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岭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高二
试卷号:464068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7/17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 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 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所学分析封建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
(4)从儒学不断发展并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地位来看,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方,“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按照我对这一传统的理解,我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确定为三个层次: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二:超越性是广义的宗教精神。它往往是经验范围里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是我们人还是去追求这个答案。所谓超越性就是要为生命寻找一个意义,寻找一个比生命本身更高的意义,并不满足于活着,还要活得有意义,这就是超越性

——周国平《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大国的崛起》

(1)依据材料一对“人性”的阐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文主义的含义。
(2)依据材料一对“理性”的阐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人文主义兴起的社会根源。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启蒙运动在核心思想、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超越文艺复兴运动的?并简要分析其根本原因。
(4)依据材料二对超越性的解释,请你从古希腊的思想家中找出与之相关的思想观点。

2.单选题(共17题)

3.
下图是刻有克里斯提尼时期希腊名人名字的图片,他们曾因企图威胁雅典民主政治遭到处罚。该图片反映的制度体现的具体原则是
A.轮番而治
B.主权在民
C.少数服从多数
D.法律至上
4.
据统计,雅典的公民约为42000人,每日领取国家津贴者(包括行政和军事人员)2万余人,将近全体公民人数的一半。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在于
A.雅典小国寡民基本国情
B.智者运动激发参政热情
C.伯利克里开展民主改革
D.民主政治逐步走向衰落
5.
在罗马人看来,指定继承人是一件类似于立法性质的重大事件,因此必须经民众大会举行特别仪式。只有在大会上成立的遗嘱,才为市民法承认。由此可知,古罗马的市民法
A.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
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注重司法程序的完整性
D.立法来源的多元化
6.
公元前59年,凯撒颁布《土地法案》,向征战的士兵广泛分配土地,推动罗马行省的殖民化进程;他征服高卢地区后颁布法案赋予一部分人公民权;还通过了关于罗马行省官员任职期限的法律。这表明
A.适时立法巩固了古罗马的统治
B.高卢人都享有与罗马人同等的公民权
C.贵族和平民间的矛盾得以解决
D.罗马行省的统治采取民主管理的模式
7.
明朝庄田来源大部分为皇帝拨赐的官田,可以世袭占有,但不得买卖,有时还由朝廷设立机构代为经营。据此可知,明朝庄田
A.冲击小农经济
B.利于农民生产
C.承认土地私有
D.具有国有性质
8.
明清时期,政府在赋税、人身关系上对工商业者有所解禁和宽松,但在保障私有财产、维护个人收益方面并无制度创新,市场关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仍被看作是对“农本”的侵蚀。这表明
A.政府重视工商业的发展
B.传统“商末”观念仍根深蒂固
C.工商业者政治地位提高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比较缓慢
9.
商朝甲骨文中的“田”字被刻作不同形状,这些田字的形状特征可以用于研究
A.耕作面积
B.土地制度
C.耕种技术
D.灌溉方式
10.
西汉成帝“置私田于民间,畜私奴车马于北宫”,东汉灵帝“河间买田宅起第观”,甚至连宦官也加入到置买田产、兼并土地的行列。这反映了
A.土地私有观念深入人心
B.汉朝实行土地国有制度
C.君主私有土地日益增多
D.汉朝廷经济实力的强大
11.
宋徽宗时期,大臣朱勔“田产连跨郡县,岁收租课十余万石,甲第名园,几半吴郡,皆夺士庶而有之”。材料所述现象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得益于政府的土地政策
C.导致当时土地交易频繁
D.削弱了国家控制的土地
12.
汉唐之间,民间将土地的占有者称为“豪强”或”兼并之徒”,然而宋代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矣”。这种称谓的变化说明了
A.土地租佃制的确立
B.农民地位不断降低
C.土地兼并得到认可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13.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其设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追溯历史,元明清三代都对京津冀实行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元代河北为腹里之地,明清此地区为北直隶辖地,承担了首都的部分政治和社会管理职能。该历史现象表明
A.历史发展具有区域差异
B.城市发展受行政因素影响
C.地方行政区划一脉相承
D.地理环境决定城市的发展
14.
本杰明·基恩曾说,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此话的真实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主义,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C.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瓦解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融合和民族融合
15.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16.
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理学的“论”
A.以完成儒学哲理化为基本出发点
B.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
C.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
17.
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人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李约瑟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
B.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
C.对自然界的研究是无法穷尽的
D.中国古代只重人的研究,不重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18.
下表呈现的是“纸是谁发明的”这一问题的不同史料,对此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多样化
B.文字史料不能客观再现史实
C.考古发现可弥补文献史料的不足
D.历史结论只能依靠考古证实
19.
中国古代在社会动乱比较激烈时或是在大动乱前后,总有史学杰作出现。经过有春秋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到汉武帝时,可马迁写出了《史记》;两宋时阶级、民族矛盾交织,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这表明中国古代史学
A.繁荣于社会动乱时期
B.重视历史事实客观性
C.侧重历史的借鉴作用
D.编撰体例呈现多样化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17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