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共29题)
4.
“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而田之所入,豪民得其半,耕者亦得其半”。上述材料反映的土地经营关系的日益普遍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收入大大提高 |
B.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
C.农民生产自主权提高 |
D.农民没有任何支配权力 |
5.
在我国古代,“六畜”常与“五谷”相提并论,祈盼“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重要特点是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
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
6.
“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握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重。”这主要说明了唐朝
A.严格管理城市商业 |
B.长安商品经济繁荣 |
C.对长安、洛阳的商业活动进行特殊管理 |
D.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 |
8.
某班同学在对明清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的讨论出现了以下四种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明清时期,农耕经济已经没落 |
B.鸦片战争前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 |
C.重农抑商、禁海闭关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顺利发展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 |
10.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 B.都江堰 |
C.漕渠 | D.白渠 |
11.
ABCD.四位同学对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不符合事实的是
A. 官营手工业在相当长时期占据战手工业生产的主流。
B. 官营手工业使手工的发展比较有序,但也限制了手工业者的自由
C. 相对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趋势日益萎缩
D. 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大量产品投放市场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A. 官营手工业在相当长时期占据战手工业生产的主流。
B. 官营手工业使手工的发展比较有序,但也限制了手工业者的自由
C. 相对私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的发展趋势日益萎缩
D. 古代官营手工业发达,大量产品投放市场满足了人民的生活需要
12.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
C.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 D.工匠与机户的关系紧密 |
14.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出“从经济方面来说,宋朝面临着中国有史以来最明显的进步”。下列属于其“进步”表现的是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B.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 |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16.
下图是某校学生在开展以“明清商业发展”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对图中事物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它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
B.它是行业性活动加强的产物 |
C.它的出现与明清商帮密切相关 |
D.它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
19.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主要反映当时明朝政府
A.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
B.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
C.严格管理市场 |
D.压制丝织业发展 |
21.
下面是1660年前后欧洲航行于远东的船只数量的情况统计图(单位:艘)。这从侧面反映了


A.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
B.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确立 |
C.荷兰的世界地位一落千丈 |
D.英国在远东具有商业优势 |
22.
据估计,殖民扩张期间,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不下1500万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的黑人,约为此数的五倍,整个奴隶贸易使非洲丧失的人口中,60%是运往美洲而损失和牺牲的。该材料反映的是
A.导致亚洲劳动力短缺 |
B.血腥的殖民掠夺 |
C.黑奴贸易具有公平性 |
D.洲际贫富差距缩小 |
23.
15世纪末,下图中卡里库特的国王请某位航海家转交给葡萄牙国王一封信,同意与葡萄牙人进行商品贸易,但是要求他们带着金银、珊瑚和红呢绒来换取肉桂、丁香、胡椒。这位航海家是


A.达·伽马 |
B.迪亚士 |
C.麦哲伦 |
D.哥伦布 |
24.
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欧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
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
B.泄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 |
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 |
25.
16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成为“海上马车夫” |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
C.率先开辟新航路 |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
26.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A.火车发明引发了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27.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个重要的创新措施就是将印度的棉织品介绍给欧洲。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这一材料主要说明: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
C.市场需求刺激技术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29.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按类别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图像史料等。下列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A.《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碳化稻谷 |
C.端纳口述《我在孙中山、张学良、蒋介石身边的日子》 |
D.《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
2.选择题- (共4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9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