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分析题- (共2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
(4)综合所述,谈谈你对世界政治文明进程的认识。
材料一
秦朝和古代雅典政治制度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特色。
(4)综合所述,谈谈你对世界政治文明进程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1945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联合国安理会2012年2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解释性发言中说:“……叙利亚保持和平与稳定,符合叙利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材料三
“与会各方还对各自区域内的政治和安全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认为)任何一个地区的不稳定都对亚欧双方造成不利影响,恐怖主义、海盗问题、武力冲突等都是亚欧内部冲突的不稳定因素,其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亚欧两大区域。核武器扩散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不论是发生在亚欧哪一个区域,我们应该对此采取共同行动。”
——2012年11月《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主席声明》
材料四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五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因此,他对这样的时代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能否得以持续并未展开论述……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的背景。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特点是什么?体现了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中国扩张论(中国威胁论)的原因。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五中“多极合作时代”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1945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联合国安理会2012年2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解释性发言中说:“……叙利亚保持和平与稳定,符合叙利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材料三
“与会各方还对各自区域内的政治和安全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认为)任何一个地区的不稳定都对亚欧双方造成不利影响,恐怖主义、海盗问题、武力冲突等都是亚欧内部冲突的不稳定因素,其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亚欧两大区域。核武器扩散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不论是发生在亚欧哪一个区域,我们应该对此采取共同行动。”
——2012年11月《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主席声明》
材料四
中国多次宣布永远不称霸,这不仅仅是外交辞令。中国建立远洋基地的出发点,只有维护商业利益和国际和平的考虑。中国不与任何国家进行全球军事对抗,也无意争夺势力范围,拓展战略边疆。中国外交和宣传部门应该以“中国贡献论”,反击“中国扩张论”和“中国威胁论”,以此化解外部的担心。
材料五
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因此,他对这样的时代具备哪些特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时代以及这样的时代能否得以持续并未展开论述……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界格局的基本特征,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杨文昌《迎接“多极合作时代”的到来》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刚开始”的背景。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特点是什么?体现了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启示?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中国扩张论(中国威胁论)的原因。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五中“多极合作时代”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单选题- (共37题)
3.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
5.
有学者指出,罗马帝国虽然衰亡了,但它却把文明留给了欧洲。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古罗马()
A.开创了西方人文思想的先河 |
B.进行了民主政治的最早尝试 |
C.奠定了西方法律传统的基础 |
D.提供了治理大国的成功经验 |
7.
历史学家布拉赫尔称某国的政治制度是“逆时代而动的君主制的半专制主义”。他指的是
A.德意志帝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 | B.英国实行的君主立宪制 |
C.中国维新派倡导的君主立宪制 | D.中国清政府实行的君主专制 |
8.
历史评价通常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得出的认识。下面是一组评价,其中评价对象与结论不一致的是
| 历史文献 | 评价 |
A | 《大抗议书》 | 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限制了王权 |
B | 1787年宪法 | 规定美国为联邦制,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制 |
C |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保留了封建专制主义残余,广大民众获得实际的政治权利 |
D |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打击了封建势力,标志着法兰西民主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
A.A |
B.B |
C.C |
D.D |
9.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认为民主政治有“原则民主和程序民主”。原则民主指的是一种把民主当做自由和平等这两大人类核心价值的体现而加以赞美的态度。程序民主指的则是一种把民主当做治理人类社会的最好手段来予以认同的态度。根据上述观点,美国1787年宪法应该是
A.更集中体现原则民主 |
B.更集中体现程序民主 |
C.原则民主高于程序民主 |
D.既非原则民主也非程序民主 |
10.
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北伐战争、国民革命 |
B.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
C.土地革命、抗日战争 |
D.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
11.
“在诸多构建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事件中,就其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而言,20世纪的辛亥革命、30至40年代的抗日战争和1949年革命是标志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这些历史事件强化了民族主义观念,并使中国进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之中。”抗日战争丰富了民族主义观念的最主要表现是
A.民族大团结 |
B.民族平等 |
C.实现民族完全独立 |
D.建立近代民族国家 |
12.
日本首相安倍扛着一个马蜂窝垂头丧气地走出了白宫,马蜂窝上写着“钓鱼岛争端”。看到他离去,奥巴马松了一口气。下列对于中日钓鱼岛争端的由来和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与中日甲午战争有关,战争后日本窃取钓鱼岛 |
B.与二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扶持政策有关 |
C.当今钓鱼岛的争端已经影响了中日友好关系的发展 |
D.钓鱼岛争端的解决应该主要依靠美国 |
13.
揭贴、口号等往往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揭贴、口号与事件搭配不符合史实的是
A.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甲午战争 |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辛亥革命 |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五四运动 |
D.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
14.
雨果曾经说过“它汇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这个奇迹现已不复存在。”“奇迹现已不复存在”这与哪次侵华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战争 |
15.
朱德在一首诗中写道:“辛亥革命已十年,清朝余孽继当权。列强勾结诸军阀,掠夺人民更不堪。”这首诗从本质上说明了
A.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 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A. 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B. 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 不推翻列强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中国动乱的根源
D.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16.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
17.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
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
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
19.
***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 |
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 |
20.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 B.推动国民大革命 |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
21.
针对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总统因主张向中下层人群倾斜的政策被媒体冠以“奥巴·马克思”之名,这从侧面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
A.能缓和失业危机 |
B.能缓解社会分配不均 |
C.反映了无产阶级利益要求 |
D.是奥巴马总统的信仰之一 |
22.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3.
“‘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 B.“九二共识”的确定 |
C.中国困际威塑的提高 | D.中国国力的强大 |
25.
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A.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A. 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 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 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 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2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遭受的损失与接踵而来的“冷战”压力一起迫使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靠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美苏对峙削弱了实力
②世界两极格局解体
③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①美苏对峙削弱了实力
②世界两极格局解体
③西欧日本经济的崛起
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④ |
27.
美国学者亨廷顿说:“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
28.
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
29.
《宋史·食货志》载:“南渡后,水田之利,富于中原,故水利大兴。”《后乐集》载:两浙一带,“所在围田遍满,昔之曰江曰湖,今皆田也。水稻种植遍及南方各地”。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南方耕地面积有所增加 | B.南方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
C.江南的农业生产发展 | D.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
30.
有一部讲述某处商帮商人情感世界的黄梅戏电影有下面一段歌词:“我是一只雁,南来北往任遨游;我是一朵云,飞来飞去遍九州……浪迹商海暂分手,我心永远系徽州系徽州!”如果让你给这部电影选个名字,那么下列最恰当的应是哪个
A.《晋商情缘》 |
B.《浙商情缘》 |
C.《徽商情缘》 |
D.《苏商情缘》 |
32.
读下面的《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从中我们可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
②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33.
广东商人拜北帝,福州商人拜妈祖,徽州商人拜朱熹,山西商人拜关公,这些商帮经常奉拜当地共同的乡土神。其主要目的在于
A.祈求乡土神保佑其合家平安 |
B.为对付其他商帮的竞争 |
C.凝聚内部团结 |
D.为了掩人耳目,方便走私贸易 |
34.
清初,在江南蚕桑业中心,一个家庭“每年大致可以种桑1-2亩,育蚕10筐以下,产丝12斤左右”。而在苏州府震泽镇,一对夫妇的生产规模却可以达到“桑尽八亩,获丝六十四斤”。对清初震泽镇经济状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并有所发展 |
B.新型耕织工具得到进一步推广 |
C.男女分工导致专业化程度提升 |
D.商品经济促使家庭经济专业化 |
35.
下图出自《天工开物》。这一组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注:耙:碎土、平地;耔:培土)

①农业精耕细作
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

①农业精耕细作
②农业技术先进
③农民辛勤劳作
④水利设施的完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36.
《诗经·小雅·北山》中的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两种制度。以下对这两种制度表述正确的有
①前者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
③统治者实行这两种制度的目的相同
④导致两者瓦解的根本原因相同
①前者是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
②后者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之上的政治制度
③统治者实行这两种制度的目的相同
④导致两者瓦解的根本原因相同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37.
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关键在党。而中国古代封建政府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有
①重农政策
②兴修水利
③轻徭薄赋
④抑制土地兼并
①重农政策
②兴修水利
③轻徭薄赋
④抑制土地兼并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38.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
39.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
3.选择题- (共4题)
42.
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是指在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由于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需求数量发生变化的程度大小。如果用横轴代表需求量,纵轴代表收入,下图能正确反映高档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的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单选题:(37道)
选择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2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