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述题- (共1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72—1989年中美关系研究历史简表。
材料:下面是1972—1989年中美关系研究历史简表。
利益国家和评估 | 核心利益一 | 核心利益二 | 核心利益三 | 总体核心利益 |
美国 | 国家安全 | 经济繁荣 | 价值观优越性 | 全球地位 |
中国 | 国家安全 | 经济发展 | 政治利益 | |
评估 | 一致:苏联的战略扩张对中美构成最大安全威胁 | 一致:中国对美国开放使双方互利共赢 | 意识形态兼容、领土主权(即台湾问题)部分存在分歧 | 中美战略合作与美国维护全球地位具有兼容性 |
——据《利益、认知、互动:中美关系演进的动因探析》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材料,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材料分析题- (共1题)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转型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圈地运动”深刻影响了英国乡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了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自然经济基础逐渐消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除了受雇于农场之外,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殖民地的拓展吸引大部分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内部和农业内部的转移,有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则亦工亦农,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
——摘编自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劳动力转移中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中劳动力转移情况并分析对英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力压迫下为富民强国采取的是倾斜的转型模式,推行“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大量农村人口和劳动力不能随工业化的发展而就业,导致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集聚。正如张培刚先生所指出的“工业化的成败与否取决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能否妥善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吸纳问题”。
——摘编自魏悦魏忠《近代以来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思想的历史演进》
材料二“圈地运动”深刻影响了英国乡村的社会经济条件,带来了土地关系和农业经营方式的变革。自然经济基础逐渐消解,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廉价劳动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发展,农场成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要就业场所。除了受雇于农场之外,海外移民是农民的又一种选择。殖民地的拓展吸引大部分人移居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继续从事农业生产。总体来看,在这一阶段发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表现为农村内部和农业内部的转移,有的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有的则亦工亦农,只有少量农民进入城市。
——摘编自王爱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在劳动力转移中所存在问题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圈地运动”中劳动力转移情况并分析对英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3.单选题- (共11题)
3.
史载,罗马中央政府“除元老院外,它的行政官员仍不过由总共40人左右的执政官、大法官、财务官和营造官组成”,罗马行省的官吏则更少。而中国“西汉末年官吏总数有12万余人”。材料可以佐证古代罗马
A.善于利用经济手段改善人民生活 |
B.行省是实行法治的有力保障 |
C.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管理 |
D.国家行政管理存在严重弊端 |
4.
1930年,中共中央在回应共产国际指示时说:党的任务决不是准备夺取部分的政权,如果认为现在还是准备夺取部分的政权,无疑是对革命形势估量不足的右倾观念。这一回应表明
A. 中共夺取全国政权时机成熟
B. 中共找到符合国情的道路
C. 共产国际反对中共城市革命
D. 中共对革命形势估计错误
A. 中共夺取全国政权时机成熟
B. 中共找到符合国情的道路
C. 共产国际反对中共城市革命
D. 中共对革命形势估计错误
5.
路透社1938年4月9日电:“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的战役
A.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
B.极大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
C.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D.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6.
***在《论新阶段抗日民族战争》(1938年10月)中说:“我们要根据十五个月经验中已经证明了的东西,向全党全国明确地指出我们同家与我们战争的长处与短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克服自己的短处与不利条件,为争取最后胜利而斗争。”“十五个月经验”中最主要的经验应是
A.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权
B.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 坚持两个战场的配合
D. 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持
A.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权
B. 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C. 坚持两个战场的配合
D. 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支持
7.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对外援助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援助资金由只能用于私人企业扩展到政府控制的企业;援助重心由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转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盟国。这一调整
A.加剧了两大阵营的对峙 |
B.加速了美国经济的衰退 |
C.扩大马歇尔计划的范围 |
D.导致资本主义阵营分化 |
8.
唐前期,府兵制盛行。府兵即民兵,征自分得一定土地的丁男,平时务农、练兵,战时自筹资粮出兵。唐中期变府兵制为募兵制,募兵即职业兵,即由政府招募丁男入伍,供其资粮,免其赋役,直至退隐。募兵制取代府兵制反映了
A.地方割据严重威胁中央 |
B.小农赋役负担的减轻 |
C.政府财政危机逐渐消除 |
D.国家可支配土地的不足 |
9.
1492-1595年,仅西印度群岛就向西班牙输金银20亿皮西塔(西班牙银币名)。同时,西班牙每年要运出约1500万皮西塔的金银用于购买外国的商品。葡萄牙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一现象
A.加快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
B.开拓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
C.导致欧洲国家掀起价格革命 |
D.推动了“三角贸易”的形成 |
10.
1882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应向***稽查,以免偷换。”当时这一建议的目的是
A.改变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性质 |
B.维护和扩大商股权益 |
C.减少轮船招商局对市场的垄断 |
D.扩大官方的经营权力 |
11.
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说明近代自然科学
A.揭示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
B.促使民主政治的形成 |
C.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
D.美化殖民扩张的动因 |
12.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惜乎当时《注:19世纪末)已届学绝道丧之际,学术之培养之成熟,非短时间所能期望。……而外患之侵逼日紧,内政之腐败依然,一般人心再不能按排,于是对全部政治彻底改革之要求蓬勃四起。”这一认识
A.解释了维新运动兴起的必然性 |
B.说明了文化革命势在必行 |
C.反映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曲折 |
D.促进三民主义思想的提出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论述题:(1道)
材料分析题:(1道)
单选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6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