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

适用年级:高三
试卷号:463679

试卷类型:高考真题
试卷考试时间:2010/6/13

1.材料分析题(共2题)

1.
一份对外“和约”
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三、各国兵船已在中国口者,不准驶出。四、各国租价照今加倍。五、将总署交还中国。六、康有为回国治罪。七、所有各国教堂一律充公。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十一、所有教士各归其国,不准再来。十二、中国仍有管理高丽安南之权。十三、中国海关仍归华人办理。十四、外国使臣来中国者,照乾隆时所定之例,不许进京。十五、另赔义和拳兵费四百兆。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合应加倍收税。二十三、洋商船到口者,须先禀明该处守口中国官兵,方准入口。二十四、大米不准出口。二十五、凡货物运往外国者,亦须加倍收税。
问题:
(1)“和约”中第八、第十九项是针对哪两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
2.
曹墓之争
2009年12月,河南安阳发现一座东汉大墓,一些学者依据该墓的规模、形制、遗物及文献记载等,认定这是曹操墓,由些引发了各界热议。
学者质疑的主要理由
√ 刻有“魏武王”的石枕是从盗墓者手中缴获的:
√ 曹操生前常把自用的石枕等赐予近臣;
√ 文献中对曹墓方位的记载十分复杂,与该墓所处的地貌、地形不太相符。
 
材料一   
学者持有的另一种意见
此项研究在众多证据的支持下公布学术成果,似乎并无不妥,之所以招来众多质疑,是因为学界存在着抄袭造假的现象,影响了公众对学术成果的信任度。
 
材料二
问题:
(1)此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原因之一在于墓主曹操是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请你列举两个与曹操有关的史实。
(2)从材料一来看,质疑者的依据是什么?(不得摘抄原文)
(3)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史家怎样才能增加学术可信度,写出信史?

2.简答题(共1题)

3.
   世界历史不是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区历史的堆积,而是人类自孤立和分散的状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的过程。

(1)写出地图上A、B两处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2)自1500年起,人类开始走出分散状态,到20世纪初世界已连成一体。叙述这一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3.单选题(共2题)

4.
一个唐朝商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行走。途中可以与他进行贸易的的国家和地区有
A.西域、大食、波斯
B.大食、波斯、新罗
C.西域、日本、大食
D.波斯、新罗、日本
5.
***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中共七大B.遵义会议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二大

4.选择题(共2题)

6.

请在下列抗日战争期问发生的重要战役与其战略意义之间连线。

7.

水中氢元素与氧元素间的质量比是{#blank#}1{#/blank#}.若将9g水完全电解可生成氧气{#blank#}2{#/blank#} g.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材料分析题:(2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2道)

    选择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