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清市东张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一
试卷号:464156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9/5/6

1.论述题(共1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表。
时间
概况
商周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春秋战国
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和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材料分析题(共2题)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发展概况表
时间
内容
1878年
刘氏家族于在福州开了一家颇有名气的天泉钱庄。刘家通过当铺、钱庄、土地、房屋赚得了大笔收入。
19世纪80年代以后
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洋务派发展实业也有了一定成绩。刘氏家族成员萌生将资金投向工业企业的念头。
1912年
刘家以1.5万元的价格接办,成立福建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发展较稳定,电话机从200多架增加到800多架,电话费收入也逐年增长。
1922年
由于政局变动,福建银行倒闲,天泉钱庄资金周转困难。电气公司自开办以来首次陷入财政危机。
1935年
电气公司向中国银行请求续借120万元。此时宋子文官僚资本势力想借借款关系,与美商上海电力公司勾结,提出要电气公司交出全部管理权为条件。
1939年
日寇飞机疯狂轰炸福州,电气公司先后8次被炸,发电所损失严重。
1941—1945年
福州沦陷,财产损失严重,公司库存材料几乎荡然无存,企业满目疮痍。
1947年
通货膨胀剧烈,物价狂涨,电气公司遭到毁灭性打击。
 

——摘编自《福州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电光刘”企业兴衰记》

(1)据材料,概括促使刘氏家族创办近代工业企业的因素。
(2)据材料,推断出“电光刘”企业最辉煌的时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电光刘”企业发展的原因。
(3)“电光刘”企业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一个缩影。20世纪20-40年代,其发展趋势怎样?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
下列材料反映了我国不同时期的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做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三 一首《春天的故事》曾传唱大江南北:“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歌曲勾起人们对这位“老人”的深切怀念。
材料四: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三大改造什么时候结束?结束后我国经济发生怎样本质变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或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给农村带来“深刻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种变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重要会议后出现的?
(3)材料三中《春天的故事》歌颂的“老人”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3.单选题(共24题)

4.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许多春联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判断以下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
①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5.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工业的产生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6.
《华阳国志》记载:“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这是对哪一水利工程的评价
A.都江堰
B.郑国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7.
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
A.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B.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C.确保对瓷器的垄断
D.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8.
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曰:“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赞美的是我国古代陶瓷业中的
A.青瓷中的秘色瓷
B.白瓷
C.唐三彩
D.珐琅彩
9.
劳动工具是社会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尺度。以下古代中国生产工具的共同点是
A.都说明汉代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
B.都反映了人们利用自然力水平提高
C.都能较大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D.都经历了几个朝代的不断完善
10.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11.
古书记载,有先贤“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这位先贤是
A.大禹
B.神农氏
C.李冰
D.郑国
12.
古诗有云:“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䃜万车炭(煤)……为君铸作百链刀,要斩长鲸为万段。”中国古代以煤作为燃料冶铁开始于
A.战国
B.西汉
C.南北朝
D.北宋
13.
如表是唐朝前期主要贡丝织品的州在全国各道的比例情况。表中的情况反映了当时
地区
河南道
河北道
剑南道
山南道
江南道
比重
30.21%
25.73%
14.55%
14,23%
9.04%
 
A.北方丝织业最为发达
B.四川丝织业发展迅速
C.棉纺织业的地位下降
D.南北方经济差距加大
14.
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
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15.
徽商、晋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于
A.商周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6.
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C.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17.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制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18.
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
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
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
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
19.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A.严重倒退
B.顺利发展
C.停滞不前
D.曲折发展
20.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出现于
A. 鸦片战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戊戌变法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21.
提出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2.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的理论贡献是
A.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
B.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深刻阐明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3.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改革管理体制
B.增加企业活力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改革分配制度
24.
1985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为此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C.建立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
既是近代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的城市是
A.厦门B.上海C.广州D.福州
26.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着眼点在。
A.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B.深化改革,坚持开放
C.明辨是非,反腐倡廉
D.坚持党建,搞活经济
27.
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有多种解释
B.所有的历史结论都必须依靠史料才能得出
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
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

4.选择题(共6题)

28.开元末年以后逐渐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的是(    )
29.开元末年以后逐渐集军权、行政权、财权于一身的是(    )
30.

2015年12月,山东一个经贸代表团赴东南亚采购 货物,并观光考察。读东南亚气候类型图,完成下列问题。

31.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并峙的两座巍峨高峰。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
32.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并峙的两座巍峨高峰。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
33.

《 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24道)

    选择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