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4105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试卷考试时间:2017/10/12

1.材料分析题(共3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正律略曰,杀人者诛,籍其家及其妻室;杀二人及其母氏。大盗,戍为守卒,重则诛。窥宫者膑,拾遗者刖,曰为盗心焉”。“其杂律略曰:夫有一妻而妾,其刑月或,夫有二妻则诛;妻有外夫则宫,曰淫禁。盗符者诛,籍其家;盗玺者诛;议国法令者诛,籍其家及其妻室,曰狡禁。越城,一人则诛,自十人以上夷其乡族,曰城禁。博戏罚金三币,太子博戏则笞,不止,则更立,曰嬉禁。群相居一日则问,三日、四日、五日则诛,曰徒禁。丞相受金,左右伏诛;犀首以下受金,则诛;金自镒以下,罚不诛也,曰金禁。大夫家有侯物,自一以上者诛”。“其减律略曰:罪人年十五以下,罪高三减,卑一减;年六十以上,小罪情减,大罪理减。”
——董说《七国考》
材料二
一、凡依“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
二、凡主张曾缔结“现金借贷”或“要式买卖”契约的,负举证之责;缔结上述契约后又否认的,处以双倍于标的的罚金。
三、使用土地的取得时效为二年,其他物品为一年。
四、妻不愿依一年使用时效而缔结有夫权婚姻的,则应每年连续外宿三夜以中断时效的完成。
五、外国人永远不能因使用而取得罗马市民财产的所有权。
——《十二铜表法》
材料三
国会不得制定关于下列事项的法律: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或剥夺人民和平集会和向政府请愿伸冤的权利。纪律严明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的,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在和平时期,未经房主同意,士兵不得在民房驻扎;除依法律规定的方式,战时也不允许如此。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除依照合理根据,以宣誓或代誓宣言保证,并具体说明搜查地点和扣押的人或物,不得发出搜查和扣押状。
——《美国权利法案》
(1)概括材料一法律的主要特点。如何看待“太子”违法的规定?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材料二、三法律的共同点。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其对中国当今反腐败斗争的借鉴之处。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浙地区,在很早以前就是我国有的粮仓……而到康、雍、乾时期,“本地(指江浙地区)所产米谷,不足供食用……”。以前地广人稀、物产不丰的湖广地区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逐步成为粮食供应的重要基地。过去的“苏湖熟,天下足”变成了“湖广熟,天下足”。此时,江浙地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粮食不能自给。松江种稻之地只占1/3,每年都从外地运进大量粮食,人口稠密、特别是集中了大批非农业人口的工商业城镇,更是家无隔宿之粮,江浙市镇更是如此。
——戴逸《简明清史》
材料二 清朝建立之后,顺治、康熙、雍正统治时期,政府明确提出“王政之本在于农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尤其是在立法方面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扶持与鼓励。正因为如此,康熙、雍正、乾隆百余年时间里,实现了农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该时期封建经济的某种繁荣。
——福建人民出版社《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演讲大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江浙地区农村经济在清朝前期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清朝前期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政策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土地流转”的内涵,为此,中共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3.
某班开展了一个以“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的世界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研究性学习。以下是各小组的材料:
第一组 西方——英、美模式
材料一 总之,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如意大利著名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所总结的那样: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精神面貌以及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
第二组 苏联——斯大林模式
材料三 斯大林提出了他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大体上包括这样几点:一是苏联可以单独建成社会主义,二是经济行政计划化,三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四是高积累高投资,也就是要求轻工业和农业为重工业作出牺牲,这与第三点紧密联系。
——摘自凤凰网《从大历史角度探寻各国发展模式变迁》
第三组 中国——邓小平模式
材料四 新中国的发展则不同,它根据自己的历史和经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借鉴“苏联模式”,设计了计划经济体制。经二十多年的计划经济实践后,又转而进行“面向市场”、建立全面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国30年的经历走过了西方300年的路程。
(1)据材料一及所学,分析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必要性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有利政治条件。
(2)材料二中的“他”指谁?“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说一说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4)据材料四及所学,指出中国建国初实行的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端及邓小平克服以上弊端的努力和经验教训。

2.单选题(共20题)

4.
(题文)公元539年颁布的《查士丁尼新律》明确规定,在刑事诉讼中,控方证人必须亲自出庭,在事实审理者面前作证;在控方证人作证时,被告人应当有机会在场。不仅如此,该法还明确规定,除非被告人在场,否则,证人即使在司法官员面前作证,其证言也是无效的。该规定
①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的本质精神
②保证案件审判程序的公正合理
③从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基本权利
④一定程度上遏制滥用权力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
杨和平在《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中写道: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下面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光荣革命”是革命的倒退
B.国王“统而不治”是妥协的结果
C.内阁制是英国宪政的核心
D.宪政体制下国王与议会分权制衡
6.
“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为落实麦迪逊这一主张,美国设置了
A.联邦参议院B.联邦最高法院
C.总统主持的内阁D.两党制政党制度
7.
德意志1871年宪法中明确规定,新统一的德意志帝国首脑称德意志皇帝(Deytscher Kaiser)而非德国皇帝(Kaiser yon Deutschland)。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德意志宪法在行政结构中体现为联邦主义
B.德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从根本上得以解决
C.宪法条款前者涉及各邦的领土统治权,后者与德意志民族联系起来
D.宪法体现了普鲁士政治特色的印记
8.
以下四条是中国近代若干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应为
①(英国)“大臣遇有要事,不论何时应准到北京暂住,与内阁大学士或与派出平行大宪酌议关涉彼此利益事件。”
②其英人如何科罪人,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③朝鲜国确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国……该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等,嗣后全行废绝。
④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A.③①④②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9.
萨苏在《国破山河在:从日本史料揭秘中国抗战》中引用了一个故事:日军兵斋藤在战斗间歇,到一条小河边用汽油桶洗苹果,不小心汽油桶被水冲到对岸正在洗澡的中国兵身边。双方都大吃一惊,因为双方都没带枪,都没办法射击。中国兵取苹果吃了一口,向后面的树林退去。日本兵神差鬼使地用日语问:“好吃吗?”没想到这个中国兵居然用日语回话道:“谢谢!”萨苏引用该故事旨在说明
A.中日两国士兵渴望和平
B.中日士兵超越了仇恨
C.战争的残酷与苦难
D.残酷战争下人性依存
10.
下表所列材料与结论之间存在较为合理的逻辑关系的是
A.AB.BC.CD.D
11.
菲力普·肖特在《***传》中说:“在当年(1970年)国庆节那天,周恩来带着埃德加·斯诺(美国记者)夫妇,去和毛在天安门上拍照。这是一种空前的姿态:从未有一个外国人获得过如此殊荣。‘很不幸’,基辛格以后承认,‘他们的表达方式太曲折了,我们西方人粗疏的心灵完全错失了这一关键点’,在过了一段长时间后,他才意识到……。因此,第二年春天,毛做出一个甚至连鲁笨的美国人都能够理解的姿态“。材料表明 ( )
①中美友好交往的大门即将打开
②与美国的对话得到***的支持
③中美关系的改善存在一些障碍
④中美关系的改善既有渐进性,也有曲折性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表明
A.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
B.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
C.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
D.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
13.
景德镇已成为“烟火逾十万家”的瓷器最大产地;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朱仙镇,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汉口镇,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成为长江中下游第一大埠。据此分析下列关于市镇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市镇经济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
B.市镇贸易中出现市场专业化趋向
C.时空限制的突破是市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镇经济的兴起
14.
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就曾提到希腊有妇女穿丝织衣服,出生于公元前4年的罗马悲剧作家塞内卡批评妇女穿丝绸衣服是“向公众展示身体”,公元79年因观察维苏威火山爆发窒息而死的老普林尼批评男人穿丝绸衣服“丧失男性气概”。公元555年受查士丁尼大帝派遣的两名在中国传播景教的教士成功地将中国的蚕蛹偷运回到君士坦丁堡,从此罗马终于有了自己的蚕丝业。由此说明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之一是( )
A.古欧洲内需B.中国的强盛C.中间商牟利D.张骞通西域
15.
演化经济学家卡萝塔•佩蕾丝和苏蒂提出了落后国家实现经济追赶的“两种机会窗口理论”,认为对发展中国家真正具有意义是处于酝酿阶段的新技术革命所提供的“第二种机会窗口”,即通过进入新兴产业,不仅可以有效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甚至有可能实现跳跃式发展。历史上这类国家的典型代表是
A.英国和俄国
B.法国和美国
C.美国和德国
D.日本和法国
16.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
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闻。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18.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是 (注:工商杂税收入包括盐课、关税、厘金、官业收入、杂税等。其中关税1841年约420万两,1887年2054万两,1911年3617万两。)
A.农业税数额变化大,比重迅速下降,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虽发展,但工商杂税收入无明显变化
C.税收主体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经济近代化程度的逐步加深
D.中国主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外贸易使关税增加
19.
读表,中国银行的信贷活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表中国银行合作社贷款统计表
时间
金额(万元)
区域
合作社个数
户数(万户)
1934年
197
6省40县
944
5
1935年
449
9省80县
2814
12.6
1936年
808
10省117县
3200
20.5
 
① 有助于减轻世界经济危机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②有利于当地农民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生活改善
③促进了当地土地私有制向土地公有制的转变
④有助于当地农村金融的改善和合作事业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徐中约写道:“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直到1992年,邓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等于宣布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核心部分——公有制及中央计划体制。”这则材料无法揭示出的史实是
A.改变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B.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有市场化倾向
C.是对公有制和计划体制的否定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发展和创新
21.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
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
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 (  )。
A.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B.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
C.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D.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2.
***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却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在革命的阵线上说来,则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了。”中国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的主要理由是
A.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独立完成
B.中国民主革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双重特色
C.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具有世界性影响力
D.中国民主革命的目标是建立共产主义政权
23.
有史家推理:西周烹治谷物的方法有煮和蒸,文献记载孔子祖先“饘于是,粥于是,以糊余口”,说明日常饮食,不外啜粥,蒸饭颗粒松散,不能涨锅,较费粮食;出土古物中,煮饭的鬲所在皆是,而蒸饭的甑瓶少多了。故大约煮食较普遍。上述推理表明
A.历史推理必须以考古为基础
B.历史推理不能构成历史事实
C.史家生活经验愈丰富则推理愈可靠
D.经文献与考古印证的推理相对可信

3.选择题(共3题)

24.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25.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26.在Rt△ABC中,∠C=90°,P是BC边上不同于B、C的一动点,过P作PQ⊥AB,垂足为Q,连接AP.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3道)

    单选题:(20道)

    选择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