政府开始对高等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将过去单一的国家计划招生,改变为既有国家计划生,又有委托生、定向生、保送生和自费生的各种计划同时并存的新的招生体制。同时将过去由国家统一分配,改变为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供需见面、择优录取的分配制度。《决定》还指出在国家统一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方面的联系,建设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针对建国以来高校专业设置“重理轻文”的现象,经过几年的调整,理、工、农、医专业种数有所减少,文、财、法、师等专业有所增加,专业结构趋于合理。针对高等教育经费严重短缺的问题,政府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机制,如接受海外爱国人士捐赠、接受世界银行教育贷款和开展国际教育合作、通过联合办学获得经费支持等。
——据董宝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高等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诸葛亮在中国古代长期受到赞誉。西晋时期,陈寿在《三国志》中的描述是:“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北伐曹魏),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隋唐时期,诗人们有不少咏怀诸葛亮的诗篇,主要歌颂诸葛亮的忠义与才能。两宋以后,受正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南宋偏安江南的状况,使诸葛亮作为“收复中原”的一面旗帜,也别能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元明清以后,通过小说与戏剧的传播,诸葛亮的形象也被神化到“智绝”的高度。
——摘编自《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
材料二(诸葛亮)命人教打牛,以代刀耕,彝众感悦……丞相(诸葛亮)在南中(指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劝彝筑城堡,务农桑,诸彝感慕其德化,皆自山林徙居平壤。
——(清)冯甦《滇考·诸葛武乡侯南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诸葛亮形象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诸葛亮南征的积极意义。
材料一诸葛亮在中国古代长期受到赞誉。西晋时期,陈寿在《三国志》中的描述是:“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北伐曹魏),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隋唐时期,诗人们有不少咏怀诸葛亮的诗篇,主要歌颂诸葛亮的忠义与才能。两宋以后,受正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南宋偏安江南的状况,使诸葛亮作为“收复中原”的一面旗帜,也别能起到激励人心的作用。元明清以后,通过小说与戏剧的传播,诸葛亮的形象也被神化到“智绝”的高度。
——摘编自《古代文人对诸葛亮的评价及其思维走向》
材料二(诸葛亮)命人教打牛,以代刀耕,彝众感悦……丞相(诸葛亮)在南中(指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劝彝筑城堡,务农桑,诸彝感慕其德化,皆自山林徙居平壤。
——(清)冯甦《滇考·诸葛武乡侯南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诸葛亮形象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诸葛亮南征的积极意义。
3.单选题- (共8题)
6.
1649年,沙皇俄国政府拒绝与当时的英国政权打交道,并下令把所有英国商人赶出俄国,只允许其在北方寒冷的阿尔汉格尔斯克经商。这表明,当时
A.沙俄对英国政局发展保持警惕 |
B.俄英两国经济矛盾日益加剧 |
C.欧洲殖民地争夺战日趋白热化 |
D.俄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
7.
某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包括:“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苏维埃分田地牛羊粮食房屋财产给回番穷人”等。这些口号
A.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B.配合了国民大革命运动 |
C.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转移 |
D.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
8.
据1842年《曼彻斯特卫报》公布的英国官方统计,当时全英死亡率约稍低于2.25%(即平均每45人中有1人死亡),新兴城市曼彻斯特的死亡率是1:32.72,不包括郊区则是1:30.75,利物浦的死亡率是1:31.90,不包括郊区则是1:29.90。这种现象所反映的社会状况
A.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条件 |
B.与英国长期的黑奴贸易有关 |
C.根源于当时英国的政治体制 |
D.是不适当的医疗政策导致的结果 |
9.
战后,美国加强了广播宣传。据盖洛普民意测验显示,1946年有58%的美国人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48年有83%的美国人主张停止同苏联贸易,而到了1950年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的美国人已达81%。美国此举
A.加剧了国际社会的对立 |
B.遏制了苏联向东欧的扩张 |
C.冲击了苏联的意识形态 |
D.维护了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
10.
1846年,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这反映出当时
A.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 |
B.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 |
C.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 |
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
11.
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中的“国营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此举
A.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
B.改变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C.是对国际政治深刻变化的反应 |
D.适应了经济体制转型的需要 |
12.
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从十多万片甲骨中精选41956片分类进行编排,共分成奴隶和平民、奴隶主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农业、商业建筑、天文历法、祭祀等二十多个类别。由此可推知
A.史家的研究大都具有主观偏见 |
B.甲骨文已是成系统的文字 |
C.当时已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
D.当时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4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